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瑋
“一帶一路”倡儀提出3年多來,按照中央部署,云南積極主動地融入和推進,發揮自身優勢,一批重大項目落地開花。
習近平主席指出,如果將“一帶一路”比喻為亞洲騰飛的兩只翅膀,那么互聯互通就是兩只翅膀的血脈經絡。加強設施聯通,能夠助推沿線國家經濟增長,并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提供持續動能。國際鐵路、國際港口、國際公路……一批交通設施重點工程不斷推進,連點成線、織線成網,取得了“一帶一路”建設的早期收獲。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推進,云南作為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將日益發揮重要作用。
開放的云南正致力于建立一個開放型經濟體系,與周邊國家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尤其是與越南、老撾、緬甸三個接壤國家,經濟社會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正全方位開展。比如與越北四省建立合作機制、與老撾合作建設中老鐵路、老撾賽色塔綜合開發區等,還開展了醫療隊服務、留學生交換等很多社會領域的交流合作。
坐標
鐵軌上的穿越
來到中老邊境的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磨憨經濟開發區,站在玉磨鐵路最大車站——磨憨車站施工現場遠眺,整個站場塵土飛揚,施工車輛來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車站靠老撾一方,連接中老兩國的友誼隧道內,中鐵二局的工人們在機器的轟鳴聲中揮汗如雨,正忙著支護和噴漿作業,隧道正洞以每天4米的速度徐徐向前掘進。
“全長9.68公里的友誼隧道,穿越中老兩國山脈,象征中老兩國人民友誼天長地久。”承建友誼隧道的中鐵二局現場負責人李順偉說。
中老國際鐵路通道從昆明出發,經玉溪,在磨憨口岸與老撾鐵路連接,全長近600公里,國內段按昆明至玉溪、玉溪至磨憨分段建設通車,是我國通往老撾、泰國的重要國際鐵路通道。
目前,昆明至玉溪段已開通運營,玉溪至磨憨的玉磨鐵路已全線開工,預計2020年開通運營。建成通車后,昆明至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僅需4小時左右,至老撾萬象有望實現夕發朝至。
老撾籍的安楠目前跟丈夫一起定居云南,“現在從昆明到我家要坐兩天的汽車。中老國際鐵路通車后,從老撾到昆明只需10小時,方便太多了。”
玉磨鐵路段沿途大都是傣族、布朗族、彝族、哈尼族等少數民族聚集區。鐵路即將修到家門口,樂壞了沿線的村民們。“我從沒坐過火車,現在鐵路要修進我們村寨,真盼著早日坐上火車到國外看看。”63歲的傣族大媽玉葉臉上掛滿笑容。
“修鐵路的工人來了之后,蔬菜銷量增長不少,每天能賺500多元。鐵路修通后,我要把菜賣到昆明、老撾等更遠的地方去。”勐養農場傣族菜農伍嗣韜異常興奮。
老撾國立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差納明表示,中老鐵路項目全線開工,必將推動中國與東盟合作進一步發展,為東盟各國提供新的發展機遇,各國都將從中受益。
2015年7日16時40分,首列滿載化肥的1212次國際聯運貨物列車,通過位于云南省河口縣南溪河上的中越鐵路大橋,將貨物運往越南。這是百年滇越米軌鐵路最大規模的一次國際聯運。
2017年一季度,中越米軌直通國際聯運共完成貨物發送16,62萬噸,創下12年來首季運量歷史新高。
這個普通的數字背后,是一段蜿蜒數百年的“中越米軌”復興故事。
近年來,云南省結合云南省河口口岸和越南老街口岸互聯互通的既有優勢,于2015年與越南國家鐵路公司達成中越兩國鐵路運輸協議,通過開展化肥出口和硫磺進口為主要運輸品類的國際運輸合作,強化鐵路面向南亞、東南亞的“端口”輻射作用,助力河口、老街口岸跨境經濟合作區的發展。
坐標
擁抱高鐵時代
過去出于交通問題,廣東游客想要到云南文山普者黑旅游,要么選擇長達1000多公里的自駕游線,要么選飛機自助游,很不方便。
2016年12月28日,隨著云桂高速鐵路和普者黑火車站的建成,丘北迎來了史無前例的高鐵時代,越來越的多省外游客來到丘北一睹人間仙境的風貌。
僅在今年春節這幾天,普者黑火車站擠滿熙來攘往的人群。“高鐵通了就是快,從廣州到這里也只要7個小時左右。”“以后即使是周末也可以來玩。”……這是在火車站,聽到游客最多的感嘆。
高鐵在給游客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為當地群眾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從大年初一至初三,每天都有3萬余人到普者黑景區賞櫻花、看飛鳥和參加各種文藝活動。“除夕那天,我們家一下就來了5個家庭的游客,有廣西、廣東的,還有湖北的。高鐵一通,游客越來越多,我的農家客棧生意日漸紅火。”提及高鐵,仙人洞村小組長范成元連豎起大拇指。
“從初二開始,普者黑火車站人流逐漸增多,每天僅來火車站接送旅客和親友的人就達2萬多人。”普者黑線路管理站黨總支書記駱軍說。
為應對高鐵開通后旅游產業的發展需要,丘北縣擬投入5億元實施普者黑5A級景區創建項目,以全新姿態迎接高鐵時代的到來。
2016年12月28日,滬昆客專“昆明南至貴陽北段”,云桂鐵路“昆明南至百色段”通車運營,標志著云南迎來了高鐵時代。開通首日,昆明鐵路局共發送動車旅客7900人。
