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軍
同蒲路戰役,是我晉翼魯豫軍區第4縱隊和太岳軍區部隊,在第4縱隊司令員陳賡、政治委員謝富治指揮下,于1946年8月對山西省同蒲鐵路洪洞至靈石段之敵進行的一次反擊戰。這一戰役,是在敵人分散據守城堡、我軍兵力規模較小的條件下進行的,由于我軍采取了集中優勢兵力逐個奪取敵人據守的城堡的戰法,取得了連克洪洞、趙城、霍縣、靈石、汾西五城、殲敵1.2萬余人的重大勝利——
戰前情勢
晉南是國民黨進攻解放區的戰略方向之一。敵人第1戰區胡宗南部6個旅在第2戰區閻錫山部的配合下,于1946年7月3日開始,向同蒲路南段進犯。我軍于13日至23日與國民黨軍展開了聞(喜)夏(縣)戰役,殲滅胡宗南1個旅又3個營。胡軍受創后,退到聞喜、運城地區休整,調集后續部隊準備新的進攻。這時,同蒲路南段閻錫山軍的主力已北調,應付晉綏軍區我軍發動的攻勢,同蒲線臨汾至平遙之間150多公里的鐵路線上,閻軍的守備薄弱。
聞喜戰役結束后,我軍第4縱隊3個旅轉到曲沃、翼城地區休整,總結作戰經驗,特別注意檢查部隊執行政策、遵守紀律的情況,深入進行政策、紀律教育。部隊補充了3000名新戰士,將太岳軍在靈石、霍縣地區的第24旅調至洪洞、趙城地區,并對臨汾、洪洞、趙城地區的敵情進行偵察,積極為下一次戰役做好準備。
戰役決心和部署
8月初,我軍第4縱隊首長根據對胡軍暫無戰機可尋,閻軍主力北調,臨汾、洪洞、霍縣地區敵守備薄弱的情況,即向軍委請示,乘虛奪取這一地區。軍委批準了這一計劃,并指示首先逐一奪取臨汾,在胡、閻兩軍之間迅速開辟戰場,吸引胡軍北向而各個擊破之。遵照軍委指示,我軍第4縱隊首長當即決定發起同蒲路戰役。
當時閻軍第61軍軍部率第66師及地方團隊一部守臨汾,張從龍支隊千余人守洪洞(距臨汾約25km),第39師及地方團隊共3000余人守趙城(距洪洞約15km),第69師及地方團隊一部5000余人守霍縣(距趙城約20km),保安第16團千余人守靈石(距霍縣約20km),第34軍守介休、平遙及其以北地區。洪洞城墻高15~17m,工事較為堅固;趙城城墻是經我軍于1945年10月解放時破壞后重新建筑的,高約7m,工事比較薄弱,但外圍據點多。根據這一情況,我軍第4縱隊首長決心首先突然奪取洪洞,繼續奪取趙城,爾后視情況向北或向南擴張戰果:決定以第11旅結合太岳2分區1個團奪取洪洞城,對趙城則以第10旅先行掃除外圍據點,然后在第11旅的協同下,奪取該城;以太岳軍區第24旅結合1分區1個團位于霍縣以南,以1分區的另兩個團位于靈石以北,阻止霍、靈、平、介的敵人南援;以太岳2分區1個團結合縣區武裝及民兵,監視臨汾之敵,阻其北援;以第13旅和太岳3分區的兩個團,結合縣區武裝及民兵,對胡宗南展開廣泛的游擊活動,掌握其動向,遲滯其北進。在政治動員方面,強調指出,這次是到敵占區作戰,既要打好仗,更要嚴守政策紀律,團結新解放區人民,爭取軍政雙勝。
戰役經過
8月9日、10日兩天,我軍第11、10兩個旅,分別由150km外的絳縣之橫水地區、曲沃之廳城地區,突然向洪洞、趙城推進。為了保持行動的秘密及突然性,部隊全部在夜間行動,每到一地即嚴密封鎖消息。13日,第11旅進至洪洞以東的蘇堡鎮地區,第10旅進至趙城東南的明姜村地區,第24旅則早一天(12日)隱蔽進至霍縣東南的劉家莊地區。敵人尚未發覺我軍之意圖,13日晨,霍縣敵第69師分三路向城東南的上樂坪、青郎坪一帶進攻,企圖殲滅我軍1分區的新7團,不料卻碰上我軍第24旅,反被我軍殲滅了1個團,師部及另兩個團被我擊潰,師長負傷,這一勝利對我軍爾后的作戰,極為有利。
