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_李育 編輯_西早 供圖_美大革 設計_杜亞娜
蒙古來華留學生:一個娃娃勾起中國夢 一篇文章引入中醫門
記者_李育 編輯_西早 供圖_美大革 設計_杜亞娜
“請您鞋子脫掉,在床上平躺下。”
“……姑娘,你是哪兒人吶?”
“啊,我蒙古來的。”
“蒙古啊,你是留學生啊,你會扎嗎……不行不行,得給我換一個人扎。”
“阿姨,沒事的,您放松,天天我都在這里扎,放心,您沒事的。”
“不行不行,我不放心,給我換一個人,哪怕是個中國學生呢,不行不行,大夫……”
自從美大革在醫院實習的第一天起,類似的場景時有上演,這委實讓她有些心塞,然而比起她對中醫針灸的熱愛,這點小小的挫折并不能動搖她繼續學習中醫的決心。
美大革的本科畢業紀念照。
來自蒙古國的美大革,目前是北京中醫藥大學的一名在讀研究生,攻讀中醫針灸專業。她對中國中醫和中國文化的熱愛,源自幼時從父親處獲得的一件禮物。“我五六歲的時候,爸爸去中國出差,給我帶來了一個中國舊時穿著旗袍的娃娃,我當時特別的喜歡,布娃娃包裝的上面印有中國的文字,很有意思,怎么會有這樣的文字,每一個字像一幅圖畫一樣。”這個布娃娃,就像一把夢想的鑰匙,打開了美大革對中國文化的向往之門,點燃了她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她告訴《留學》記者,從拿到娃娃起,她迫切地央求爸爸,希望學習這美麗的文字,然而最后不得不將這一的愿望暫時放下。美大革居住在蒙古的西北部,臨近俄羅斯,教授俄語的老師不少,但少有中文老師,不得已,美大革只好將學習中國文化的夢想深埋心底。也是從那時起,她開始留心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
高中畢業后,美大革終于有機會重拾中國夢,在大學的專業選擇上,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中國文化專業。“大二時,有一篇中國中醫的翻譯作業,我當時被中醫的效用震驚了,怎么會有這么神奇的醫學種類,只是幾根針,就可以治病,太厲害了。”正在她為中醫針灸的效用驚嘆不已時,她所在的大學有一個來華留學的機會,她義無反顧地選擇了中醫留學。
愿望是甜蜜的,現實卻是苦澀的,美大革顯然低估了中醫學習的難度。雖然已經在蒙古學習了兩年中文,但中醫書籍的晦澀難懂讓美大革時時抓狂。陰陽五行、經絡穴位、君臣佐使,這些在以往中文學習中很少接觸過的文字徹底占據了她的日常學習,顛覆了她以往對中醫難度的認知。“我大一剛來的時候,太痛苦了,每天挑燈夜戰,詞典不離手。中醫的概念又很抽象,文言文特別不好理解,即使會讀會聽,也不是很能明白具體的意思,需要反復多次,才能有所收獲。”回憶起當年痛苦的學習現狀,美大革笑著向《留學》記者表示,她當時發音最準的一句話大概是“為什么中醫學習這么難”,因為說的實在是太多了。
針灸這一治療手段,不僅病人會有懼怕,而且醫生在專業角度也會有相應的擔憂。美大革表示,初學針灸,首先需要克服的,是對扎針的恐懼。“雖然學習幾年了,但我還記得第一次拿針的時候,手一直抖,不敢下手扎針。”為了更好的練習技術,美大革在老師和學姐學長的指導下,在自己身上練習并體會不同的針灸技法,她覺得,只有自己率先感受針灸,才能更有心得體會,才能進步更快,才能讓病人對自己更有信心。在用針手法愈發熟練后,美大革慢慢戰勝了拿針的恐懼。
美大革喜歡中醫針灸,除了它快速的療效,還有無毒副作用的優勢。“針灸這一醫療手段,調節患者自身的陰陽、氣血、五臟六腑,是調理整個身體的,只要保證潔針,沒有任何副作用,可以說是完全綠色的、環保的手段。”
在中國學習中醫的經歷不僅讓美大革對中國傳統的醫學有了深入的認識,而且讓她學會了一種堅持。中醫的學習歷程充滿了艱難與曲折,但是她從未放棄,而是一往無前地克服種種困難。“我學習中醫,就是因為喜歡,我覺得來中國學習中醫的留學生,對中醫一定是真愛,所以我不會半途放棄。”
雖然在中國已有將近七年時間,但美大革表示畢業后仍舊打算回國工作,而她最想做的,就是進入學校,當一名中醫針灸老師。“在蒙古,人們最認可的還是西醫和蒙醫,國家的醫保政策也主要針對西醫和蒙醫。蒙醫的草藥,是蒙古本土的醫術,有很多蒙醫的診所,就不用說了。蒙古人對于中醫了解的并不是特別多,但人們對中醫的針灸部分是比較信任的,近些年也開設了許多針灸診所。我在中國學習這么多年,希望將中醫尤其是針灸的技術帶進蒙古,讓更多的學生學習針灸這門神奇的技藝,學習中醫這門學科。也讓更多的病人能享受針灸這種無毒副作用的醫療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