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陳月蘭
摘要:隨著世界經濟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對于中文與英文之間的翻譯也更加的迫切。但是在當前的翻譯工作中還是存在一些不足,許多文章的翻譯過于直白,失去了原有的藝術價值,而有的文章在翻譯中改動很多,也偏離了作者要想表達的含義,本文從功能理論的角度出發,試分析文學翻譯與非文學翻譯的區別。
關鍵詞:功能理論;文學翻譯;非文學翻譯
引言:功能翻譯理論是上個世紀中期興起的一個翻譯學分支,在這一理論中通過從譯者角度的研究,將翻譯的內容分成了文學翻譯以及非文學翻譯兩類,而在這兩種翻譯類型中也存在著許多的區別。
一、功能理論下翻譯的概念
自上個世紀中葉開始,在西方社會中出現一大批翻譯學家將翻譯定義為一種符號轉換成另一種符號的過程,同時從語言的結構學以及語法轉化對于語言結構的影響等著手分析,通過對源語以及譯語之間在語法的對應以及轉化上的研究,證明翻譯是一種將源語轉換成一種相對應的譯語。但是并非所有的翻譯都能夠通過語言學的角度研究清楚,一部分的翻譯學家開始從其他的方向開始研究翻譯學,所以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功能理論在翻譯學中建立起一套新的翻譯理論,功能翻譯理論的主旨在于將翻譯從原文中剝離出來,專門從翻譯者的角度進行研究,將翻譯當成是一種考慮目標讀者或者客戶的行為,使得翻譯不再是與原文對等語言,而功能理論在進行文學類翻譯以及非文學翻譯區別的研究中也提供了大量有力的理論根據[1]。
二、基于功能理論文學翻譯與非文學翻譯的本質差別
(一)在功能方面的區別
文學類的翻譯與非文學類的翻譯之間最為明顯的區別在與其功能的不同,一方面文學翻譯更加的偏向于翻譯的藝術程度,比較注重在翻譯時保留原文中語言的華麗詞匯,是一種表現性的翻譯,所以在進行翻譯時通常都是一些文學類的作品。在這一類的翻譯中語言并非單純的是一種帶有信息的符號,更是一種藝術的表達,這樣的作品是通過文字將作者自身對生活的感受以及一些描寫出來的畫面傳遞給讀者,使其接收到作者的感情以及思想。所以使用清楚明確的語言將原文的內容表達出來只是翻譯的最低標準,對于文學作品的翻譯則需要有著更高的要求,不僅僅是對于原文中的內容表達清楚,同時也要將原文所傳遞出來的情感以及思想同樣要用另一中語言再次表現出來,能夠使翻譯表達出與原文一樣的思想情感。這也是與非文學翻譯的最大不同,在文學翻譯中應當更加的注重對原文藝術性和美學性的保留。另一方面,非文學翻譯通常對象都是一些比較注重信息原意的表達,需要對原文進行準確、專業的進行翻譯[2]。
(二)在思維方面的區別
在文學翻譯中,主要是要將社會的生活或者風俗等元素以一種形象的文字表現出來,所以在翻譯的過程中更加的注重作者的思維與形象的結合,這里所謂的思維就是指作者進行創作時對客觀事物予以加工的思考過程,通過作者的想象以及聯想,將客觀的事物加入自身的感情與見解,而形象是指作者在創作中會將“加工”過的客觀事物以一種具有藝術性的語言表達出來,通過文字承載作者的感情以及思想[3]。而在進行翻譯的時候,就需要將這種思維與形象同時的翻譯出來,不僅僅是表達出客觀事物的形象,同時也要將作者對事物加工的內容也展現出來,這就要求在進行翻譯的過程中,翻譯者需要在理解原文的前提下,通過自身的經驗以及閱歷等因素將作者對于事物進行藝術加工的過程還原一遍,在自己的思維中構建出與原作者一致的形象,使翻譯者在精神層面上與原作者產生共鳴。而非文學翻譯則不同,在非文學的翻譯中大多數都是一些較為實用的文章,比如使用說明,文件檔案等。這種類型的文章其內容上更加的客觀準確,作者對文章中的事物進行藝術加工的程度比較少,甚至可以說是沒有,同時這一類的文章通常會用于社會工作當中,所以在語言上更為嚴謹規范,屬于進行社會實踐的工具,所以在對非文學的翻譯時,需要的更多的是邏輯嚴謹的思維,對客觀事物應當真實的進行表現,不可以加入任何的想象的內容,同時為保證在譯文中不會產生歧義,這就需要在翻譯的時候注重語言的單義性,這也是與文學類翻譯的明顯區別。
