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珊
摘 要 環境創設是幼兒教師開展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環境是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重要資源,為孩子創設“有準備的環境”用以支持幼兒的發展,是當今幼兒園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從環境心理學原理出發闡述了環境心理學對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意義以及如何從環境心理學的視角來創設幼兒園環境,從而進一步提升幼兒園環境的教育價值。
關鍵詞 幼兒園 環境心理學 環境創設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1環境心理學對區域環境創設的意義
環境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它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在美國產生并迅速發展起來,是一門研究人與其所處環境之間相互作用和關系的心理學前沿學科。這里所說的環境不僅指社會環境,更多的是指空間、建筑設計、空氣質量等物理環境。環境心理學主要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分析人類經驗、活動與環境各方面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揭示各種環境條件下人的心理發生發展的規律。環境心理學研究的目的在于激發人積極的情緒,提高人的工作、學習效率,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避免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的影響,對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幼兒在幼兒園的時間每天長達8-9小時,幼兒園的環境對幼兒來說非常重要。怎樣的環境是對幼兒的發展真正有益的?幼兒園環境創設現有兩種傾向:一種順應幼兒的性格,認為幼兒性格天真活潑,環境中需要色彩艷麗的對比色,這樣才是幼兒需要的環境;另一種則體現幼兒的個性,認為幼兒園的環境需要有童趣,所有設計要求多變,多用跳躍的線條或色塊設計。
3~6歲是幼兒發展的關鍵期,這個時期的幼兒不斷地探索世界、認識世界,與世界對話。皮亞杰認為兒童心理和行為的特點是:(1)具有形象思維,把觀察到的事物簡化,由此對事物進行認識。(2)游戲是兒童的基本活動。(3)以自我為中心,逐步建立與他人一致的目標和生活準則,過渡到社會人。(4)渴望建立私密空間的本能。3~6歲的幼兒依靠感知覺認識世界,在他們的認知活動中,感知覺占據重要地位。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中,不能忽略幼兒的這些心理特點。以環境心理學為指南,可將心理學知識有效運用到區域環境創設中。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應用環境心理學可以整合學校資源,引導學生在溫馨、舒適的環境下有效互動,團結合作,使幼兒園環境發揮最大的功效,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2環境心理學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應用
2.1生活環境的創設
溫馨舒適的生活環境可以突出培養幼兒的各種基本生活技能,對自理能力較差,年齡較小,對家人較為依賴的幼兒尤為重要。為增強學生對幼兒園的歸屬感,減少新入園的幼兒的不適應性,幼兒園在空間設計上應該多使用紗幔、棉布等柔軟的材料,營造出一種溫暖的家庭氛圍。在幼兒園的整體風格設計上,可以以夢幻的童話為主題,廣泛使用夸張、靈動的動物形象,拉近幼兒園與學生的距離,讓幼兒主動親近學校,減少對學校的抗拒心理。其次,為增強幼兒園的生活氣息,使幼兒對學校更為依賴,幼兒園可以創設獨屬于幼兒的生活區域,例如在墻上張貼每一個孩子的照片,允許學生帶自己最喜歡的玩具進校,并放置在指定的地方等。最后,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生活能力,幼兒園必須將各個生活區域分割開來,例如午休房、食堂、玩具區等,引導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和地點做合適的事,培養幼兒生活自理、作息規律的生活方式。
2.2游戲環境的創設
