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誠信考試教育管理作為高校學生管理教育的重要內容,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參與,通過構建考試教育管理新機制,從制度層面到具體措施全面設計行之有效的誠信考試教育管理新機制。
關鍵詞:誠信考試;教育;管理;機制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了“明禮誠信”基本道德規范。誠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品德培養的重要內容常抓不懈,而考試作為了解教學效果、測試學生知識與能力、評價教學質量的基本手段和重要環節,容不得半點馬虎。誠信考試是大學生誠信做人的底線。因此遏制不誠信考試行為不僅是考試的當務之急,而且還是教育長期戰略任務。當前大學生誠信考試受到嚴峻的挑戰,大學生的誠信嚴重受損,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受到威脅。這都引發了本文對誠信考試如何實現的關注。考試因涉及命題、組題、印刷、運輸、存放、考場監管等多個流程,還牽扯教師、學生、管理人員、家長等多個參與主體,每個環節都可能出現問題。要實現誠信考試,考出學生真水平,需要系統考慮學生、教師、管理人員等主體的協同教育和管理,通過構建多主體參與下的共同聯動誠信考試教育管理新機制,使之協同發生作用,在教育管理雙管齊下的背景下,推進考試教育和考試管理相互融合,促成誠信考試目標的積極實現。
一、創新考試制度,從制度設計層面預防和減少不誠信考試行為發生概率
1.通過考試制度創新,減少不誠信考試事件發生概率,增強學生考試通過的信心。根據需要適當增加考試次數和考試機會,考生選擇不同的考試時間,開展各種形式的輔導,增加考試題庫輔導力度,開展試考等措施,減少考試“動歪腦筋”的幾率,并在考試實踐活動中增強誠信教育育人效果。
學校制定考試違紀作弊避規手冊或溫馨提示,并將其納入入學教育內容,將這些放在校園宣傳欄、網站上,亦可制成微課、微信、短文等供學生查看。 還可在考前提醒學生考試的重要性并與學生簽定誠信承諾書,通過種種渠道為學生營造嚴肅的誠信氛圍,不斷加強教師及學生過程性誠信教育。
2.確立考前重溫考試規章活動制度。考試前重溫考試制度非常利于學生進一步熟悉、了解和掌握學校的各項考試管理規定,了解自己的權利與義務,增強了法律意識和自律意識,激發遵守校規校紀的自覺性,對進一步規范考試誠信行為和端正學習態度促進作用明顯。同時重溫規章制度也是對教學管理人員組織考試,執行考試紀律的很好促進,還能夠增強教學管理人員的責任心,提高管理水平
二、健全考試誠信檔案,建立考試誠信與社會誠信結合新機制
1.國家層面完善“考試法”規范考試的同時,將考試誠信與社會誠信相互關聯結合。在學生的法制教育中應重點進行法制誠信教育,將法律處罰誠信考試相聯系,增強誠信考試教育威懾力。并于民政、航運等部門聯合建立誠信終身檔案,有力地進行制度約束,使學生有所畏懼,例如考試作弊和評獎評優、獎助學金、社會補助申請、貸款、乘坐交通工具掛鉤等措施。
2.構建誠信考試承諾書及考試榮譽制度,建立按章嚴懲預防制度;設立考試作弊高壓線,建立嚴格獎懲制度。可嘗試無人監考榮譽班集體制度建設,頒發自覺維護考試紀律榮譽個人和班集體獎項,并通過獎勵誠信行為達到鼓勵誠信的目的。同時,對于考試違紀作弊行為高校應有更嚴格的處罰,直至開除學籍,合并入社會誠信檔案等。
三、加強教師、管理人員參與誠信教育制度建設,構建多主體共促制度
1.加強教師和管理人員的考試誠信建設,共同參與考試教育管理。在反復的誠信考試教育中不斷告之學生、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考試相關的規章制度、法規文件、考試紀律、考場要求、人員守則、學籍處理辦法、獎懲規定等,將加強約束自我行為,維護師生權益,保證公平公正的考試紀律,提升教師、學生、管理人員個人素養。
2.教師的示范和引導作用非常強,在考試以及成績評定的公平公正不容忽視。否則就會造成制度的不誠信,導致誠信考試教育的失敗。教師不誠信的負面效應將嚴重影響學生的心理,往往是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所以說教師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素質,亦是提高學生考試誠信度的關鍵。
四、落實誠信考試舉報獎勵、聽證等保障制度建設
1.暢通誠信考試信息反映渠道。公開有關考試管理的舉報電話和郵箱,每當收到舉報信息時可以迅速有效調查取證;并對證實無誤的舉報給予必要的物質獎勵,并將此制度落實在實際操作中。針對考試違紀作弊師生的處理,組織人員對其處理過程進行聽證,以保障師生權益。不斷增強保衛部門對不良信息的偵察打擊能力,以此減少影響考試公平的不良因素,把外界的不良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