2017年4月6日,滬昆高鐵貴昆段、云桂鐵路百昆段開通滿100天,發送旅客突破300萬人次,日均開行動車56對,發送旅客3萬人次,最高日發送旅客達5.8萬人次。兩條高鐵極大壓縮了時空距離、擴大了區域交往、帶動了地區發展,成為了助推沿線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
坐標
口岸帶動沿邊地區繁榮發展
截至2016年底,云南全省共有25個口岸,其中,一類口岸18個(航空口岸4個、水港口岸2個、鐵路口岸1個、公路口岸11個),二類口岸7個(均為公路口岸)。依托口岸建設和發展,云南省外貿、邊貿、邊民互市、引進外資、對外投資、國際旅游、邊交會等發展迅速;口岸經濟和口岸城鎮增添新的動力與活力,有效帶動了沿邊地區的繁榮發展。
云南與越南、老撾、緬甸接壤,邊境地區人員、貨物、車輛交往頻繁,20多個門戶口岸成為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進出云南、認識中國的“第一個窗口”。
“現在出入境通關越來越簡便,最近幾年磨憨口岸變化非常大。”長期在磨憨從事物流生意的多位企業主表示。隨著勐臘(磨憨)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中老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建設深入推進,中(國)老(撾)邊境的磨憨口岸出入境人員、車流量都快速增長。
據統計,目前,口岸日均出入境人員達3200余人次、車輛1000余輛次,每年有來自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員從口岸出入境,護照種類和外國旅游團隊數量連續多年位居全省陸路口岸第一。
云南鮮羊肚菌首次出口歐盟、“云藥”首次規模出口越南、“云花”反季節出口澳大利亞……3年來,圍繞“一帶一路”戰略,隨著“云品”出口的力度越來越大,云南積極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
云南省加大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全面優化口岸開放布局,不斷提升全省口岸電子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同時,整合口岸各部門資源,強化協作,努力實現口岸管理有關部門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的“三互”大通關模式,推動實現監管與服務、效率與效益的有機統一,口岸綜合服務能力和通關便利化水平不斷提升,得到了企業和過往人員的頻頻“點贊”。
電子口岸的開通,更有效助力外貿進出口發展。集報關報檢、通關狀態查詢、物流及政務等功能為一體的云南電子口岸于2015年底上線運行。企業在電子口岸大通關服務平臺上“一窗式”辦理業務,實現了一次申報、一次放行,減少了30%的海關、檢驗檢疫部門重復申報項目,辦理時間也由原來的7個工作日左右縮短至現在的3個工作日以內,通關成本大大降低。
坐標
五網建設融入“一帶一路”戰略
圍繞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加快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云南正著力打造路網、航空網、能源保障網、水網、互聯網五大基礎設施網絡,練好經濟社會發展“內功”,夯實對外開放根基,進一步釋放“面向三亞、肩挑兩洋、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
昆明位于亞洲5小時航空圈的中心,擁有打造區域交通樞紐的地緣優勢。在省委、省政府和國家民航局高度重視下,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正在加快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努力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貢獻一座密切交流、深化合作的橋梁。
目前,昆明長水機場每周國際地區航班276班,平均每天近40班,其中217班是昆明至南亞、東南亞航班,占昆明長水機場國際地區航班總量的78.6%。相比2016年同期每周國際地區航班215班,同比增長28.4%,是中國飛往南亞、東南亞航線最多的機場之一。
瀾滄江——湄公河發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流經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最后在越南匯人南海,全長4880公里,素有“東方多瑙河”的美稱。隨著“一帶一路”構想的提出,瀾滄江——湄公河次經濟區域合作的啟動,中老跨境旅游、瀾湄旅游已成為云南旅游的新方向和最亮麗的名片。
目前,勐臘、磨憨、關累的開發開放功能不斷完善,公路、水路前沿通道優勢增強;中、老、緬、泰四國聯合巡邏執法給區域內百姓提供了安全保障。水陸連運環游金三角,時機正好。
云南省正加快以區域性國際經濟貿易、科技創新、金融服務和人文交流為重點的輻射中心建設,積極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努力把云南建設成為對外開放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