14日夜,洪洞戰斗發起。洪洞城南、城北為開闊地,城西有汾河,均不便接近,而城東有城東村,便于我軍奪取后作為攻城的依托,城東北約500m處有一高地玉峰山,是該城的屏障。我軍第11旅將攻擊重點放在東面,以第33團為第一梯隊、第32團為第二梯隊,并由該團派1個營奪取玉峰山。2分區警4團從西面助攻。第31團位于城南,向臨汾方向警戒,擔任打援。戰斗發起后,我軍第33團以出敵不意的行動占領城東村,并迅速開始掃除靠近城墻的碉堡障礙;同時,警4團迫近城西,第32團一部迫近玉峰山作攻擊準備。15日18時,第32團一部向玉峰山發起攻擊,24時攻占玉峰山。這時,城東城西的碉堡障礙也全部被我軍掃清。我軍即于16日15時發起總攻,第33團和第32團在炮兵、步兵火力支援下,從東面首先攻入城內,向縱深發展,與敵展開激烈戰斗,接著警4團也從西面攻入城內。經過逐街逐巷的爭奪,于24時勝利結束戰斗,全殲守敵。
14日夜,我軍第10旅發起趙城戰斗。趙城西面有汾河河套,系水田地帶;北面沒有城關,西、北面都不好接近城墻;東面有少數的家屋,可作攻城依托;南關有1000多戶人家,緊靠城墻。城東南的敵重要據點東堡,距離城墻約1500m,圍寨與城墻同高,敵人在這里配置1個連的兵力,火力比較強,是我軍進攻南關和東門的一大障礙。城北的窯子鎮、城東的車站和磨頭等據點,兵力都不到1個連,敵第39師師部及兩個團守城內。我第10旅決心首先掃清外圍據點,爾后從南面進行主攻。
趙城外圍的戰斗進展順利,從14日夜到16日拂曉前,我軍除了攻占磨頭、車站、窯子鎮、孫堡等據點外,并攻占了南關一部分房屋,有了依托。因此,我軍決心立即轉入攻城,以第29團攻南關,第28團兩個營從東面攻城,第30團1個營從北面佯攻,兩個營在城西河套設伏,并伸出1個連到汾河西岸游擊偵察,給守敵虛留生路,第28團1個營作預備隊。
17日,敵我在南關展開激烈戰斗,敵先后8次向我軍反撲,企圖把我軍逐出南關。同時,霍縣敵第69師繞道汾河西側來援。我軍在打退敵人多次反撲后,于17日夜占領南關大部。此時傷亡較大,我軍副旅長楚大明負傷。但我軍估計敵人已經開始動搖,敵人援兵到天明之后才可能到達,因此決心在天明以前拿下趙城,并立即調整部署:調第28團主力加強南關主攻方向,由第29團派1個營預伏于城西南,準備協同在河套的第30團的兩個營,打突圍之敵,將第30團在汾河西的部隊增加到1個營,以阻擊援敵,東面和北面留少數部隊鉗制。18日2時,我軍全部攻占南關,并開始攻城。4時,敵人援兵進至汾河西側的好義鎮以北,我軍第30團1個營利用夜晚對敵人進行突然襲擊,殲滅敵人百余人,敵人向汾西方向逃竄。趙城之敵隨即從西門突圍,大部分被我軍預伏部隊殲滅,一部逃至汾河西岸,于當日下午,被我軍由洪洞北上之第11旅的一部和追擊部隊殲于萬安鎮東北地區,至此趙城之敵全部被殲滅,戰斗勝利結束。

我軍攻克洪洞、趙城兩城后,胡宗南調來晉南之后續部隊還有兩個旅,其中1個旅用于維護茅津渡至夏縣間交通,其主力仍在聞喜、運城地區休整?;艨h之敵,自第69師增援趙城失敗退往汾西后,守備力量大為削弱,只剩下第44師的第3團、第69師第206團的1個營、保安第14團,共約2700余人。我軍第24旅于上樂坪、青郎坪地區殲敵勝利后,又先后攻占霍縣城南之辛置車站及城西南之壇底鎮附近高地,并掃除了城東、城北的敵大部分據點,對霍縣城形成包圍態勢。
8月19日、21日,軍委先后指示我軍在胡軍北進時,要打通聞喜、臨汾段尚需時日,令我軍迅速占領霍縣城,并伺機占領靈石城,開辟戰場,待胡軍再北進時,各個殲滅之。遵照軍委指示,我軍第4縱隊首長決定以第11旅協同第24旅殲滅霍縣之敵,爾后再奪取靈石,第10旅及2分區的1個團,就位于洪洞及其以南地區,準備給北犯之敵以殲滅打擊;以1分區部隊位于靈石、介休、平遙之間破路阻援,鉗制敵人。
24日夜,我軍發起對霍縣城的攻擊?;艨h城東面為山地,便于部隊運動,并且靠近東城垣之沙圪塔堡已被我軍第24旅控制,可作攻城之依托。我軍決定以城東為主攻方向,以第11旅的兩個團由東門及其北側攻城,先從大張村秘密運動到城附近隱蔽,其另一個團以兩個營從北門佯攻,1個營封鎖張家堡以北高地之敵據點。以第24旅的兩個團(欠1個營)依托沙圪塔堡由城東南攻城,以1個營控制城南鐵橋以北之3個碉堡,并截擊城內可能向西南逃竄之敵;另以1個團渡過汾河,位于白龍村至王家園子,堵截可能突圍向汾西逃竄之敵。24日18時,我軍攻城部隊在強有力的火力掩護下首先由東面登城,突入城內,與敵展開巷戰,并占領了城內的制高點,接著城北我軍也突入城內,守敵大部分被殲滅,殘敵500余人從南門突圍,向汾河西逃竄,大部被我軍殲滅于汾河兩岸。
