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公開課

Executive
Editor-In-Chief

作為從業多年的汽車媒體人,常被人們稱為媒體“老師”,如此高尚、尊敬的稱呼其實受之有愧,正如韓愈在《師說》中言道,“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也許,這才是“老師”的標準。
為了能夠配得上這一聲“老師”,我們在這半年的時間里很認真地在做一件事情——校園公開課。所甄選的學校都是擁有汽車專業的院校,包括同濟大學、北京工業大學這類985、211院校,也有肇慶學院這種在專業方面比較突出的二類院校以及吉安職業技術學院這類專科院校。面對的聽眾有在讀高職的00后,也有在大學里意氣風發的95后,還有躊躇滿志的90后研究生,可以說是涵蓋整個未來汽車人才隊伍(梯隊)。
我們所面對的這個群體都是科班出身而且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三觀,而我們所能做的“傳道”就是以學長的身份,將多年來對汽車行業的認知與未來發展前景真切地展現給各位學子。借助校園公開課這個載體,傳授“汽車行業之道”。不奢求一堂公開課能改變什么,只是希望日后他們真正踏入汽車這個領域,回想起這堂公開課的時候,對他們的發展有所助益。
公開課講的內容完全拋開了書本上那些乏味的專業汽車理論知識,以汽車文化作為切入點,重點講述汽車新能源領域的發展進程與現況,同時也包含車聯網、自動駕駛、共享汽車等汽車行業前沿科技的進程。雖然只有短短的90分鐘,但在有限的時間里讓他們快速了解汽車行業的現狀與未來,理清自己今后的職業規劃方向,這一點是在校老師很難給予的。
公開課后的答疑,是這幾堂課我最鐘愛的環節,無論是和學生們一起討論“混動技術”的技術壁壘與安全可靠性這類與公開課主題相關的問題,還是回答他們“樂視汽車的未來”、“尾氣排放是PM2.5重要貢獻者”這類敏感熱門話題,我都能深刻感知他們強烈的求知欲與獨立思考能力,以及那份想在紛繁的輿論環境中尋找真相的渴望。依靠多年的從業經歷與知識信息儲備,為他們撥開云霧,找出被水軍淹沒的真相,我們也倍感榮幸。
2017年下半年,《車主之友》陸陸續續還會有十余站公開課在全國院校展開,我們將不斷與未來的汽車行業精英面對面地溝通,同時也履行著“傳道授業解惑”的媒體使命,爭作一名稱職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