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追求生活品質的同時,對身體健康也越來越重視。社區健身路徑的設置,對社區體育開展有著直接影響。本文從社區健身路徑的開展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完善健身路徑的相關對策,以期能夠使健身路徑在社區健身運動中能夠發揮出應有的作用,進一步加快推進全民健身計劃進程。
關鍵詞:健身路徑;社區;體育;影響
引言 “健身路徑”顧名思義,通過健身帶給人們健康的路徑,通常指的是戶外健身器材。近年來,各級政府不斷加大全民健身的宣傳推廣和開展力度,一些健身器材被廣泛引入到社區,使健身路徑給居民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服務,不僅使身體得到了鍛煉,體制得到增強,文化生活水平和社區的精神文明建設得到明顯提升, 是一項造福與民的百姓福祉工程。
一、全民健身路徑的內涵
“全民健身路徑” 是實施全民健身工程的基礎,是一種全民建身的公用體育活動設施,一般安置在室外,因為其具有占地面積小、投資少、美觀實用、方便易建的特點,所以在城市和農村社區中被廣泛采用,也受到了廣大居民的青睞。“全民健身路徑”通常由數種健身器械科學排列組合,在城市、農村社區、公園、廣場或人員密集活動場所合理分布, 成為廣大群眾普遍歡迎的健身活動形式之一。社區常見的健身路徑一般有壓腰架、平衡木、梅花樁、推手架、太極推手器、上肢牽引器等數十種,在推進全民健身計劃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全民健身運動的深入開展,社區健身路徑的規模、數量不斷擴大,居民健身運動的積極性不斷高漲,只有進一步把健身路徑建設與全民健身運動做到有機結合,使健身路徑充分發揮出其最大功能,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實現全民健身計劃。
二、當前社區健身路徑開展現狀
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出臺,各地都積極貫徹全民健身計劃,大力發展社區體育,可以說社區是實現國民健身計劃的主陣地,其開展的好壞對提升國民的身體素質、增進居民的身心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在二十余年后的今天,全民健身計劃的不斷深化,全民健身路徑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簡單到精細、從單一到豐富等跨越式發展,國民的整體素質顯著提升。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健身需求也在日益增長,當前在社區健身路徑的設置上,還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問題,對社區居民參與健身的積極性產生不利的影響直接影響。
(一)健身路徑發展不均衡
據有關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健身路徑在數量上還不平衡,在西部和貧困地區健身路徑的數量明顯不足,較東部和發達地區較為落后。總體上西部少于東部,農村少于城市社區。健身路徑建設工作開展的很不均衡,建設資金投入多以政府補貼、財政撥款為主,通過社會資金或企業贊助的資金來源缺乏,過多的依賴政府,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發展不均衡,設備資金投入普遍不高的現象,以至于很多地方嚴重缺乏健身路徑,對居民的健身活動造成很大不便。
(二)社區健身路徑缺乏有效的管理
在當前的社區健身路徑建設管理中,還存在許多薄弱環節。首先對健身路徑管理工作重視不夠,大多是將健身器材安裝到位后不了了之,認為萬事大吉了,對健身設備的使用、維護、檢查等工作關注不多,沒有制定專人來定期維護和檢查,只是有些器材在損壞之后得不到及時維修,處于癱瘓狀態。有的社區的健身設施嚴重滯后,缺乏維護更換的資金支持,致使健身路徑很難滿足居民健身需要,更談不上開展體育活動了。或者早期安裝的健身路徑,絕大部分“超齡服役”,設備老化、破舊、銹跡斑斑,或“缺胳膊少腿”,器材損壞之后,不能及時的進行修理或拆除,給居民健身帶來安全隱患,使健身路徑失去了應有的職能,成為了擺設和樣子。另外,有的社區即使配備了維護人員,但也多處于對設施的看護階段,缺少一些專業的體育健身常識,體育鍛煉方法了解不夠,很難對社區的體育工作提供科學的指導。再加上這些人員只是定期的對損壞的器材進行簡單維修,和上級有關部門之間缺少溝通聯系,使健身路徑的作用不能得到高效發揮。
(三)社區健身路徑布局不夠合理
在當前寸土寸金的城市,一些開發商往往追求最大的建設效益,容積率較高,加上必須的綠化之后,很難找到較大面積的空地來布置安裝健身器材,導致大部分的社區健身器材安裝過于密集,器材安裝拉不開間距,或者把不同種類的健身器材零散的安裝在一些邊邊角角的空閑地帶,各種器材之間的得不到良好的銜接。因為鍛煉者最需要的是合理的練習方法和手段,要想使身體的各個部位得到鍛煉,需要通過合理有效的鍛煉,需要用到不同的器材來進行不同方向不同動作的交叉鍛煉,需要用到不同類型和不同方向動作的交叉組合,從而使身體各部位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緩解疲勞。如果器材安裝過密或者太過分散,不便于居民有效鍛煉,器材的作用不能充分發揮,也影響居民鍛煉的心情,健身效果就不能得到良好保證。
三、社區全民健身路徑的發展對策
(一)加強社區體育管理,科學合理規劃社區健身路徑
當前我國城市中大部分社區社區體育管理的制度體制還不完善,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加強指導和扶持,把社區健身路徑的發展規劃作為體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礎,要結合本區域、本社區的實際情況,要統籌考慮場地、資金及健身群體的需求,要通過社區的民意調查,根據健身路徑的優勢,有計劃地、前瞻性的科學安排和設置健身路徑,確保使安裝的每一個器材都能發揮出最大的功用。要指導社區管理人員制定相關的開展體育工作的制度,建立體育組織機構,把社區的體育工作納入所轄鄉鎮的管理考核當中,通過制度約束,來不斷加強社區的體育工作。
(二)強化對全民健身路徑的宣傳
加強社區體育工作,通過社區健身路徑的使用推廣宣傳,來營造全民健身的氛圍十分重要。要通過社區宣傳欄、廣播或定期組織健身活動比賽等多種形式,調動全民參與健身的積極性,使廣大居民增強自我鍛煉的意識,認識到健身的重要性。相關部門要組織各社區間的健身方式和體檢效果的相互學習,通過開展路徑器材展示、健身知識測試、健身表演等活動,培養居民參與健身、熱愛健身的觀念,使社區居民都積極投入到健身路徑的鍛煉中來,用強健的體魄來證明社區體育工作開展帶來的顯著成效。
(三)加強健身器材的管理
社區健身器材的及時修理、維護和淘汰、更新使開展體育工作的根本保障,社區要配備專門的器材管理人員,定期對健身器材進行檢查維修,確保器材不“超齡服役”“帶病上崗”,使社區居民能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得到斷糧。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加大對社區路徑建設的投入,不斷更新和完善必須的健身設備。同時,要吸引社會資本、企業家、社區能人等投入資金參與健身路徑建設,可以采取企業或個人命名等形式,鼓勵社會資金的投入,擴大資金融入渠道,為健身路徑建設提供堅強的資金保證。
四、結語
隨著社區體育工作的不斷發展,健身路徑建設也面臨著亟待提升的艱巨任務,政府及相關部門在加大指導和扶持社區健身路徑建設發展的同時,要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到社區的體育工作中來,要創造一切有利于全民體育工作開展的有利條件,不斷健全和完善社區體育工作制度,市全民健身工程不斷深入人心,更加的正規化和科學化,使國民有一個更加健康的體魄,來保障社會經濟的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