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鄭佳文
百年之后,洛克菲勒的姓氏已經被“洗白”。提起它人們想到的不再是吸血的資本家和無盡的壓迫,它已經和樂善好施、影響力、回報社會聯系在了一起。

戴維·洛克菲勒,世界上最長壽的富豪,于美國時間3月20日逝世,享年101歲。各國重要媒體都發布了訃聞,最慣常的做法是羅列他的生平和講話。畢竟在他叱咤風云的年代,試圖為他蓋棺定論的筆者多半還沒有出生。
多數40歲以下的中國人對“洛克菲勒”這一姓氏并不陌生,它和“托拉斯”等名詞一同出現在中學政治課本中,作為“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的例證。當然這個“洛克菲勒”是百歲老人戴維的爺爺,洛克菲勒家族的創始人和石油大亨老約翰·洛克菲勒。他的創業史、勵志名言、給兒子的信幾十年來一直在中小學教輔、成功學和網絡流傳的雞湯文學界占有一席之地。
對于老洛克菲勒存世的最后一名孫輩,戴維本人在中國的存在感并不強。也許因為他太長壽了,他與中國的交往已經被劃入歷史范疇。比如,他是1973年尼克松訪華后,首批訪問中國的商人之一,曾與周恩來、鄧小平等中國領導人晤談。一些美國人至今認為,正是他和基辛格奠定了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基礎。有極端者指責他將中國低價而勤奮的勞動力引入資本市場,因而“永遠虧欠美國中產階級”。
從曼哈頓到哈佛大學
1915年6月12日,戴維出生于紐約豪門洛克菲勒家族,是小約翰·洛克菲勒五個兒子中最小的一個。他的爺爺是標準石油帝國創始人約翰·洛克菲勒,這個時代的巨人通過石油生意為家族積累了巨額財富。而作為巨大財產的繼承者,戴維的童年在輝煌和特權中度過。紐約曼哈頓知名的第五大道曾有這樣一道風景:年輕的戴維和他的哥哥玩著溜冰鞋,其后緊隨著一輛加長版的豪華轎車,隨時等待著將疲憊的小主人送回家。
不過,洛克菲勒家的孩子可能對家族的財富并不知情,這源于父親小約翰·洛克菲勒的教育方式。戴維和他的哥哥姐姐每周只能得到不到兩美元的零用錢。同時,父親還要求他們準備一個小賬本,將零用錢的使用去向登記在上面;如果使用合理,還能得到獎勵。到長大后離開曼哈頓西54街時,戴維已經擁有許多賬本。
1932年,戴維離家到哈佛大學學習經濟學,師從著名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在這里,他遇到了后來的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并與他的妹妹凱瑟琳交往。完成研究生課程后,洛克菲勒到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繼續學習一年,后來又回到芝加哥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畢業那年,他與大一時在舞會上邂逅的女孩瑪格麗特·麥克格蘭絲結婚。
戴維身上兼有富家子弟的無畏和良好教育培植出的自信,這份傲嬌可以讓他自由地選擇職業。1940年,戴維開始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給時任紐約市長費奧雷洛·拉哥地亞擬回信草稿,年薪僅為象征性的1美元。
1942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后,戴維應征入伍,到北非和法國的軍事情報部門服務。1946年,戴維·洛克菲勒30歲,帶著法國政府頒發的榮譽騎士勛章,從北非和法國西南部戰場凱旋。4月,他加入美國大通銀行開始職業經理人生涯,此時的大通銀行還只有9個國際分支機構。

從小職員到銀行總裁