(三)在原作者權威方面的區別
在功能翻譯理論中對于原作者的權威性有著的獨特的見解,在傳統的翻譯中,人們更加的重視原著,認為翻譯的過程就像將原文以另一種文字重新表達出來,不應該對原文進行改動。但是在功能翻譯理論中,認為從翻譯的角度來看,原著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內容完整準確,可以清楚的表現出作者的想要傳遞的信息。而另一種則是一些內容相對模糊、不完整、不準確的文章,通過這樣的原文無法將作者想要傳遞的意思很好的表達出來,而這樣的原文在進行翻譯的過程中就需要翻譯者對原文就行修改以及刪減,將翻譯出來的文章可以將原作者的思想清楚的表達出來。而在這一點上,文學類的翻譯與非文學類的翻譯有著較大的區別[4]。首先在文學類的翻譯中,大多數需要翻譯的對象都會是一些名著或者經典的作品,至少能夠寫出文學作品的作者其文筆應當可以清楚的將自身的思想感情通過文章表達出來,這就屬于第一種比較完整的文章。但是許多非文學的文章則不然,大多數的非文學的翻譯都是一些工具類的文章,原作者基本上都不是語言專業畢業或者有一定文字功底的人,所以文章本身的質量就很難得到保障,在原文中可能會出現一些語言上的錯誤,如語句不通順,語法錯誤等,而這些錯誤的原文在進行翻譯的時候就應當進行一定程度上的修改,不能應為原文的錯誤致使譯文中出現同樣的錯誤。
(四)在譯者地位方面的區別
對于文學翻譯和非文學翻譯之間,譯者也會有著較大的區別。一方面,是在文學類翻譯時,翻譯過程只會涉及到譯者、原作者、讀者這三類。進行翻譯的過程就是譯者借助原作者的語言形象,通過對原著的理解以及原作者性格的把握,將自己的社會經驗以及人生經歷與原作者進行精神上的同步,在使用另一種語言將原著中原作者的思想情感等元素完整的再現出來,這就要求了譯者進行翻譯時,既要符合原著的內容又要有著自己的想象,既是一種寫作同時又比創作更加的復雜,因為在翻譯的過程中同時包括了想象的部分又包括了進行原文轉化的部分。而另一方面,在非文學翻譯中,則會涉及到更多的人員,包括了譯者、原作者、客戶、譯文的使用者,在整理流程中,首先是客戶發起翻譯任務,找到譯者進行翻譯,然后交給譯文使用者,而在這一過程中,譯者并不需要通過對原作者進行了解,只需要受客戶的需求,將原文翻譯成譯文使用者需要的文章即可[5]。
三、基于功能理論文學翻譯與非文學翻譯的操作差別
(一)翻譯準備階段的區別
在進行翻譯之前文學翻譯與非文學翻譯都需要進行充分的準備工作,但是不同的翻譯類型其準備工作的內容會有著較大的區別。首先是在文學翻譯之前,需要進行準備的工作是十分復雜的,翻譯出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是需要譯者通過大量的時間去體會原著中的思想內涵、語言結構、人物性格、作者的創作背景等一系列的內容,可以說一部文學的作品就是對一個社會的映射,只有將原著中的信息盡可能的全部了解清楚才能將原著的內容、情感等真實的還原出來。否則一部文學作品就會被翻譯成非文學的翻譯。其次在非文學翻譯之前,需要從整個譯文進行考慮,包括譯文會被那些人使用,使用者的語言接受程度,譯文的功能有哪些。這就要求在進行翻譯之前對客戶以及受眾等眾多的相關人員進行了解,這是文學翻譯中所沒有的[6]。
(二)對于理解的區別
在進行翻譯的過程中,文學類的翻譯和非文學類的翻譯對于原著的理解也將有著很大的區別。在文學類翻譯中,是一種譯者參照原文的內容,再次將客觀事物進行想象加工的過程,在這樣的翻譯中譯者理解原文的時候需要更加注意的是原文中“意”的部分,這里的“意”不僅僅是指含義的意思,更是對原著意境的理解,所以在進行翻譯時,需要更多的藝術性和靈活性。但非文學的翻譯則正好相反,譯者在進行非文學類的翻譯時,需要側重理解原文的文字原意以及其中的邏輯關系,需要清楚準確的翻譯出原文的客觀內容,在對原文進行理解時盡量減少將自身的想象加入到翻譯中去[7]。
