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興明
摘 要 素描,即用單色表現繪畫對象的明暗,在二維的平面上展現出三維的立體效果。它是造型藝術的基本功,以鍛煉觀察和表達物體的形體、結構、動態、明暗關系為目的,通常以素描作為習作或創作的起稿。有水平的素描畫,也具有獨立的藝術價值。2012年9月5日,在英國蘇富比拍賣行舉辦“古代大師素描與寫生”拍賣會上,“文藝復興后三杰”——拉斐爾,其作品《年輕使徒頭部》拍出了3億人民幣的驚人天價。以下來談談,對于愛好素描的初學者來說,在繪畫材料、石膏像的選擇、基本技法、作畫步驟、線描訓練方面的要點有哪些。以便初學者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學習。
關鍵詞 素描 入門方法 初學者
中圖分類號:G633.95 文獻標識碼:A
素描繪畫學習中的用筆、畫紙以及橡皮的選擇具有一定的學問。
木炭筆,圓珠筆,粉筆等都是素描繪畫不錯的媒介,初學者素描應從鉛筆開始,鉛筆在描繪過程中精確易修改,能較為細致地刻畫細處,有利于刻畫嚴謹的形體和反復地研究畫面。鉛筆的種類較多,有深有淺,有硬有軟,比較其全,能刻畫出的調子較多,鉛筆的色澤能表現調子中的許多灰色層次,對石膏像等基礎訓練效果較好,初學者比較容易掌握。鉛筆的B數表示質地的軟硬,數字越大,質地越軟,可用來畫較暗的部分。H表示質地較硬,數字越大,質地越硬,可用來畫較光的部分。畫紙的選擇方面,可選用紙面較粗的,搭配軟質橡皮。
素描畫入門的臨摹對象一般先從石膏像開始,一方面石膏像是白色的物體,便于初學者觀察形體結構的轉折關系及層次差別;另一方面靜態的石膏像比例規范、特征鮮明,這為初學者細致、耐心地觀察和描繪對象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石膏像的素描繪畫應遵循從基本形體到復雜形體再到石膏人體的學習。基本形體有立方體、球體、圓柱體、圓錐體等。它們是素描訓練的入門級別。初學者容易從整體上把握,認識其基本結構,明暗和透視,并通過它們的組合與變化,掌握大千世界各種的物體都是基本形體的組合和重復。
素描畫的基本技法主要有以下四種,(1)線和線條技法,素描的要素是線,線在實質上卻是不存在的,它只代表物體、顏色和平面的邊界,用來揭示物體的形體轉折。所以在刻畫物體的邊緣線時要有意識地進行虛實區分。
(2)用線條來組成物體的形象,素描是用線條來塑造物體的形象,并且描繪于平面之上,即由線條形式引起觀者的聯想。例如兩條線相交所構成的角度,可以認為是兩個面的交接處;另外加上第三根線條可以在平面上制造出立體感;人們可以從線條的變化當中,領會到所描繪的對象是什么。
(3)運用輔助材料,在畫物體的暗部的時候,因為要多次進行刻畫,往往會造成畫的過于油膩,這時候可以,運用柔軟度良好的干凈紙巾或者是衛生紙在所畫部位上面進行輕微的擦拭,這樣既可以使暗部看上去更加的和諧整體,也可以使暗部更加的“透氣”。
(4)線描訓練,從造型出發不要從明暗出發,根據視覺先明后暗,先高后低,通過線條擠壓出形體。 要點:豍只看高低,遠近,不看明暗調子。豎減弱線條個性,增強形體個性,線條輕松。豏抓住自然結構,仔細刻畫對象個性。
素描畫的基本作畫步驟遵循以下四點:(1)確立構圖:要仔細的推敲構圖,使畫面上物體主次得當,構圖勻稱而又有變化,物體過大、過小,構圖太偏,背景太多等問題。(2)畫出大的形體結構:用長直線畫出物體的形體結構,要求物體的形狀、比例、結構關系準確。再畫出各個明暗層次(高光、亮部、灰部、暗部,投影以及明暗交接線)的形狀位置。(3)逐步深入塑造:通過對形體明暗的描繪逐步深入塑造對象的體積感。對主要的、關鍵性的細節要精心刻畫,之后再從局部當中跳出來觀察畫面的整體效果。(4)調整完成:深入刻劃時難免忽視整體及局部間相互關系,這時要全面予以調整(主要指形體結構還包括色調、質感、空間、主次等等),做到有所取舍、突出主體。
對素描初學者學習過程提的三點建議:(1)觀察入微。在鉛筆素描的練習過程中,素描必須注重光線、物體與物體之間的關系,筆觸的運用,將自己眼睛所觀察到的形體,具體而細致的呈現出來。所以,素描需要培養自己的觀查力。
(2)不可急躁。鉛筆素描雖然可以得到三維立體的效果,但是有別于照片;照片是將時間和空間在一瞬間記錄下來,而素描是繪畫者在長期的繪畫過程中不斷地觀察,不斷地體會,一點一滴積累出的結果,每天都有不一樣的看法和體會,畫面凝結了繪畫者的心血和精力。素描是繪畫的基礎,是最能體現人的繪畫水平的畫種,因此,在學習中要踏踏實實,持之以衡,不可浮躁。(3)研讀經典作品。優秀的作品中每一個因素的大小去向、結構、色彩、黑白、冷暖、肌理等,都有一部分是占統治地位,與之相對另一部分則以有恰當的比例的附屬地位,或有一個因素,主要部分是強的,另一部分是弱的。甚至有第三部分處于中間狀態使之協調。在學習的過程中,一邊在經典作品中研讀,一邊在視覺世界中尋找,這個和諧的秩序,體會其中的美感并能應用它。是學習繪畫語言表現技巧,能更加自由的表現,在自己的內心去創作,便可去走近陌生領域,更接近心靈的真實,只有這樣,才可能進入藝術創作的最佳境界。
參考文獻
[1] 陸穎,李斌,劉煒杰.談《色彩》入門教學的目標與策略[J].江蘇教育研究,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