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和平
2015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視察時強調,陜西正處在追趕超越階段,要著力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創新成果和產業發展緊密對接,努力走在創新驅動發展前列。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指示,必須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陜西軍工、科教、產業、人才等優勢,重點做好軍民融合創新、央地融合創新、部省融合創新三篇文章,讓三秦大地的科教潛能有效釋放、科技活力競相迸發、創新源泉充分涌流。
一、發揮軍工實力“強”的優勢,推動軍民融合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軍民融合是國家戰略,關乎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既是興國之舉,又是強軍之策。作為國家國防科技工業的重要基地,陜西肩負著建設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的重大使命,我們將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創新合作模式,提升融合層次,加快構建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
軍民融合創新的根基在平臺,關鍵是建好園區、筑牢載體。要系統推進西安市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圍繞航空、航天、兵器、船舶、電子等優勢領域,加快推進西安國家航空產業基地、航天產業基地、兵器工業基地、電子信息產業園等建設,將西安打造成一流的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依托各類基地和園區強化協同創新,推動建立一批軍民結合、產學研一體的科技協同創新平臺,支持軍工單位與高校、省內研究機構聯合建設中試基地,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發展。
軍民融合創新的核心在產業,關鍵是相互配套、相互轉化。產業融合是軍民融合創新的主戰場,突破口是打破軍民產業的閉環運行,通過“軍轉民”“民參軍”等多種途徑,提高資源配置和利用效率。要支持和鼓勵“軍轉民”,突出高端裝備制造、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新材料等產業重點,大力發展與軍工技術同源的民用技術產品,形成一批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深化和擴大“民參軍”,加快引導優勢民營企業進入武器裝備科研生產等領域,以基礎配套、零部件等領域為重點,組建10個軍民融合產業聯盟,培育發展一批“民參軍”專業化配套企業。同時,發揮“軍工+區域經濟”“軍工+中小企業”協同效應,促進軍地技術標準、數據信息、重點產業融合發展。
軍民融合創新的動力在改革,關鍵是完善體制、優化服務。推動軍民融合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強化頂層設計和體制機制創新,著力突破制約軍民融合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和政策性問題。要持續深化軍工企業和科研院所體制改革,推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積極推動從事生產經營活動類的軍工科研院所企業轉制。鼓勵省屬國有企業、政府性基金參與軍工企業改組改制,支持軍工企業兼并重組、戰略合作、上市融資,組建航空、衛星混合所有制公司。設立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基金,支持重大軍民融合產業化項目,推進軍民兩用科技成果轉化。加快推進軍民資源開放共享,建立健全資源共享機制,加快建設國家軍民融合知識產權協同運用示范基地,促進高精尖軍用技術的民用轉化。
二、發揮產業體系“全”的優勢,推動央地融合創新
陜西是中央企業布局的重點區域,在能源化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領域建設了一批重大項目和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