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慧芳??
摘要:本文以新聞報道為語料來源,以Ariel的可及性理論和Fillmore的框架模式為理論基礎,分析有定間接回指的有定性的認知解讀和語用功能。本文認為定冠詞“the”的使用預示了名詞中心詞的回指對象在前述語篇中隱性存在。此外,定冠詞在新聞語篇中通常具有以下三個功能:語篇銜接功能、文體功能和態度功能。
關鍵詞:有定間接回指 有定性 認知解讀 語用功能
中圖分類號:H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1-0072-02
回指是一種特殊的語言現象。自20世紀70年代起,語言學家從句法、語用、功能等角度對回指做了大量寶貴的研究,但關注的重點通常為直接回指,對間接回指現象的關注相對較少。近年來隨著認知語言學的迅速發展,不少學者開始把研究的重心轉移到間接回指(如Emmott 1999; Mastui 2000)。在間接回指中,有定描述語(definite description)(即由定冠詞和名詞構成)無疑是最普遍的表達形式。但是以新聞語篇中的有定間接回指為研究對象的研究相對并不常見。本文擬以新聞語篇為語料來源,對有定間接回指的有定性進行認知分析,并探討有定回指語的常見語用功能。
一、理論背景
對有定間接回指的認知研究主要有可及性理論和框架模式。
(一)可及性理論
可及性的概念是由Ariel Mir提出的。“可及性”意指在篇章話語中,相對于某一個回指項,其先形項在人的大腦中被提取出來的容易程度。(王軍2013:119)Ariel把指稱形式分為:高可及性標示語、中可及性標示語和低可及性標示語。
有定描述語指稱可及程度比較低的先形項,回指項所指實體在說者頭腦中并不活躍,需要花費較大的認知努力才能提取。而代詞的指稱對象則在說者頭腦中相對顯著,尤其是當該指稱對象剛被提及或就在現場易被感知時。例如:
(1a) then she talks to that … Walter Simpson and,
he knows cats,
he used to have a cat,
right now he works on…
(1b) then she talks to that … Walter Simpson and
Walter Simpson know cats,
Walter Simpson used to have a cat,
right now Walter Simpson works on…
(Yuan Gao 2003:20)
在(1a)中,當說者把“Walter Simpson”引入語篇的同時,其對應的實體也在大腦中建立起來。根據可及性理論,當該實體在后續語篇反復被提及時,說者使用了高可及性標示語——代詞——來表明其在說者大腦中的高度突顯程度。但是,在(1b)中指代形式卻不自然,說者用名詞短語指代已經很顯著的指稱對象反而會造成聽者的理解困難。
Ariel強調心理表征以及表達的重要性,可較好地運用于對直接回指的闡釋。但在她的研究中,間接回指鮮有提及。
(二)框架模式
另一個有影響的理論就是Charles Fillmore在19世紀70年代提出的框架模式。根據Fillmore的觀點,框架是“由概念組成的系統,系統中的概念相互連通,理解其中任何一個概念就必須以理解整個系統網絡結構為前提”(Fillmore 1982:111)。
認知框架由空位(slot)和默認值(default values)組成。被激活的框架意味著框架內各個空位被概念或實際情景中的實體所填充。這些被概念或實體填充的空位有時又被稱為默認值(default values),默認值是在沒有提供明確的語篇信息的情況下的空位值(slot values)。(Lakeoff 1987)
Fillmore的框架模式以常規情景為基礎,其中推理行為往往具有文化基礎 (culture-based),包括某種常規關系(如房間通常有門窗,廚房都有廚具等)。(Prince 1981:242)
借鑒框架模式的處理原則,只有當回指項填充于先形項所觸發的認知框架中的合適空位中,其所指對象才能被完全激活,回指釋義才最終完成。
二、有定性的認知解讀
Ariel的理論為有定間接回指中定冠詞的使用提供了理論支持。間接回指的特點是,有定回指項在前述語篇中不能找到與其對應的先行項,兩者之間缺乏互指關系,必須通過認知推理才能完成釋義。Ariel認為,具有這種特征的所指在人腦中活躍性低,被歸類為低可及性,通常采用名詞短語的形式,包括有定名詞短語。
此外,借鑒劉禮進(2001)的觀點,有定名詞短語的定冠詞預指了名詞中心詞的回指對象在前文隱性存在。回指項所指的潛在實體既可以是唯一的(unique),也可以是兩個或多個具備相同類屬的實體。當先形項和回指項之間具備常規關聯時,回指所指是說話雙方所共同知曉的信息,而在非常規關聯中,這種非常規關系有時可能只有說者所清楚。
