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孟元
好馬配好鞍 輪轂的改裝
文_王孟元


在我們上中學的時候,每個人都穿著校服,想體現自己的個性,只能靠我們腳下的鞋子,那時也是我第一次接觸Sneaker文化;到了我們買車的時候,每款車都套著相似的車殼,想體現自己的個性,我們便琢磨起了輪轂,那也是我第一次接觸改裝車文化。
說到輪轂的改裝,不少朋友們在改裝自己的輪轂之前都會盲目地挑選樣式,卻忽略了幾個重要的參數。其實換輪轂就像我們買鞋一樣,先得看合不合腳,再去看樣式,接下來我們就聊一聊幾個重要的參數。

輪轂的尺寸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其直徑,另一個就是它的寬度。我們用16×6.5J來舉例,其中16的含義便是輪轂的直徑為16英寸,6.5則代表輪轂的寬度為6.5英寸,它也被稱為J值。

孔距指的是螺栓安裝孔中心連接而成截面圓直徑。就拿我們比較常見的5×114.3的孔距來說吧,×前面的5便是輪轂上螺栓的數目,114.3可不是指兩個孔之間的直線距離,而是這5個螺栓所確定的圓的直徑。我們在選擇輪轂的時候,這個數據必須和原廠輪轂數據一模一樣才可以。那有沒有改變PCD數據的辦法呢?有倒是有,這種零件叫做“轉矩法蘭盤”,顧名思義,就是轉換PCD孔距的法蘭盤。通過在一個法蘭盤上開出兩種不同孔距的螺孔,便能達到轉換孔距的目的。但是這種方法我們并不推薦,法蘭盤材質及工藝的可靠程度直接影響著車輛的安全性。

中心孔指的是輪轂中心的大孔,在選擇中心孔時我們需要注意,如果你選擇的輪轂中心孔值比原廠輪轂的還要小的話,是沒有辦法正常安裝的。反之,若是換裝的輪轂中心孔值比較大,我們則需要加裝中心孔套環,才能保證車在行駛過程中輪轂不會發生抖動現象。

在了解過這些數據之后我們就可以進行輪轂的挑選了,從制造方式上講,輪轂大致分為鍛造與鑄造兩類。
鑄造又分為重力鑄造、低壓鑄造和擠壓鑄造。重力鑄造輪轂的成本最低,就是將液態金屬填充至模具中進行鑄造;低壓鑄造是液態金屬在壓力的作用下充填型腔,以形成鑄件,如此一來,分子的分布就會更加平均,剛性也更強;至于擠壓鑄造則是目前鑄造方式中最好的一種了,在使用擠壓鑄造的方式進行鑄造時,會使用突模沖頭施加壓力使分子密度進一步提升。
而鍛造輪轂無論是在剛性上還是在重量上相比于鑄造輪轂都有著不小的優勢,但是其工藝也更為復雜。鍛造輪轂的工藝方法是利用高壓(大部分是幾千噸的壓力)將一塊已經加溫的合金壓成輪轂的粗胚(雛形),再用CNC細部雕工二次加工。由于承受過高壓撞擊,合金之間的分子會更小、間隙會更細、密度會更高、材質分子之間相互作用力會更強,所以輪轂只需較少的原料就能達到足夠的剛性,讓整體重量更輕。

許多人認為ET值為0就代表輪轂安裝面與輪轂最外側齊平,這種理解是不對的。偏距的定義是輪轂安裝面與輪轂中心線的距離,通常在輪轂背面可以找到這個參數,偏距用來調節輪距保證車輪與車體干涉。一般原廠的輪轂偏距值都為正值,我們所看到的那些內凹進去的輪轂的偏距值普遍會偏小,一些改裝寬體的改裝車為了擴大輪距,也會選用較小偏距的輪轂,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加裝了法蘭盤。

所以你看,給自己的車選擇一雙鞋也沒有你想象的那么簡單吧?最后我再提醒大家一句,改裝一定要在安全的基礎之上進行,千萬不要貪便宜買假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