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
聲音.“兩會”代表委員談糧食
李克強
國務院總理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強農惠農政策,拓展農民就業增收渠道,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互促共進,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如是說。在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方面,報告指出,要引導農民根據市場需求發展生產,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擴大優質水稻、小麥生產,適度調減玉米種植面積,糧改飼試點面積擴大到1000萬畝以上。鼓勵多渠道消化玉米庫存。支持主產區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發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拓展產業鏈價值鏈,打造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在深化農村改革方面,報告指出,要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

“我們國內現在大豆的平均畝產量大概是240240多斤,而國際上的平均產量大概在370斤,效70益太差。如果這個局面再走下去,弄得不好有一天,中國作為原生大豆的原產地,大豆會變成跟大熊貓一樣,要特殊保護去了,人們都不種了,所以必須要加大科技投入。
——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陳錫文在兩會期間接受采訪時,將大豆和大熊貓聯系在了一起。
“中國應參考日本、挪威等國家的做法,利用國際貿易規則,充分發揮關稅的調控保護手段,全面提高我國糧食關稅稅率,保護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同時,大力推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糧食集約化生產,使農民增收、農民利益得到保障,從而真正實現糧食自給自足,確保國家安全。
——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后提出了《關于限制糧食進口、保證國家安全的建議》。
糧食供給側改革,不光要把產量提上去,質量也要跟上去。本次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糧食等農產品供給和質量安全要得到更好保障,而這也是糧庫職工心里一直堅持的——不但要讓大家吃飽,更要讓大家吃好。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柏鄉糧庫主任尚金鎖說。
縱觀全世界,越發達的國家,對農業越重視,對農業的投入保護就越多。就算把所有補貼加起來,我國農民人均才200多元,而美國農民收入50%來自于補貼,歐盟有的國家農民每年補貼上萬歐元。
——針對我國農業補貼過多過瑣碎的質疑,全國政協委員、常駐聯合國糧農機構代表牛盾在農業界別的小組討論會上如是說。
當前,各地大力推進“放心糧油”工程,取得一些成效,但與國家要求“健全糧食質量安全保障體系,2018年年底前在城鄉普遍建立放心糧油供應網絡”的目標還存在差距。
——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政協原副主席王秀芳建議進一步推進“放心糧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