游戲是幼兒參與社會生活,獲取人生智慧,調整心理健康的寶貴經歷,幼兒在熟悉幼兒園環境后,活動范圍大大擴大,與人交往的需求也迅速發展,幼兒園必須重視幼兒這一發展特點,在環境創設方面突出童心童趣,拓展幼兒的游戲空間,豐富幼兒的游戲內容。為充分利用幼兒園的空間和資源,教師可以將生活區與游戲區相結合,例如,在玩具區設置美工區、益智區、音樂區等多種不同類型的游戲區域,增強各個區域的互動,讓學生在有限的區域內體會到更多的游戲樂趣。剪紙、畫畫等美術類游戲可以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手指靈活度;積木、迷宮等益智類游戲條件要求低,學生自由度大,可以鍛煉幼兒的思考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幼兒園將不同類別的游戲結合使用,可以有效地分配物理空間和人力資源,創設靈活自由的游戲環境。
2.3學習環境的創設
為培養幼兒良好的求知探索態度,鼓勵幼兒好學好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幼兒園應該創設合適的學習環境。在材料的選擇方面,可以使用竹子、藤條等古色古香的材料,也可以使用鋼絲、齒輪等現代的工業材料。同時,為了增強學生之間合作探究,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幼兒園可以以主題的形式布置學習場所,例如在“海底世界”這個主題下,教師可以廣泛使用藍色,再穿插各種色彩繽紛的小魚圖片,讓幼兒感受到海底世界的美好和絢麗,提高學生的求知欲。
2.4運動環境的創設
幼兒大多活潑好動,室內的游戲例如堆積木、拼圖等無法滿足幼兒的運動需求,因此幼兒園要擁有一定的戶外空間,充分考慮幼兒園的綠化條件,結合周邊特點,創設適合幼兒發展的運動環境。除了一般情況下必備的蹺蹺板、滑滑梯等幼兒運動設備,幼兒園還可以根據自身條件設計一些野趣環境,讓幼兒親近大自然,體驗運動的樂趣。除此之外,幼兒園還可以在大廳的橫梁上懸掛多功能秋千,充分利用空間,或者設置一面簡單安全的攀巖墻,鍛煉幼兒的力量和肢體協調能力,滿足幼兒多種運動需求。然而由于幼兒年紀小,身體脆弱,易受傷害,幼兒園在設計運動設備時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安全問題,保證學生的人身安全問題,例如在地面鋪軟墊,部分運動(如蕩秋千)由教師帶領開展,降低意外發生的可能性。
2.5文化環境的創設
良好的文化環境對幼兒的健康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要鼓勵學生熱愛閱讀,自主閱讀。幼兒園應該設置相應的文化環境,建立閱讀角和幼兒圖書館,根據幼兒的年齡提供相應的讀物,鼓勵家長與幼兒共同閱讀,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幼兒帶自己喜歡的書籍與其它同學共享,鼓勵幼兒之間的交流學習。為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幼兒園在閱讀區要設置柔和的燈光,使用良好的隔音材料,還可以擺放舒適的小沙發、小坐墊,讓幼兒可以舒適地閱讀。
2.6公共環境的創設
公共環境是幼兒園重要的一部分,以班級為單位的行政管理方式使得公共環境缺乏相應的負責人,因此這些走道,門廳,樓梯等公共區域缺乏合理的開發,幼兒園可以以一種開放的觀念來布置這些公共環境,充分利用資源,拓寬幼兒的活動范圍。在走廊的墻壁上,可以張貼幼兒生活、學習、運動中需要注意的事項,以提醒家長注意,也可以設置空白的墻面,讓幼兒自己在上面隨意創作,盡情發揮想象力。在樓梯上,幼兒園可以在每個階梯上貼滿行為準則,讓學生在日常活動中不斷強化自己的禮儀教育。
3結語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因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霸诮逃?,環境所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要,因為孩子從環境中吸取所有東西,并將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無聲的環境往往蘊藏著無限的教育價值,需要我們每一個幼教工作者去關注,去思考,去實踐。幼兒的發展離不開環境,好的環境創設,不僅要讓幼兒樂于參與,在與環境的互動中認知成長,還要讓幼兒在積極主動的學習探究中不斷豐富和生化經驗,主動發展。將幼兒園的日常教育融入到環境中去,創設適合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環境,從而讓幼兒更愉快地學習,更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 愈國良.環境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4:1.
[3] 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