2.充分發揮紀檢監察部門在考試管理中的監察作用。向師生公布紀檢監察部門的辦公電話和辦公場所,以便師生進行正確的申訴和維權,維護自身的合法考試權益。紀檢監察部門對收到的有關人員徇私舞弊情況及時查處,并向師生公布處理結果。
3.加大考試監管的硬件監控設施配套力度,讓考試參與者的行為始終在監控之中。課有效提高考試監管積極性,可有效發現、制止、消除可能出現的不誠信行為。
五、創新學生考試中的親身體驗和巡考監督機制
1.開展考生與監考老師互換身份體驗活動,在考試情景模擬中讓應考者和監考者體會各自的職責、義務、心態和行為,從而增強情感共鳴,通過不同身份體驗來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體諒彼此的職責和難易,達到教育師生誠信考試的目的。
2.在校考中,組織學生、教師和領導共同組成巡考隊伍,讓學生自己去巡查自己同學的考試,發現考試中存在的問題,尤其是作弊和違紀現象,并及時糾正和教育,這將會產生很好的心理共鳴,違紀同學也更容易接受這樣的批評教育,其他同學也會因為親生參與而受到啟發,自覺維護考場紀律。
3.開展誠信考試調查及簽名活動。大力組織師生積極開展誠信考試調查,使其在實地調查中了解誠信考試的狀況,并在誠信簽名活動中強化學生自我約束意識,尊重對學校、社會和個人的誠信承諾;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誠信社會調查,在實踐活動中感知誠信在社會中重大作用。建立學生參觀誠信企業的相應制度,利用這些企業的誠信文化和行為感染學生,提高誠信的自律意識和個人素養,以此來引導學生在考試中自主自覺地踐守誠信考試的誓言。
六、構建誠信考試家校聯動聯管共同約束制度,加強心理輔導介入機制建設
1.構建誠信考試家庭學校聯管共同約束制度,營造良好的聯動氛圍。學校必須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使家長能夠及時了解學生在校情況,關注其健康發展,了解其品行,使其不失家庭的監管。家長還可以自行研閱錄取時發放的相關手冊,告之家長學校考試與成績管理的相關制度,學生考試成績不及格或考試作弊可能承擔的后果。學生入學時可告之家長學生的學籍賬號,以便父母定期查閱學習成績情況。對某些不夠努力的學生還可以應用目前小學多采用的微信、QQ等方式提醒家長,監管學生參加教學活動的情況,學校和家長也不能成為“全職保姆”,這些辦法可“量力而行”。
2.加強考試心理輔導制度建設。大學生雖大多年滿十八歲,但其心理是在多種矛盾沖突中逐漸走向成熟的。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學生自信心,勇敢面對考試的挑戰。考試作弊和違紀學生通常存在不平衡、依賴、功利、虛榮、盲從、投機、講義氣等心理,針對不同作弊心理,對癥下藥,以實際例子打好“預防針”。在對違紀作弊學生進行教育批評的同事,還要注意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其正確的歸因分析問題所在,引導從其自身找原因,避免學生養成凡事客觀化,總是追究他人錯處的習慣思路。
3.樹立大學生誠信考試榜樣。將德高望重的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典范,用教師的德行魅力“占領”學生的思想高地;積極樹立宣傳大學生誠實守信的個人榜樣和典型集體,比如擴大無人監考班級榮譽的影響力,帶動個體和群體仿效,從而提升整體的誠信行為。
誠信考試不光是學生自我教育的事,還是管理人員和教師通過制度創新協同解決的大事,也是全社會的事,是多主體互動協調共同解決的難題。積極構建大學生誠信考試教育管理新機制,不斷創新考試制度,健全考試誠信檔案,建立與社會誠信檔案接軌機制,鼓勵建立考試舉報獎勵、聽證、大學生親身體驗、巡考監督等其他制度,積極倡導教育管理者、教師、家長、學生多主體共同參與,營造誠信考試良好氛圍和實現條件。
【參考文獻】
[1]李藝輝.美國大學榮譽制度對高校考試管理的啟示[J].云夢學刊,2013(11).
[2]聶英.學分制下高校考試改革探索[J].教育探索,2014(10).
[3]車琳,仲天寶,江世鑫.校園誠信文化建構中的誠信考試教育[J].科教導刊,2016(02).
[4]董朝宗.大學生考試作弊心理分析與對策[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11):104.
作者簡介:杜爽,女,1984年5月出生,漢族,新疆昌吉人,講師,研究生畢業,管理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學生思政教育管理和地方政府公共服務供給。現工作單位為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從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學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