1955年,曼哈頓銀行與大通銀行合并成全美最大的大通曼哈頓銀行。在新成立的機構中,戴維擔任副總經理的職務,主管銀行的發展部。到1961年,他已經成為大通曼哈頓銀行的總裁。1969年,戴維出任大通曼哈頓銀行董事長,成為該行唯一的首席執行官。之后,他就將這家銀行的“足跡”擴展到了幾乎每塊大陸。1973年5月,大通曼哈頓銀行在蘇聯開設了一家分行,這是自1929年以來第一家在蘇聯開設分行的美國銀行。在1973年尼克松訪華、打開中美關系的大門時,戴維也在北京拜會周恩來總理。訪問結束后,大通曼哈頓銀行又取得了一次勝利,它成為中國銀行在紐約的代理銀行。1974年,戴維在開羅設立銀行辦公室,打破了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后美埃不通商的局面。他還促進了銀行在中東、拉美、日本的業務快速增長,先后走進103個國家,使其成了世界性的金融機構。到1981年他退休時,大通曼哈頓銀行已開遍全球70個國家和地區。《福布斯》雜志統計,在戴維擔任銀行執行委員會主席兼總經理期間,該行資金從20億美元上升到資產凈值達34億美元。
縱橫政商的無冕之王
戴維的兄弟全部躋身美國上層社會,兩位擔任美國州長,一位投身慈善。戴維曾經開玩笑說,他是他這一代洛克菲勒家族成員中,唯一一名需要“工作賺錢”的人。他的哥哥尼爾森先是擔任紐約州州長,后來給福特當副總統。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尼爾森和戴維在曼哈頓推動了世貿中心的建設,建成后的雙子塔被媒體命名為“尼爾森”和“戴維”。2001年9月11日,戴維在洛克菲勒中心56層辦公室的窗前目睹了雙子塔轟然倒地。
戴維·洛克菲勒在政治和外交領域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從鄧小平到曼德拉,從伊朗國王到前蘇聯的第一書記,都在他的相識故交之列。他擁有世界上陣容最豪華的私人電子通訊簿,上面有15萬個名字及聯系方式,其中包括100多個國家的元首和政要。在他去世后,美國媒體對這份通訊簿下落的關注甚至超過了他藝術藏品的歸宿。他的藝術收藏估值5億美金。
2003年,戴維曾在一次采訪中表示,格外豐厚的人脈與他的長壽有關,“因為我開始得早,我估計我認識的國家首腦比任何人都多。”他說,就連交際廣泛且同樣長壽的基辛格都不及他。
美國前總統卡特和尼克松都曾經邀請他入閣擔任財長,雙雙遭到了他的拒絕。但是他對美國歷任總統的影響力卻是實實在在的。正是他和密友基辛格勸說卡特,讓伊朗流亡國王巴列維到美國就醫。伊朗國內霍梅尼的支持者怒火中燒,干脆占領了美國駐伊朗大使館,綁架了52名美國外交官,史稱伊朗人質危機。
他去世后,小布什和克林頓紛紛對媒體表達了對他的悼念,小布什稱他為“最慷慨的慈善家之一”,而且“他的敏銳使他成為總統最寶貴的顧問,無論是哪個黨派的總統。”克林頓則盛贊他是“完美的商人、偉大的人道主義者和嚴謹的學者”。
資本主義的推銷員
2002年,戴維·洛克菲勒出版自傳《洛克菲勒回憶錄》,這是近百年來洛克菲勒家族成員的第二本自傳。他在書中崇敬而溫情地描述他的祖父,賦予了人們口中貪婪無情的石油大亨另一副面孔——熱愛給孫輩說笑話和哼小曲。戴維也言之鑿鑿地為標準石油公司的壟斷辯護。“我祖父最大的成就是建立了石油行業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塑造了現代企業的形態。”他認為這份“勝利”改變了商業世界。
長久以來,他被看作美國資本主義的代言人和推廣者,總是理直氣壯地談論資本主義的優越性。他的博士畢業論文題目是《未使用的資源與經濟浪費》,核心思想是資本家不僅是為了賺錢,也會為他們的員工和整個社會服務。
“美國資本主義制度給世人帶來的福利比古今中外任何其他制度帶來的都要多。”他在采訪中多次表示,“我們必須看到,這個制度以最大的效率和誠實在運行。”