(一)唯一性(uniqueness)特指
有定短語常用來特指語境中某個唯一的人或物,例如,通過“Did you meet an owner of EI Azteco or the owner?”中,說者使用的定冠詞意在詢問餐館EI Azteco是否只有唯一的那位老板還是有不止一位老板。
(二)類屬泛指
然而唯一性僅僅是定冠詞使用中的一個充分而非必要條件。例如,在餐桌上提到“Pass me the salt shaker”的情景中,說者可以指稱餐桌上任意一個鹽罐。同樣的,在“I took the bus to school”時,說者和聽者都明白有定短語指代的可以是眾多公交車中的任意一輛。在說者和聽者的頭腦中,有定短語的所指實體代表的是具有同一類屬的人或事物,并不需要獨特化。
(三)說話雙方所共同知曉的信息
多數情況下,先行項和回指項之間存在某種有規可循的、為說話雙方所共知的常規關聯,這種常規關聯決定了回指項與其被回指實體存在語義關系。例如:
(2)Amri pulled out a gun and shot one officer in the arm after he was asked to show identification papers during a normal patrol.
在例(2)中,根據雙方所共知的百科知識,說者和聽者都不難判斷回指項“the arm”與先形項的“one officer”的語義關聯。
(四)回指所指只有說者所清楚
當先形項和回指項之間沒有常規關系的情況下,回指項的認知推理更加復雜,涉及百科知識、語言知識和背景知識,必須付出相當的認知努力才能實現。這也符合Ariel提出的有定名詞短語的使用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在常規性回指中,先形項和回指項的常規關系是說話雙方所共同知曉的信息,而在非常規性間接回指中,這種非常規關系有時可能只有作者本人所清楚,而讀者只是被動接受。例如:
(3) Headline:Ex-Secretary Apologizes for W.M.D.Scare,3000 Troops Never Faced Risk of Instant Obliteration
Lead:Ex-secretary of State Condoleeza Rice reassured soldiers that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had known before the invasion that Saddam Hussein lacked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在例(3)中,很顯然,回指項“the invasion ”在標題和導語中均沒有同指對象,但是ex-secretary of State Condoleeza Rice和the Bush Administration作為觸發語激活了一個特定的“布什政府”框架內,一些重大歷史事件,包括“伊拉克戰爭”,是顯著成分。隨著有定回指項“the invasion”的出現,指稱對象立刻完全激活。這場戰爭無疑在作者的工作記憶中是顯著成分,但對于不了解那段歷史的讀者來說確是全新的未知信息。對讀者來說,其實戰爭的具體前因后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根據語篇推斷“the invasion”是發生在“the Bush Administration”時期的一個政治事件,回指項觸發的已知信息可以從中得到釋義。
總而言之,定冠詞“the”的使用便可確認指稱實體一定隱含在前述語篇中,不同于Ariel的可及性理論對“可及性”的定義,本文中的可及性是指釋義所需要的上下文語境確是可及的。
三、有定間接回指語的語用功能
(一)語篇銜接(Cohesion)功能
回指的最重要的語篇功能就是銜接。Halliday 和Hasan在《英語的銜接》(Cohesion in English) 中對銜接下了明確的定義:“銜接是語篇中一個成分和對解釋它起重要作用的其他成分之間的語義關系。”即通過指稱關系建立話語成分之間的語義依存關系。讀者在對回指項的釋義過程中,從語篇上下文中去搜索相關實體的所指對象,而這個搜索過程使語篇中各小句、句子、段落等形成一個語篇整體,從而使語篇上下承接、連貫。例如:
(4) Crops like IR8 also needed more water than natural rainfall offered,so farmers had to irrigate the soil and build wells,NPR noted.In India,this caused the groundwater to sink as much as one meter each year.
