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敏
摘 要:針對多年來養殖海灣扇貝加工銷售鮮柱模式附加值低、效益差的問題,昌黎縣對海灣扇貝加工銷售傳統模式進行創新,探索出了新型的干柱加工銷售模式,該模式不僅能夠提高產品的質量,而且其附加值也得到了較大提升。
關鍵詞:鮮柱;干柱;加工
自九十年代開始昌黎縣淺海水域海灣扇貝養殖業就已經開始,到目前為止已經形成了產-銷-加工一條龍的成熟發展模式,特別是最近十年以來,扇貝淺海養殖業已逐漸趨于規模化,而且相對來講每年的養殖規模變化幅度不是很大,已經形成穩步發展的態勢。特別是最近兩年,國家加大了對渤海灣海域綜合治理的力度,淺海養殖區域的水質、理化指標等均得到有效的改善,廣大養殖戶吸取過去養殖失敗的教訓,按照水產技術服務部門制定的標準化養殖規范進行健康養殖,80%以上的養殖戶都獲得了豐收。但由于加工出售的方式還是最原始的出售鮮柱(即濕柱)模式,產品保鮮時間很短,需要加工完畢后在幾個小時內進行出售,一直以來都受到中間商的壓制,得不到應有的市場價格。經過近年來的不斷探索,摸索出了一條屬于當地特色的加工銷售新模式,即干柱加工出售。該加工出售模式不僅能大幅增加貝柱的保質期,還可以根據市場的價格趨勢選擇在適當的時間段進行出售,以達到產品的最大效益。現就該品種的新加工銷售模式做一分析,僅供參考。
1 海灣扇貝加工銷售的傳統模式
海灣扇貝加工銷售的傳統模式包括三種:毛貝的出售、整體貝肉加工冷凍后出售和鮮柱的加工出售。
1.1 毛貝出售
當該產品的出柱率規格在0.75 kg/籠以下時,一部分扇貝從養殖區域進行收獲后直接就進行了銷售,銷售渠道包括飯店、各大市場等。
1.2 整體貝肉加工冷凍后出售
當海灣扇貝的出柱率在0.75 kg/籠以下時,70%左右的扇貝會通過機械設備進行破殼,加工出來整體的貝肉,然后再到冷庫進行加工,按照不同的重量進行封袋包裝出售,該加工模式雖然效益不是很高,但是養殖戶也沒有其他別的辦法,因為其規格太小,人力加工成本較高,很不合算。
1.3 鮮柱加工出售
自我地區開始海灣扇貝淺海養殖以來,加工出售方式一直在以鮮柱出售為主,只要達到一定的規格,即出柱率在0.75 kg/籠以上就可進行鮮柱的加工,但首先要保證進行鮮柱加工的人力,它是至關重要的環節。只有加工貝柱的人員充足,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加工出貝柱來,而且產品的質量、價格等不僅與產品本身有關,也與加工者的加工手法等有關,需要注意每個環節才能加工出合格的產品,賣上好價錢,但是該加工模式也存在致命的缺點,即如果不能在有效保質期內出售就很可能變質,導致產生損失。
2 海灣扇貝加工銷售新模式
海灣扇貝加工銷售的新模式即進行干柱的加工,其加工流程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①毛貝的收獲;②鮮柱的加工;③鮮柱的第一次篩選;④利用器材設施進行干柱初加工;⑤晾曬后進行二次篩選適時出售。
2.1 毛貝收獲
一般情況下在自然水溫低于15 ℃時開始進行海灣扇貝的收獲,根據養殖海區海灣扇貝分布的遠近程度和長勢情況來進行收獲時間安排,因為淺海養殖業的收獲不同于其他養殖模式,需要根據天氣狀況、水流、風向等合理掌控適時收獲時間,一般情況下,大多養殖戶會先從淺海區入手,因為淺海區溫度下降較快,深處養殖區水溫變化幅度較慢。在進行淺海區收獲時,深海區扇貝還可繼續生長,只有及時進行收獲才能保證產品質量。一般情況下,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減少體力能量消耗,目前已經全部采用了機械化卸船裝車方式。
2.2 鮮柱加工
進行鮮柱加工前先設置好場地并組織好加工人員,只有具有充足干練的加工人員才能保證其加工產量,保證毛貝的出水量穩定和干柱預加工數量。正常情況下,每人每天可加工鮮柱20~25 kg(規格為出柱率1.25 kg/籠左右),當天氣適宜、人員較為固定時,即可預算出每天鮮柱的加工產量,做好干柱加工的前期準備工作。
2.3 鮮柱第一次篩選
一般情況下在進行干柱加工前,首先利用不同規格的篩子進行篩選,分為三等規格:單眼10 mm、12 mm和14 mm,當鮮柱經過三等眼目的篩子篩選完畢后,分別放置等待下一步深加工。
2.4 干柱初加工
首先把各種需要的器械設施準備妥當,其中包括大鍋、水、鹽、篩子和大桶等。其加工流程為:在鍋內放置70%左右的水,大概150 kg左右,第一鍋水燒開后首先放入30 kg鹽,攪拌均勻溶化后再加入115 kg左右的鮮柱,加熱使水沸騰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水冷卻,當水再次達到沸騰(約7~8 min)后及時撈出,瀝水,然后放到晾曬臺上進行晾曬。第二鍋水燒開后和第一次的歩驟有所不同,當水沸騰時首先放入鮮柱然后再放入10 kg鹽,約需要6 min;第三鍋、第四鍋等等以后都需要先放入鮮柱再加入10 kg鹽,約需要5 min。在整個加工過程當中不再單獨加入水,只有在加入貝柱后水再沸騰時用一定量的水進行冷卻,每次都加入鹽不是為了增加重量而是為了保證產品質量,使其鮮度持久,存儲時間增長。
2.5 晾曬
海灣扇貝進行收獲的時間一般從十月份以后開始,在10月份到11月初,經過初加工的貝柱正常情況下(即光照、氣溫和風力都較適合時)只需3 d即可達到干柱的標準,11月以后晾曬的時間就增加到了5~6 d,如遇霧霾天氣,需增加晾曬時間。
2.6 二次篩選與適時出售
經過近幾年的摸索,探索出了一種適合本地特色的機械分離器,該電動分離器可自動分離出四種規格的產品:特等品(160~200粒/kg)、上等品(200~235粒/kg)、中等品(235~275粒/kg)和低等品(400粒/kg以上)。其中特等品售價為200元/kg,上等品售價為180元/kg,中等品售價為160元/kg,低等品售價為140元/kg。據實地調查,一般養殖戶特等品、上等品所占比例在50%以上,經推算每籠扇貝的效益增加6~8元,且經過加工成干柱的產品容易保存,不用受中間商的局限控制,可以根據市場行情適時出售,提高了產品的經濟效益。
3 海灣扇貝未來加工銷售模式發展走向
海灣扇貝淺海養殖業是昌黎縣的支柱產業,在河北省其產量也位居榜首,其產業要想持續健康發展下去,不僅要有標準化健康的養殖技術,還要在加工、銷售和流通環節進行調整、創新,改變傳統的加工銷售模式,引進新技術、新模式,按照我國近年來生產加工無公害產品的質量要求[1-3],在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通過初加工、深加工體現產品的內在價值,帶動扇貝養殖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振,生產無公害水產品的關鍵措施[J].水產科技情報,2005,32(1):21-21
[2] 寇克勇,無公害水產品的加工及質量控制[J].現代食品,2016 (11):38-39
[3] 李光,淺談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J].河南農業科學,2005,34 (8):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