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創 2017-05-07 潘春華 醫食參考
《紅樓夢》作者曹雪芹不僅是一位杰出的文學家,而且精通養生學和中醫藥學,在書中有很多這方面的描述。例如賈府中,丫鬟們就經常為賈母、王夫人、黛玉等人捶背健身。
在第五十三回中,曹雪芹寫道:“話說寶玉見晴雯將雀裘補完,已使得力盡神危,忙命小丫頭來替她捶著,彼此捶打了一會。”書中雖沒說捶的什么部位,常識可知,是捶的背部。第五十七回描述黛玉聽到寶玉失去知覺,眼直手腳涼的消息后,“‘哇的一聲,將所服之藥,一口嘔出,抖腸搜肚,炙胃扇肝的,啞聲大嗽了幾陣,一時面紅發亂,目腫筋浮,喘得抬不起頭來。紫娟忙上來捶背”。
其實,捶背是一種與“刮背療法”作用相同的健身法。傳說西漢武帝天漢元年,中郎將蘇武受命率將士前往匈奴議和,議和未成,反被牽連到謀反事件中。受到匈奴提審,蘇武深感有辱君命,氣極之下,拔出佩刀向胸部刺去,昏倒在地。搶救醫生忙命人掘出一個大坑,坑中置火,蘇武被放在坑上俯臥,醫生拍他的背部,引出瘀血,把蘇武從死亡線上救了出來。這就是“拍背急救法”的奇特療效。
中醫學認為,捶背可以行氣活血,舒經通絡。背部脊柱是督脈所在,脊柱兩旁是足太陽膀胱經,共有53個穴位,這些經穴是運行氣血、聯絡臟腑的通路。捶打可以刺激背部穴位,促使氣血流通和調節臟腑的功能,治療某些疾病。例如,刺激背部的肝俞穴,能治肝、胃、眼病和神經衰弱、肋間神經痛等;刺激膽俞穴,可治膽囊炎、口苦、脅痛等。
現代醫學證明,人的背部皮下有大量功能很強的免疫細胞,由于人手平時不容易觸及背部,所以這些有用的免疫細胞處于“休眠”狀態。適當捶打背部,可以刺激這些免疫細胞,激活它們的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達到祛病強身的目的。另外,捶背可以刺激背部皮膚和皮下組織,再通過神經系統和經絡傳導,促進局部乃至全身的血液循環,振奮陽氣,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調和五臟六腑,起到消除疲勞、寧心安神的作用。
捶背的手法常用拍法與擊法兩種方法。拍法,即用虛掌拍打患者的背部;擊法,即用虛掌、掌根、掌側叩擊患者的背部。施用手法、動作要求協調,節奏均勻,沿脊柱兩側進行,用單手或雙手均可,宜先輕后重,著力要有彈性。如此自上而下或自下向上拍擊,可以自身捶打,站著和坐著都可以,也可由他人捶打,接受者可站可臥。每分鐘捶背60~100次,每日1~2次,每次捶背時間以30分鐘為限。
捶背可達到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目的,確實是簡便易行,不花分文的健身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