有定名詞短語“the soil”和“the groundwater”回指前述語篇中提到的名詞短語“crops”。由此在語篇中可以使作者用簡短的有定短語來表達上下文中已經出現或即將出現的內容,從而使語篇言簡意賅,內容連貫緊湊。
(二)文體功能
回指不僅具有連句成篇的銜接作用,也廣泛地存在于各種文體之中。在新聞文體中,由于報道時間和篇幅的限制,新聞語言必須嚴密緊湊、信息高度濃縮,因此信息含量豐富的有定描述語相較于語義空泛的代詞在新聞語篇中更能滿足要求。此外,為增加新聞的吸引力,新聞標題和導語必須言簡意賅地突出新聞最重要或最富特點的要旨。所以當閱讀新聞標題和導語的同時,一個以新聞標題為背景的認知框架在讀者頭腦中即時激活,該認知框架內的心理實體也處于半激活狀態,當后續報道中有定短語出現時,這些心理實體上升到完全激活的狀態,回指釋義得以完成。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回指項與先行詞觸發語篇章距離較長,回指釋義仍然可以完成。所以,新聞報道中,常常會出現先行項觸發語和回指語處于跨段的距離。很多情況下,回指釋義的先行項就在新聞標題或導語中。例如:
(5) Headline:Senate Democrats Begin 24-Hour Protests Against Trumps Education Secretary Pick,Betsy Devos
(4 paragraphs in between)
Democrats are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last available tactic they have to delay the vote on DeVos.
例(5)中,標題明示了新聞主旨是“參議院進行24小時抗議活動,反對特朗普總統提名的教育部長”,以此而激活了一個認知框架,該認知框架包括“參議院”“24小時抗議”“特朗普”“選舉”“教育部長”等。有定間接回指項“the last available tactic”雖然在第五段才首次提及,然而由于有定短語的指稱對象在語篇中處于核心地位,讀者能輕易地在已有的認知框架中激活相關的語義內容。
(三)態度功能
在新聞文體中,作者有時會利用回指詞來強調、突顯有關內容,從而起到表達作者態度的功能。例如:
(6) The legal Aids Society,which is representing Lewis,said in a statement today,“We have a full defense team working on this case,including our DNA unit dedicated to scrutinizing the evidence collected by local authorities.We are spending this critical time getting to know our client and his family and reviewing all the facts associated with this case.We caution everyone--including the media-- not to rush to immediate judgment.”
在前兩句中,“the defense team”,“local authorities”,“client” 以及“his family”和案件相關的各方被提及,因而讀者有理由推測第三句中的 “everyone”指的是上述各方的成員。所以有定回指項“the media”的出現顯得很突兀,然而作者正是以此來達到警示目的,警告上述提及的各方之外,更重要的是“the media”要謹言慎行,不能誤導案情的進展。
四、結論
有定間接回指是新聞語篇中較為常見的語言現象。本文以Ariel的可及性理論和Fillmore的框架模式為理論基礎,研究了有定間接回指中的有定性的認知解讀和語用功能。本文認為有定間接回指的定冠詞“the”的使用預指了名詞中心詞的回指對象在前文隱性存在,回指項所指的潛在實體既可以是唯一的,也可以是兩個或多個具備相同類屬的實體。當先形項和回指項之間具備常規關聯時,回指所指是說話雙方所共同知曉的信息,而在非常規關聯中,這種非常規關系有時可能只有說者所清楚。此外,定冠詞在新聞語篇中承擔一定語用功能,可以分為:語篇銜接功能、文體功能和態度功能,而這些功能也充分體現了新聞語篇的特點。
參考文獻:
[1]Fillmore,C.Frame semantics [A].In The Linguistic Society of Korea (ed.).Seoul:Hanshin Publishing Company,1982:111.
[2]Halliday,M.A.K.& 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 [M].London:Longman,1976.
[3]Lakoff,G.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4]Prince,E.F.Toward a Taxonomy of Given-New Information [A].Cole,Peter.Radical Pragmatics [C].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1:242.
[5]高原.照應詞的認知分析[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20.
[6]劉禮進.英語話語中的間接照應[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1(2).
[7]王軍.英漢篇章間接回指[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119.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