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力丹++趙亞靜
摘要: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和社會變遷的加劇,女性的社會角色認可和職業期望中的表現呈現多元化趨勢。本文通過資料分析和文獻查找的研究方法來深層次地分析女性社會角色認可和職業預期,旨在通過對女性的社會角色的了解,從而更好地為女性的職業期望作出規劃。
關鍵詞:女性 社會角色 職業期望
中圖分類號:C9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1-0060-01
進入21世紀,女性已經作為一個利益群體備受人們關注,女性的發展被列入到現代社會發展的總規劃之中,國際舞臺上關注并且重視女權主義,并且女性的社會地位也已經成為關注的焦點。
一、女性的社會角色認可的描述分析
(一)關于“角色”與“社會角色”的涵義
莎士比亞在《皆大歡喜》中曾提及過“角色”一詞,其中讓我們想到戲劇和現實生活之間的內在聯系,正所謂“戲劇如人生”。戲劇舞臺的“角色”正是現實社會中人類在特定地位上的社會化行為的表達。
而在談及“社會角色”時,我們又對“角色”賦予了其現實性意義。這種現實意義指的是來源于真實生活中某種社會化的表達。這種社會化正是自然性和人的類本質的有機統一。
(二)女性的社會角色認可的實證研究
本次的實證研究材料來源于兩個數據分析:一是對1949-2007年間《中國婦女》雜志的內容分析;二是基于“第三期全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吉林省數據的實證分析。
1.對1949-2007年間《中國婦女》雜志的內容分析
從取證分析來看,《中國婦女》雜志記錄著1949-2007年以來中國女性社會角色和形象的變化,充分展示了由傳統婦女到現代化女性社會化角色的調適性過程。這種動態化的發展其根本原因來自于經濟、政治和文化水平不斷進步,致使女性對于其在社會中角色認可度的增強和自身主體意識的提升。
回顧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在自然經濟時期,女性僅限于扮演家庭生活中的賢妻良母,要遵循“三從四德”;到20世紀初,馬克思主義思想傳入中國,人們的思想開始解放;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后,中國共產黨開始倡導男女平等,轉變了女性對于自身社會角色的認識;1978年改革開放之后,西方后現代女權主義思想帶來了一場徹底的女性解放運動。
除了時間上的變化外,還有以性別角度為研究的視角。例如,分別以女性為女、為妻、為母以及在職業工作中所扮演的社會分工角色為線索去探索和挖掘,我們逐步地認識到女性的解放和發展的重要性。
2.“第三期全國婦女社會調查”吉林省數據的實證分析
報告指出,中國對于女性的社會角色的認可程度隨著社會變革和經濟的發展,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和創新。相比過去,女性知識和文化程度逐步提高、工作機會增多等。但是也產生了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在社會上的交往程度越高,越容易出現女性社會角色的沖突。這一現狀是由于我們的社會結構和主體認知所共同作用的結果,同時受到經濟、政治、文化和制度等各方面的影響。
二、女性的職業期望的探究分析
(一)女性的職業期望發展的相關因素
談起職業期望,最開始想到的應該是關于它的定義——指勞動者對于某項職業的向往,也可稱之為職業意向。職業期望也代表著自身力求實現的個人目標,其會引導女性職業期望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以下這三方面是影響女性的職業期望的三個主要變量:
1.個體的價值觀
個體的價值觀主要包括女性未來的職業規劃、金錢觀和幸福觀,這三方面已經成為女性所受教育觀念的影響程度的重要考量依據,而這些綜合因素影響下的女性價值觀將會直接影響女性的職業預期。
2.家庭的傳統觀念
家庭觀念的教育對于女性的職業期望有著不可小覷的影響,其主要表現在:重男輕女的性別歧視、長輩的態度和行為、長輩的文化程度、父母對孩子的職業期望等幾個方面。
3.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是指女性在受教育階段所接觸的學校環境和進入社會后所生活的社會整體大的環境,這些都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女性的職業期望。例如,學校教材中隱晦含有“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思想,在大學畢業季的招聘會條件“只限男生”等。
(二)女性的職業期望的總結分析
根據上述相關因素,我們可得出以下兩點:
(1)女性的職業期望與女性的社會角色認可度成正相關。女性在現實生活中的角色認可度越高,女性的職業期望越高。隨著社會的大環境越來越注重女性的社會地位的提高,隨之而來,女性對于自身的職業期望的程度也會越來越高。
(2)但是由于現代社會對于女性社會角色認同保障體系的不完善、傳統女性觀念的繼續社會化、女性對于自身社會角色認同的缺失等問題都將影響女性職業社會的職業期望,將不利于女性在社會職場上的角色扮演。
三、結論與研究分析
舞臺般的現實生活中,女性的社會角色認可度和職業期望是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的。一方面,女性身負的社會角色,代表著對于自身社會角色的認可度,而認可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參與職業生活的工作期望。但同時,另一方面,女性的職業期望也在潛移默化地反映著女性的社會角色。因此,我們可以說職業期望的個性化差異又為女性社會角色扮演創造了條件。
參考文獻:
[1]高登輝,沈麗巍.中國道路探索歷史進程中獨立自主的精神自覺[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6).
[2]趙亞靜.中小企業知識產權建設及政策體系[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