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子淇?丁可?錢藝



摘要:目前,“遛狗難”的問題困擾著許多城市居民,養狗人士和非養狗人士在使用居住空間時存在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為了緩解這一現狀,通過認真調查和分析,完成了一套景觀設計方案,并且將景觀方案進行延伸,提出城市遛狗公園模塊化的概念。
關鍵詞:遛狗公園;景觀設計;模塊化
1.研究背景及意義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物質條件變得越來越豐富,城市居民家庭的人口老齡化、個性化和獨立性問題日益突出,居民的休閑、消費呈多元化發展,情感寄托方式也是各式各樣。寵物犬給人類帶來生活的和諧與責任感的增強,有效排遣了壓力和孤獨。為了彌補精神空虛和孤獨感,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開始飼養寵物狗。中國目前全部犬只數量據估算在5800萬只以上,以北京為例2008年北京市養犬登記不足10萬只,而2016年北京市公安局登記的犬只數量就達到了90萬只。[1] 然而,僅是北京每年就會有已超過10萬起的寵物傷人事件,所以不免城市中許多小區的居民為自身安全考慮,對飼養寵物狗的行為較為排斥。并且很多城市公園中都有明文規定“禁止在公園中遛狗”,這項在不養犬的人看來非常合理的要求,對眾多養犬人士而言,卻可以算是一項嚴重的歧視。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榮譽退休教授克萊爾·庫伯·馬科斯在其專著《人性場所——城市開放空間設計導則》中曾經說過,“大多數城市都應該至少有這樣一個公園,它里面可以包含一處‘狗專用的部分。與所有公園都禁止狗入內相比,這看起來是一個比較合理的解決辦法,因為禁令常常難以實行下去。” [2]從社會倫理及人文關懷的角度出發,我國的遛狗公園建設理論與實踐相對缺乏,但是遛狗公園作為城市生活的完善配套設施之一越來越成為城市環境建設中一項不可忽視的內容。目前國內城市發展速度較快,城市對于遛狗公園具有強烈的需求,模塊化的遛狗公園可以在滿足遛狗公園功能的前提下更好地去適應不同的環境,在做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同時還為城市遛狗公園的規劃建設減少成本。
2.景觀方案
2.1“北京市人與動物環保科普中心”互動區景場地現狀
模塊化遛狗公園的概念是從一套人與狗互動的景觀改造中延伸而來的,改造的區域“北京市人與動物環保科普中心”位于北京市昌平區大湯山腳下,它的周圍環繞著草莓園與菜地,尤其在西北和西南兩側較為集中,四周的交通還是較為便利的。科普中心緊鄰著中國航空博物館,那里是航空珍品薈萃之地,吸引著大量游客參觀。再加上該科普中心本身的社會影響力就較大,因此每周都會有來自北京各類大學的學生前來這里擔任志愿者。中心內收留的大多都是遭人遺棄的流浪狗,在工作人員的細心照料下它們都感受到如家般的溫暖,它們溫順可愛并且十分渴望人們的關懷,但是中心內工作人員數量和場地還是比較有限的。因此基地打算提供一塊閑置區域給志愿者,讓他們在這塊區域內和狗親密互動,這塊區域的面積大約為2700平方米。
考慮到保護基地內收留的流浪狗狗都和人有過長時間相處,性格溫順通人性。為了深入了解人與狗互動時的一些行為習慣,我們制作了一份關于城市中養狗人士和寵物狗互動習慣的調查問卷,問卷共發放了350份,回收有效問卷343份。通過對保護基地的多次實地考察、問卷調研數據的分析和對文獻資料的調查,我們最終決定為保護基地的互動區域設計一套景觀方案。
2.2設計分析
盡管一部分志愿者可以和流浪狗一見如故,但是他們大多數在一開始接觸的時候還是較為陌生的,只有在相處時間長了之后才會彼此信任,相互熟識之后它們的相處方式也會和養狗人士與寵物狗之間的相處方式相同。大多數志愿者與流浪狗需要一定的相處時間進行磨合才能達成親密無間的效果,如何更有效、有趣地讓志愿者與流浪狗從陌生變得相互信任,是我們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我們將這個過程概括為“陌生——偶遇——謹慎——接觸——信任”,完成這個過程需要一個媒介,這個媒介一定是隱秘性、透明性和趣味性并存的。我們利用一種類似于迷宮的裝置,通過空間的引導、阻隔、穿插等營造手法讓志愿者和流浪狗在保持適當距離的前提下進行接觸。
但是在問卷分析的數據中我們發現只有較少的養狗人士和寵物狗才有捉迷藏的習慣(圖1),深入研究之后我們得知了原因:很多中小型寵物狗沒有自我保護的能力,它們較為膽小且對主人有較強的依賴性,如果它們長時間看不到自己主人的話會產生恐慌的情緒。所以媒介的封閉性不能太強,還是要留足夠的空間讓雙方看見彼此、感知彼此,滿足媒介的通透性。