戴維堅持認為富裕的人有責任幫助境況不好的人。在他看來,除了用慈善手段直接捐贈,通過資本主義制度高效地調動資源似乎是更根本的做法。

用慈善“洗白”名聲
到戴維擔任族長的時候,洛克菲勒家族已不再富可敵國。戴維·洛克菲勒個人身家33億美元,只能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坐第604把交椅。洛克菲勒家族總資產100億美元,在美國富豪家族中名列24。然而,經過百年,洛克菲勒的姓氏已經被“洗白”,提起這個名字人們想到的不再是吸血的資本家、無盡的壓迫和富豪奢侈無度的生活。相反,它已經和樂善好施、影響力、回報社會建立了聯系。
這位慷慨的慈善家通常用捐贈紀念重要的日子,比如他百歲生日時向緬因州捐贈了1000公頃私宅,作為國家公園的擴充面積。即便戴維的去世也成為了慷慨捐贈的理由,據美國媒體披露,他去世后,洛克菲勒大學、哈佛大學和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將各得到1億美元遺贈。
早在1995年,戴維二戰時期的戰友、后來的商業伙伴林德基斯就斷言,洛克菲勒家族的第四代中無人能夠接替戴維的地位,“不是因為他們不夠聰明或者不優秀,只不過現在是不同的世代了,他們有著不同的訴求。”
“戴維是個令人愉快的人,”洛克菲勒家族發言人曾表示,“即使他沒有出生在億萬富豪之家,他仍然會成為世界上最好的人。”
戴維曾經將自己的長壽秘訣總結為三句話:“熱愛人生,簡單生活,享受一切”。也有人說,他之所以能夠長久地占據最長壽富豪的位置,得益于6次成功的心臟移植手術和兩次腎臟移植。99歲時,戴維接受了第六次心臟移植手術,術后3小時他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每當我獲得一個新的心臟,我就覺得生命的氣息吹遍了我的全身,令我重獲活力和生機。”
“我要說,這輩子我過得很不錯。”戴維在進入耄耋之年時說。寰宇之內,似乎沒人會對此提出異議。
洛克菲勒家族與中國
一個世紀前,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經過仔細的考察,決定在北京創辦一所集教學、科研于一體的醫學院。“漸進有序地在中國發展一個完善、有效的醫學系統。”這就是后來的北京協和醫學院。戴維的父親小約翰·洛克菲勒還專程坐了一個月的輪船,到北京參加了協和醫學院的開學典禮。
據美國《時代》周刊稱,洛克菲勒基金會創辦的頭十年里,最大的一筆捐贈就是給了北京協和醫學院。到1923年,該基金會對協和的投入已經達到了1000萬美元,甚至超過了對美國本土大學的贈予數額。就連協和醫學院最初的50名教師都是洛克菲勒基金會從美國精選后送到中國的。1956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洛克菲勒家族對協和醫學院的總投入超過了4800萬美元。
1951年,協和因與洛克菲勒家族密不可分的聯系而被指責是“美國文化帝國主義的代理人”,因此更名為“中國協和醫學院”,卻繼續使用英文授課。1956年之后,協和在多次運動中被批“精英主義”,“世界主義”,“沒有服務人民”。到了文革期間干脆被關閉。1979年重新招生時這所學校被更名為中國首都醫科大學。同年,戴維·洛克菲勒將洛克菲勒基金會重新帶回中國,老協和和洛克菲勒基金會再續前緣。2007年,這所位于北京東單的院落,終于重新掛上了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招牌。
洛克菲勒家族至今在中國開展的商業活動主要集中在房地產和金融領域。洛克菲勒基金會等慈善機構則一直扶持中國的學者赴美深造、藝術家赴美展覽和表演。此外,洛克菲勒基金會還資助中國的環保、考古、公共教育和公共政策研究等領域。
(綜合摘編自《博客天下》《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