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九霖
李顯龍兄妹鬩墻
6月14日凌晨,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的女兒李瑋玲、次子李顯揚發布長達6頁的聲明稱,已經對自己的哥哥、現任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失去信心,并對李顯龍進行多項指控。消息一出震驚新加坡。正在休假的李顯龍隨后發出簡短聲明稱,對弟弟妹妹的指控感到難過。(圖中從左至右依次為李瑋玲、李顯龍、李顯揚)

6月14日凌晨,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女兒李瑋玲和二兒子李顯揚發布一份長達6頁的聯合聲明,稱已經對兄長也就是現任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失去信心,并對新加坡的未來感到擔心。在聲明中,李瑋玲和李顯揚指責李顯龍濫用職權,設法挽留李光耀歐思禮路38號的故居,違背了李光耀生前的意愿,并認為李顯龍正試圖利用李光耀的政治影響力為自己及子孫謀利,也對李顯龍妻子位居高位“干政”表示不滿。
李瑋玲和李顯揚是李光耀的遺囑執行人,他們曾于2015年公開李光耀遺囑中有關處置故居的內容,并強調父親晚年曾數次要求新加坡政府保證在他去世后拆除故居,以免成為“供人崇拜的遺跡”。
這已經不是他們之間第一次發生“兄弟鬩墻”的事情了。早在一年前李光耀逝世一周年之際,李瑋玲就曾撰文指責李顯龍“濫用權力建立王朝”,反對新加坡舉辦的多項“英雄膜拜”式的紀念活動,一時引發廣泛關注。此次,李顯龍的妹妹和弟弟再次將此類事情公之于眾,更是一個震撼的舉動。
新加坡經濟的硬傷
李氏兄弟之間的矛盾不僅是李家豪門恩怨的問題,也反映了李瑋玲和李顯揚對李顯龍施政理念的不滿,實際上是新加坡政治矛盾總爆發的導火線。這個事件是新加坡走向衰敗非常明顯的重要信號之一。李顯龍妹妹和弟弟的訴求不僅代表他們二人,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新加坡民間和反對黨的聲音,是新加坡社會矛盾的集中反映。
從經濟上看,近兩年來新加坡經濟出現了明顯下滑。2016年前三季度,新加坡經濟均出現環比萎縮,雖然第四季度迎來一個大爆發,但全年2%的經濟增速,仍然讓新加坡離曾經的輝煌越來越遙遠。即使在經濟增長高達2.9%的第四季度,新加坡的失業率仍然升至2.2%,達到6年以來的高點;房價則環比下跌0.4%,連續第13個季度下跌,創1975年公布數據以來最長下跌周期。新加坡兩大國家投資公司也虧損慘重,GIC(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業績在2015—2016財年出現了下滑,20年業績收益率由4.9%跌至4%,2017年僅在對瑞銀集團的投資上,GIC就損失了50億美元;淡馬錫去年出現了240億新元的巨額虧損,2016財年的一年期股東回報率為-9.02%,與成立以來15%的總回報率形成了鮮明對比,新加坡航空集團的收益率更是連續下滑了多年。
雖然今年以來,新加坡經濟出現了增速加快的跡象,但不可否認的是,新加坡經濟目前存在“硬傷”。首先,新加坡自身經濟結構存在一定程度的畸形。新加坡以第三產業為主,近兩年來服務業和制造業的下滑直接帶來了整個經濟的嚴重衰退。其次,全球經濟的不景氣與不穩定仍在持續,作為貿易為主的國家,新加坡的經濟脆弱性與敏感性更為顯著。當下,世界政局動蕩,尤其是特朗普上任后更是加劇了政治的不確定性,世界范圍內民粹主義與貿易保護主義的興起,也嚴重沖擊了新加坡的經濟發展。最后,新加坡面臨的外部競爭加劇。上海港口的崛起直接對新加坡的港口吞吐業務量造成巨大沖擊,世界第一大港口的殊榮拱手讓人,榮光不再。
國際地位江河日下
政治方面,新加坡在國際外交中的地位也江河日下,其力推的TPP遭到美國拋棄,“聯美制中”的外交政策也被特朗普政府推翻,新加坡插手南海問題也未能如愿。相反,中國所倡議的“一帶一路”和亞投行正如火如荼,雖然新加坡也“入了伙兒”,但是,不妨礙其“身在曹營心在漢”,并沒有實質性的成果。
除了經濟與政治、外交方面的因素,新加坡民意的轉變以及李顯龍身體健康情況的不斷惡化,都表明新加坡正在逐漸走向衰敗。
2015年李光耀的去世是一個巨大的分水嶺,此后,李顯龍式風格越來越明顯。李顯龍與其父在執政上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李光耀在中美之間的平衡上把握得比較好,雖然他骨子里親美,但在表現上不那么露骨,也很重視中國。但李顯龍在政治鋼絲上的表現與父親差距懸殊,尤其是在南海問題以及TPP問題上,公開選擇與美日站隊,甚至還曾到訪臺灣,不惜引發外交糾紛。其次,李光耀在處理家庭內部問題上很得當,妻子不曾“干政”,兒女關系處理有序,而李顯龍甚至快將其弟弟“逼出”新加坡,在處理李光耀房產問題上也曾借助內閣在李光耀生前對其施壓,這說明了李顯龍處理家庭內部矛盾的能力欠缺。
扶持兒子接班,繼續控制新加坡
當然,李顯龍妹妹和弟弟所言“李顯龍完全站在個人私利的立場”也不完全客觀,作為政府首腦,李顯龍肯定也會以國家利益為重。但是,李顯龍顯然不如其父的政治根基深厚,其社會聲望也相差遙遠,越是在這種情況下,其強化權力打擊反對派、異見者的欲望就越強烈。加上自己身體狀況惡化,李顯龍急于安頓好接班人的愿望也就越急迫。
筆者此前在新加坡,看到當地媒體披露李顯龍想讓兒子李鴻毅接替政權,但是,因為反對聲音頗大而擱淺。去年以來由于身體原因,李顯龍正在加強這方面的進度,他內心還是期待李氏家庭繼續控制新加坡。分析人士說,李顯龍建立李家王朝的跡象是比較明顯的,而且,不會放棄扶植李鴻毅作為接班人的決心。新加坡政府內閣和議會都控制在李顯龍手中,他的這個政治目標應該可以實現。
此次事件的公開化,尤其是在李顯龍休假這個時間節點上,留給了他較小的處理空間,相反,則給了輿論更大的發酵空間。這對李顯龍的政治威望和國際形象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作者系北京約瑟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航油集團前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