攻克霍縣后,我軍第11旅立即向靈石急進,25日夜,我軍先頭1個團向靈石外圍據點實行強攻,首先攻克索州鎮。28日下午,我軍攻克李家溝壑田家莊。敵人于當日23日放棄城鎮向汾西逃竄,靈石城為我軍解放。第11旅一部即渡汾河追擊逃敵,在呂梁軍區部隊配合下,殲滅敵人1個營,29日佛曉,汾西縣城守敵也放棄城鎮向南逃竄,該城也被我軍解放。當日,我軍太岳軍區部隊在靈石北反擊增援之敵,并攻克兩渡鎮和義棠車站。8月30日,第11旅兩個團南下,向富家灘煤礦和富家灘車站之敵進逼。31日夜,該處守敵連同礦警隊共千人西竄。9月1日,我軍進占富家灘,戰役至此結束。
同蒲路戰役自8月14日開始至9月1日結束,歷時19天,殲滅敵人第39師全部,第69師、44師各一部和保安第16團等,共計1.2萬余人,解放洪洞、趙城、霍縣、靈石、汾西5座縣城,控制同浦線南段135km。這一戰役給閻錫山以嚴重的打擊,切斷了胡、閻兩軍的聯系,為爾后殲滅繼續北犯的胡軍開辟了廣闊的戰場。
戰例啟示
同蒲路戰役已經過去了70余年,盡管世界軍事格局、戰爭形態、戰爭理念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我軍的編制體制多次調整變革,武器裝備更新換代,兵員結構和官兵的文化素質也比當時發生了質的飛躍。但是同蒲路戰役,作為我軍貫徹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敵人的成功戰例,是我軍在戰役指揮上的一個成功案例,經驗非常寶貴,對打贏未來局部戰爭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
這次戰役,參戰的野戰軍和軍區部隊,共計4個旅和7個基干團共19個團,在總的兵力對比上,我軍并不占優勢,但由于我軍對洪洞、趙城、霍縣采取逐一奪取的戰法,因而在每次戰斗中,我軍都形成了3倍以至4倍于敵的優勢兵力,各個殲滅分散守備之敵,貫徹執行了毛主席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敵的指示。這是取得戰役勝利的根本原因。
用兵貴在神速
用兵神速,這是取得這次戰役勝利的重要原因。我軍第4縱隊主力,從百余公里外突然開進到洪洞、趙城附近,并迅速發起攻擊,這就使敵人來不及增援;洪洞、趙城攻克后,我軍又迅速乘勝向北擴張戰果,使敵人來不及調整部署,甚至來不及逃脫而各個被圍殲。
靈活的戰術戰法
在攻城問題上,對地形、敵之工事、敵軍素質和作戰特點作了細致的調查,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打法。一般都是采取多面攻擊,一點突破,即將步炮火力集中在主要突擊方向上射擊壓制敵人,實施重點突破。而面對不同的情況,又作不同的對待。如洪洞城敵人是依靠城墻高而堅,以主力固守城垣,我軍則集中力量組成多梯隊連續突擊,從一點突破;而對趙城的攻擊,則采取“圍三闕一”的戰法,給守敵虛留生路,在逃出之路將敵殲滅。
戰前充分的準備是基礎
同蒲路戰役之所以取得軍政雙勝,是由于我軍在戰前深入進行了政策紀律教育并作了必要的組織措施保障。戰前我各部隊及民兵群眾,認真總結了聞夏戰役中執行政策紀律的經驗,表揚了好人好事,糾正了在執行政策紀律方面的某些缺點,提出了執行好新區政策,爭取軍政雙勝的要求,全體指戰員均作了充分的思想準備。同時,具體規定:解決戰斗后,除留少數部隊負責警戒外,其他部隊一律撤出城外;各團組織紀律檢查隊;由黨政軍民參加的工作委員會,統一負責處理繳獲的物資。因此,部隊執行政策遵守紀律的情況良好,取得了軍政雙勝。
編輯/鄭雙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