(三)在優化原文方面的區別
在前文中我們已經提到了在翻譯的過程中對于原著的權威性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對于不同的原文是需要進行適當的修改的,這就涉及到對原文進行優化的問題。但是在對于原文進行優化時并非一定是非文學的作品就一定需要優化而文學類的作品就需要優化,這是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具體考慮的。在進行翻譯時,中文與英文有著較大的差別,中文更加注重“意”的表達,所以許多的情況下會出現語言邏輯不通順的情況,但是卻依然能夠表達出其中的內涵。可英文則更為注重語言的邏輯性、準確性。所以在進行翻譯的時候就需要考慮到兩種語言不同的轉換方式,在進行原文的優化時,首先是原文的內容有問題,語言邏輯不同順或者是模糊的進行表達。其次是語言的不同進行直接的翻譯無法發揮出相同的效果,最后是由于譯者的能力有限,無法真實的將原文的意識表達出來,所以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改寫[8]。
(四)在表達上的區別
在進行語言的表達上,文學翻譯與非文學翻譯有著兩個方面的區別,首先是在中文與英文的轉換上的區別,由于中文的語言中更加注重“意”的表現,所以在許多的文章中都會出現較多的形容詞或者修飾詞,可同樣是這些詞匯在英文中卻是屬于多余的。就比如中文里的“紅色”在英文中就是翻譯成“red”。非文學的翻譯中,這樣的詞匯相對較少。而在文學類的翻譯中這樣的詞匯隨處可見,這就需要譯者進行在進行翻譯時運用合理的轉化。其次是在文筆的上的區別,在非文學的翻譯中原文與譯文之間的文筆相對的簡單直接,更加需要將原文的意思準確的表達出來,而在文學類的翻譯中,則需要較高的文字功底,能夠將原文的情感等鮮明的表現出來[9]。
四、結語
總而言之,相較于傳統的翻譯學理論,功能翻譯理論無疑有著更多獨特的思考,能夠將翻譯從原作者的權威性中解放出來。通過這樣的理論,可以把傳統的翻譯分成文學翻譯以及非文學翻譯,而在這兩種的類型的翻譯中,也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別,這就需要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根據不同的類型進行不同的翻譯方式。
【參考文獻】
[1]王林海,石艷婷.功能對等理論在文學翻譯中的應用——以《現代沙特阿拉伯文學敘事藝術》翻譯實踐為例[J].外國語文,2014(04):123-126.
[2]尹筠杉.淺談文學翻譯的“再創造”藝術[D].湖北師范學院,2014.
[3]肖佳.功能翻譯理論指導下的兒童文學翻譯[D].湖南師范大學,2014.
[4]譚麗萍.功能對等理論在非文學翻譯中的體現[D].河北聯合大學,2014.
[5]胡榕.目的論視野下的兒童文學翻譯[D].福建師范大學,2014.
[6]張慧.功能翻譯理論對文學翻譯的適用性——兼評龐德的《神州集》[J].科技視界,2015(08):158+245.
[7]李霄露.基于功能主義理論的兒童文學翻譯報告[D].魯東大學,2015.
[8]康琦.功能主義翻譯理論對兒童文學翻譯的指導——以《夏洛的網》中文譯本為例[J].職業技術,2017(01):91-92.
[9]楊會勇.功能對等理論視域下兒童文學翻譯策略分析[N].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6(01):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