思維訓練
一、同一事物往往具有多種屬性,請你寫出下列事物的兩面性。
1.雪 2.春蠶 3.圓規 4.天平 5.月亮
提示:
對雪 甲:潔白無瑕,一塵不染;溫暖大地,滋潤萬物。
乙:以潔白的外衣掩飾世間虛偽懦弱;所到之處,雪壓冰封,千山枯寂,萬木蕭條,冷酷無情。
對春蠶 甲:吐盡了絲,才悄然離去。
乙:作繭自縛。
對圓規 甲:一舉一動都符合標準,因為它始終圍繞一個堅定不移的目標。
乙:不管它的腳步跨得多大,到頭來還是回到原來的起點。
對天平 甲:公正無私的楷模。
乙:誰給得多一點,就傾向于誰。
對月亮 甲:歷盡千山萬水,給黑暗的世界帶來光明。
乙:不過是借助太陽的光輝來炫耀自己。
二、警句成語,都有一定哲理性,曠日持久,人們習以為常,往往形成一種思維定式。但是不少成語警句往往是就某一個角度而言的,隨著時代的進步,成語警句的解釋也在不斷地更新。請就下列警句成語,提出新的觀點。
1.藝高人膽大 2.人言可畏 3.欲速則不達 4.出頭的椽子先爛 5.班門弄斧6.異想天開 7.知足常樂 8.開卷有益 9.識時務著為俊杰
提示:
1.“藝高人膽大”,但是也要看到“大意失荊州”,因此藝高也需謹慎。
2.如果別人的話是指出我們的缺點、毛病,不僅不可畏,反而有利于我們進步、提高。
3.高科技社會需要高速度、高效率,只有追求快捷,才能趕上時代的步伐。
4.要勇于爭先,敢于競爭,做時代的弄潮兒。
5.弄斧就要到班門,以此發現自己的不足,以利于改進、提高。
6.異想才有創新,才有發展。
7.不知足才能進取,才能不斷提高。
8.“卷”未必都是有益的、健康的,應學會辨別。
9.敢于打破陳規陋習,敢于向社會弊病挑戰。
三、清代畫家鄭板橋,為一李姓男壽星寫賀詩時,恰逢大雨滂沱,壽典難以進行,眾人都嘆奈何。鄭板橋提筆便寫:“奈何奈何可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這兩句寫下,旁觀者譏笑聲四起。可是鄭板橋不急不氣,巧用逆向,寫了后兩句,眾人看罷,掌聲一片。你想想鄭板橋是從哪個角度寫的?
提示:后兩句詩是“滂沱雨祝李公壽,李公壽比雨點多”。這首詩顯示了逆向求新的高度智慧性。
四、俗話說:“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如何運用逆向求新,寫出一篇“俗語新解”?
提示:可先對此俗語大膽質疑,由此引出人口素質是關鍵的問題。“臭皮匠”——指不具備專業知識的人;“諸葛亮”——指高層次科技人才。當今世界,高科技急速發展的形勢,提出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競爭的時代,需要高層次的知識和技術,因此,讓我們多一點“諸葛亮”的智慧和謀略吧!
五、指出下面作文的逆向思維特點。
超越對手,與道德無關
2016山東濰坊一考生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超越對手,與道德無關》。(稱呼和題目解說。)
在西班牙自行車賽事上,選手埃斯特萬的自行車爆胎后,納瓦羅一直剎車緊跟在埃斯特萬的身后,拒絕超越,而且他表示要去超越一個爆胎的競爭對手是不道德的。而我覺得,此行為是錯誤的,此言更是差之甚遠。(提出論點,針對納瓦羅的行為發表看法:此行為是錯誤的。)
因為納瓦羅的言行,破壞了比賽的規則。常言說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體育比賽就是競技,包括很多內容的競技,例如體力、意志力、技巧、裝備器材等。相信大家都不會否認,選手埃斯特萬“技高一籌”,甚至他的優秀表現在除了車胎以外的諸多方面。按理說,對手輸了就是輸了,納瓦羅又怎么能再去犧牲一個原本就能夠獲獎的名副其實的機會呢?畢竟這是體育賽事,只看結果,不看過程。習總書記也說過,要把規矩立起來,就是講要有規則意識。試想,如果選手們都與規則背道而馳,任性而為,競賽還怎么進行呢?(指出納瓦羅的錯誤之一:其言行明顯地破壞了比賽的規則。)
納瓦羅拒絕超越,違背了民意。相信那些關注體育,尤其是買票進場觀看比賽的觀眾,他們的本意是想看到扣人心弦的比賽,而不是大度的放棄。雖然我們總說“友誼第一,比賽第二”,但是講友誼的前提也要在規則范圍內進行啊。納瓦羅不按常理出牌,任性放棄,拒絕超越,不光不值得提倡,還應接受批評。(指出了納瓦羅的錯誤之二:拒絕超越,徹底地違背了民意。)
既然是比賽,理應全力以赴。體育精神的靈魂在于競技,尊重比賽,尊重原則,是無可非議的。因此,我要說,在體育比賽的現場,破壞規則不可取。相反地,超越對手,與道德無關。(指出了納瓦羅的錯誤之三:既然是比賽,理應全力以赴。)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收束演講,表達謝意,符合要求。)
模寫實踐
班門弄斧又何妨?
