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海事局 方遠明 王德才
船員特免證明簽發案例探討
珠海海事局 方遠明 王德才
適任證書(以下簡稱COC證書)系指依據《1978年海員培訓、發證和值班標準國際公約》(以下簡稱STCW公約)附則第II、III、IV或第VII章的規定向船長、高級船員以及GMDSS無線電操作員簽發和簽證的使其合法持有人有資格按證書標明的責任等級擔任職位和履行職能的證書。文章通過分析港口國檢查(PSC)中發現的一起船員未持有船旗國簽發或簽證的適任證書典型案例,對特免證明(也有稱為豁免證明,英文為DISPENSATION,以下以201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出版的STCW公約綜合文本翻譯為準,統稱特免證明)簽發的條件,以及如何簽發特免證明,并對船旗國隨意簽發特免證明造成的影響進行探討。
2016年11月29日,3名珠海PSC檢察官對一艘巴拿馬籍液化氣船進行了檢查。PSC檢察官在檢查船員證書時,發現該船大管輪(2/ E,土耳其人,2016年9月4日上船工作)未持有船旗國主管機關簽發或簽證的適任證書。當PSC檢察官準備開具缺陷時,船長提供了一份船旗國主管機關確認大管輪已經申請了適任證書簽證的“證明文件”(權且稱為證明文件)。
經PSC檢察官比對,該“證明文件”無簽發依據、無文件編號、無船員本人照片、無簽發及失效日期、無防偽標志、無船員簽名,與船旗國主管機關簽發的類似證明文件完全不同。另外,該“證明文件”的落款日期為2016年11月24日,也就是說假設該“證明文件”為真實文件,在大管輪上船接近三個月時間后船旗國主管機關才確認船方提交了簽證適任證書的申請。經船長確認,PSC檢察官開出了“COC OF 2/E ISSUED BY FLAG STATE NOT AVAILABLE ON BOARD”的缺陷并要求開航前糾正(17)。
STCW公約附則第I/2條第7段,主管機關根據附則第I/10條認可適任證書;僅應在確保證書的權威性及有效性之后對該證書進行簽證,以證明其認可。簽證僅應在公約全部要求得到遵守的情況下簽發。簽證所使用的格式應是《STCW規則》第A-I/2節第3段所規定的格式。
附則第I/10條第5段,盡管附則第I/2條第7段已有要求,但主管機關在需要時,可根據第1段的規定,允許(持有按另一締約國要求簽發和簽證而用于該締約國船上的適當和有效證書,但該證書尚未經過簽證,使其適于在懸掛該主管機關國旗的船上服務)的海員在懸掛該主管機關國旗的船上的服務為期不超過3個月。應隨時提供已向該主管機關提交簽證申請的證明文件。
本以為這是一起再平常不過的未持有適任證書的案例,但接下來發生的事讓PSC檢察官不敢有絲毫懈怠。
第二天(也就是11月30日),船東代理提供了巴拿馬海事局駐伊斯坦布爾代表處簽發的一份針對該船大管輪的特免證明。大意是主管機關已經獲知由于大管輪適任證書簽證原件不在船將解職離船,特簽發一份特免證明給該船,允許該船在無大管輪的前提下從珠海航行至下一方便港口,原大管輪的職責由輪機長及其他輪機員履行。
PSC檢察官一眼就發現該特免證明的落款簽章模糊不清,根本無法辨識,且內容不符合STCW公約的要求,PSC檢察官隨即通過船東代理告知船旗國主管機關,此特免證明不予接受。
12月1日,巴拿馬海事局駐伊斯坦布爾代表處通過郵件將其重新簽發的特免證明及巴拿馬海事局對其的相關授權一并發送給了PSC檢察官。但是,該特免證明除了簽章清楚了之外,實質內容仍然不滿足STCW公約的要求,PSC檢察官同樣不予接受。
12月2日中午,巴拿馬駐香港領事館打電話到珠海,詢問PSC檢察官該船事宜和不接受特免證明的原因,PSC檢察官一一回復。直到傍晚,在PSC檢察官的期待中,船旗國主管機關未再提交任何特免證明。3日,船東代理告知PSC檢察官船東準備更換大管輪。4日,接班的大管輪登輪。在核實了接班大管輪的相關證書后,PSC檢察官關閉了該缺陷。
STCW公約第VIII條規定:
(1)在特殊需要的情況下,主管機關如認為對人員、財產和環境不致造成危險時,可頒發特免證明,允許某一指明的海員在某一指明的船上,在為期不超過6個月的指定期間內,擔任他并未執有適當證書的職位(除有關的無線電規則所規定者外,無線電報務員和無線電話務員不在此例),但是,被發給這種特免證明的人員,應系主管機關滿意地認為能安全地充分勝任其所補空缺者。然而,除在不可抗力的情況下外,對船長或輪機長不得給予特免證明,因而在這種情況下所給予的這種證明其期限應盡可能地短。
(2)凡給予某職位的特免證明,只應發給適當證明可充任僅比該職務低一級職務的人員。如本公約對該項低一級的職位并無證書要求,則可對主管機關認為其資格和經驗顯然相當于所要充任的職位的要求的人員頒發特免證明,但是,如果該人并未持有相應證書,則應通過一個主管機關可接受的考試,以表明這種特免證明的頒發是安全的。此外,主管機關應保證盡速由持有相應證書的人員來充任該項職位。