在提取設計元素的時候,我們在基地附近的國家航空博物館中找到了靈感——飛機的航行軌道。在滿足休閑游憩、身體鍛煉、人狗互動、營造私密空間、合理清除寵物排便等基本功能的基礎之上,景觀的趣味性和如何融合并且區分人與狗這兩類不同的群體成為了待解決的問題。在對問卷調查的數據分析后得知大多數養狗人士喜歡和寵物狗一起散步或跑步(圖2),狗和人一樣都需要運動,一起運動更容易增進彼此之間的默契和感情。飛機在地面上行駛的時候較為平緩,在空中航行的時候難免發生起伏,在景觀中出現一種類似飛機航行的奔跑體驗,讓人與狗在同一個空間內產生不同的動線、穿插性的互動,在一個有限的空間內可以為他們創造更多的機會與可能。
由飛機的航行路線延伸出來的跑到設計不再局限于形式,這種動靜穿插的空間劃分更滿足了人與狗互動的功能性、趣味性、關懷性。景觀的配色考慮以及材質的合理選取力求與周邊環境相融合,減少對周邊環境的破壞與污染,倡導健康、文明、和諧的遛狗方式,使志愿者與流浪犬都能在有序和諧的環境中進行互動,同時景區本身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也具有健全生態、美化景觀、防震減災等綜合作用,承擔精神文明建設、科研教育基地的功能。[3]遛狗公園作為城市生活的一大特色表現城市的生活面貌,解決寵物犬與城市人群之間的矛盾,引導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
2.3景觀功能的模塊化
模塊化景觀概念的提出,旨在將快速生成、拼裝搭建、易于拆除、回收利用等理念融入設計研究中。[4]在對城市遛狗公園的規劃研究之前,我們將以上景觀案例中的一系列功能進行模塊化的組合,用幾種大小相同的體塊。將景觀所滿足的互動功能全部整合在一個空間中,這些模塊都具備拆裝簡易、組合自由,質地輕盈、方便運輸,材料環保、循環利用等特點,并能滿足墻體、微地形、封閉空間等各種空間需求的組合,實現智能模塊的自由拼接。endprint
3.城市遛狗公園模塊化研究
當代中國城市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同時也變得越來越擁擠。養狗人士的數量日益增長,城市居民與寵物狗之間的矛盾也較為激烈,為了盡快、盡早地解決這個問題,遛狗公園必須做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調查研究了城市中對寵物公園的需求之后,我們拿200m2、500 m2和1000 m2這三個不同空間尺度的場地做模擬實驗。
分析了遛狗公園所需的功能尺度之后,我們以200*400* 50mm,400*400*50mm,800*800*50mm,800*1200*50mm四個尺寸規定為智能模塊的四個基本單位。所以我們在基本模塊基礎上進行設想組合,制定出了以下四種基本的拼接模式(圖3),取消了傳統榫卯式的模塊拼接方式,采用靈活統一的適時拼接。
根據調查中寵物狗的行為方式以及人與寵物狗互動時的一些休息、行走、奔跑、跳躍等需求,用智能模塊設計出滿足相應功能的模塊化空間,如微地形、跑道、墻體、私密空間等。微地形利用了模型尺寸的高差建立一組規則體塊,滿足成人、兒童、寵物的娛樂需求;“跑道”以調研場地作為參考,采用高低起伏的直線型模擬飛機的起落升降過程,供寵物犬娛樂;墻體利用模塊拼接形成,利用空洞變化來滿足人與寵物犬的互動,同時來支撐人的一般性活動;私密空間主要供寵物排便、模擬真實草地與樹叢環境,避免寵物隨地排便帶來的污染。
4.結論
整個研究過程從實地考察出發,在展開了一系列進一步調查與研究之后,深入了解人與狗互動時的情感傾向與行為習慣,最終設計了一套有助于志愿者與流浪犬互動時減緩接觸上心理障礙的景觀方案。這套景觀方案更有效、有趣地讓志愿者與流浪狗從陌生忌憚變得相互信任,成為消除雙方恐懼感與防御心理之間的媒介。這套景觀方案涵蓋的功能較為全面,同時也適用于城市,讓遛狗對于城市居民而言更加方便、快捷、趣味和安全。但是城市相較于郊區空間更擁擠,交通更不便捷,把景觀中的功能提煉出來形成模塊化遛狗公園,從而來解決以上的問題。而且在城市中修建遛狗公園具有必要性,模塊化遛狗公園的出現能夠快速地、實際地解決目前城市的遛狗問題,從而讓居住區整體氛圍更加和諧。然而模塊化遛狗公園所能解決的社會問題只是暫時性的。目前,越來越多的人在關注遛狗難的問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居住區公園中即會出現能夠實際解決遛狗問題的遛狗專區。
參考文獻:
[1] 中國寵物市場調查報告[R].2016-06-20.
[2] 美克萊爾·庫伯·馬科斯,等.人性場所:城市開放空間設計導則[M].第二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98.
[3] 九地景觀規劃城市研究院.現代城市公園的內涵、功能及其類型.[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9f460ee0101qjrj.html,2014-01-11.
[4] 孫倩.模塊化景觀設施的設計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