◎周 圓
明朝的梅之渙看到當時在李白墓上亂題詩的游人很多,便隨手寫下“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來譏諷這類游人。從此“班門弄斧”這個成語就被用來批評那種在行家面前顯示自己本領的行為,近乎于“不自量力”的意思了。(開篇從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引出話題,自然而有趣,激發讀者閱讀興趣。)
其實,如果仔細推究這種思想,我們會看到它帶著很強的封建觀念。(筆鋒一轉,一語道破“班門弄斧”的實質。)千百年來這種思想束縛了多少人,又使多少本來可以早些發現的定理、定律,被推遲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才問世!今天,我們應該為“班門弄斧”平反,即使班門弄斧又何妨?(順勢亮出觀點。反問句的運用,使議論文也添一點色彩。)
“班門”就是指各個領域里的權威。(簡明詮釋“班門”,有必要。)不容否認,在人類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里,權威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但是,我們更該看到,在科學的發展史上,有不少偉人是在“班門弄斧”中取得成功的。伽利略推翻了亞里士多德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動力學理論;華羅庚十九歲時發表論文,指出了著名數學家蘇家駒的錯誤。笛卡兒、牛頓、陳景潤等科學家對前人的理論進行了推翻,創新,再推翻,再創新,每一次新的理論的提出,都使科學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而他們勇敢的行動,在未被人們承認之前,又何嘗不是“班門弄斧”呢?(運用例證,典型且針對性極強,加上段末的反問句,使論證更富力量。)
那么,是不是提倡“班門弄斧”,就不要前人的經驗了呢?當然不是的。“班門弄斧”者不僅要有勇氣,更要具備真才實學,試想一代代的伽利略、華羅庚們,如果對前人的經驗鉆得不深不透,就不可能比前人看得更高、更遠,也就不可能有“弄斧”的行動了。(辯證地看待“班門弄斧”,使論述全面而深刻。)
所以,我們提倡“班門弄斧”,正是指要善于學習前人理論,而在此基礎上,又要敢于破除權威的影響,提出自己的見解。(對上文分析進行總結提煉,強調了“班門弄斧”與學習前人理論、經驗的關系,體現了作者思維的深刻性。)
不敢“班門弄斧”,正是由于受權威的左右,失去了自我。不敢“班門弄斧”,就不能推陳出新,歷史又怎能向前發展,科學怎能更快地進步?“班門弄斧”是自信者渴望提高的行為,是挖掘真理的鐵鍬,是敲響專家學者的警鐘。這樣的精神,正是我們的社會所缺少的。(對比闡述,使說理更加有力。)
讓我們一起來做“弄斧”的勇士吧!這樣的勇士多了,我們的社會一定會呈現出“百花爭艷,百家爭鳴”的繁盛景象!
班門弄斧又何妨?(篇末再用反問句照應開頭,使立論更有說服力。)
總評
小作者運用逆向思維,反彈琵琶,提出“應該為‘班門弄斧平反,班門弄斧又何妨的精神”的看法,立意新穎、深刻。作文先解釋什么是“班門”,分析“權威”的作用,進而論述提倡“班門弄斧”的理由。這篇作文觀點鮮明,論據充分,邏輯性強,運用例證法,闡述了“班門弄斧”與學習前人理論、經驗的關系,顯得富有深度和力度。另外運用反問、排比的修辭手法,增強了語言氣勢和論證的說服力,讀后給人以警示和教益。
延伸練習
請以“窮則思變”為話題,采用逆向思維的方式,寫一篇議論文,題目自擬,不少于600字。
思路點撥:根據話題材料,一般立意為“窮則思變”大有益,論述在“窮”時“思變”所帶來的益處。而運用逆向思維技法則可立意為“思變”豈待“窮”之后,論述在“窮”之前“思變”更有益。構思時可以就我國的環境保護、人口問題和自身學習考試等問題展開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