(3)各締約國應于每年元月一日后,盡速向秘書長送交一份報告,說明一年中間海船所頒發的關于有證書要求的每項職位的特免證明的總數,以及分別說明總噸位在1600噸以上和以下的這些船舶的艘數。
STCW公約第X條第(1)段規定,“除第III條所排除的船舶外,船舶在一締約國的港口時,應受到該締約國官員的監督,以核實船上凡公約要求具有證書的海員均持有證書或適當的特免證明?!钡冢?)段要求,“在根據第(1)段的規定執行監督時,如果考慮到船舶的大小和類型以及航程的長短和性質,規則第I/4條第3段中所述的缺陷未能糾正,并經判定這將對人員、財產或環境構成危險時,執行監督的締約國應采取措施,以保證船舶在消除危險并符合要求后才可開航?!?/p>
附則第I/4條第1.1段規定,“按照第X(1)條核實所有在船上服務又要求按本公約規定發證的海員是否都持有適當的證書或有效的特免證明,或是否根據規則第I/10條第5段向主管機關提供了文件,證明已提交簽證申請;”
第1.2段,“可被認為危及人員、財產或環境的缺陷包括海員未持有證書,未持有適當的證書或有效的特免證明,或未能依據據規則第I/10條第5段向主管機關提供了文件,證明已提交簽證申請;”
從STCW公約的正文及附則可以看出,公約賦予了PSC檢查船員證書及采取措施的權利,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PSC檢察官不接受船旗國簽發的特免證明呢?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首先,特免證明簽發的前提條件不滿足?!霸谔厥庑枰那闆r下,主管機關如認為對人員、財產和環境不致造成危險時,可頒發特免證明?!本烤故裁词翘厥庑枰那闆r,STCW公約及附則沒有定義,這就給了主管機關很大的自由裁量權。但是,STCW公約附則第I/4條第2段明確規定,海員未持有證書或有效的特免證明或申請證明文件,可被認為危及人員、財產或環境。PSC檢察官發現該船大管輪在船工作了近3個月,仍未持有船旗國簽發或簽證的適任證書,提出了缺陷并要求開航前糾正,說明PSC檢察官已經認為這將危及人員、財產或環境,采取的措施也證明了這一點。因此,主管機關給該船簽發特免證明的前提條件不滿足。
其次,特免證明簽發的對象不明確。“凡給予某職位的特免證明,只應發給適當證明可充任僅比該職務低一級職務的人員?!币簿褪钦f如果簽發特免證明的前提條件滿足,該船大管輪的特免證明只能簽發給該船二管輪或三管輪(該輪配員證書僅要求1名輪機員,但配備了二管輪和三管輪),而船旗國主管機關所簽發的特免證明并未提及簽發給誰。該特免證明的簽發顯然不符合公約的要求,PSC檢察官不予接受理所當然。
再者,船旗國主管機關簽發特免證明具有很大的隨意性。為了盡快關閉PSC檢察官提出的缺陷,在未經過詳細調查的情況下,應船東要求,船旗國主管機關僅僅依據STCW公約第VIII條的規定隨意就給該船簽發特免證明,顯然違背了公約制定的初衷。如果每個主管機關都隨意簽發特免證明,公約和主管機關的權威性將受到質疑。
最后,船旗國主管機關簽發的特免證明缺乏嚴謹性。從船旗國主管機關第一次提交的特免證明來看,落段的印章模糊不清,根本無法辨識,讓人無法甄別真偽。從簽發的特免證明內容看,反映出船旗國主管機關對公約的理解不夠透徹。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船船員適任考試和發證規則》(簡稱11規則)第四章第三十條規定,中國籍船舶在境外遇有不可抗力或者其他導致持證船員不能履行職務的特殊情況,無法滿足船舶最低安全配員要求,需要由本船下一級船員臨時擔任上一級職務時,應當向海事管理機構申請簽發特免證明。第三十一條規定了申請船長、駕駛員、輪機長、輪機員特免證明的條件。第三十一條第一段規定的船員以外的其他船員,不予簽發特免證明。
第三十二條,申請特免證明的,應當向海事管理機構提交包含申請理由、船舶名稱、航行區域、停泊港口,擬申請簽發對象的資歷情況,相關證明材料等內容的申請報告。
第三十三條,受理申請的海事管理機構應當在受理之日起3日內核實有關情況并報國家海事管理機構批準,對符合第三十一條規定條件的,國家海事管理機構應當簽發有效期不超過6個月的特免證明,但船長或者輪機長特免證明的有效期不超過3個月。不符合條件的,應當在受理申請之日起3日內告知申請人不予簽發的決定及理由。
第三十四條,一艘船舶上同時持特免證明的船長和高級船員總共不得超過3名。
第三十五條,當事船舶抵達中國第一個港口后,特免證明自動失效。失效的特免證明應當及時繳回原簽發的海事管理機構。
由此可以看出,主管機關簽發特免證明有嚴格的規定,包括簽發條件、對象、理由,以及后續措施等事項。
結合STCW公約和11規則對特免證明的要求,特免證明的簽發具有一定的前提條件和時效性。船旗國主管機關應船東的要求簽發特免證明,必須經過船旗國主管機關的調查和核實,為了盡快關閉PSC檢察官提出的缺陷而去簽發特免證明,此種案例并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