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芳
家庭塑造人的力量,遠大于人們的想象。然而,在現代大多數的小學生家庭教育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嚴重影響著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小學生的家庭教育不容忽視。下面本人就農村小學家庭教育中常見的問題及對策談談自己的看法 。
一、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家長思想認識不夠,教育過分依賴學校
據我校調查,學生家長真正認識到自己對子女教育負有責任,并能較好地擔當起這一責任的家庭只占約2成。絕大多數的家庭認為只要讓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而教育的責任在老師、在學校。有的家長和代理監護人甚至說:“孩子在學校,家長出錢學校管,自己還操什么心?”這種教育理念與思想認識,大大增加了學校對這部分學生教育管理的難度。更有一部分父母或代理監護人教育理念差,認為“只要吃好喝好就行”,“兒孫自有兒孫福”,認為只要能掙錢,讀書也沒什么用,不讀書照樣可以賺錢,大學生不是還找不到工作嗎?這些觀念勢必影響孩子,產生學習無用的情緒。
(二)家長教育孩子能力不足,缺乏引領
1.對親子關系的塑造認識不足,不能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同時也是終身的老師。只有在親子關系良好的家庭中,孩子與父母的情感溝通和有效互動很容易形成,孩子的問題可能只是成長的問題。但是,多數家長認識不到這些,不能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有的夫妻之間存在諸多問題,帶給孩子的人格問題非常多。
2.家長普遍重智輕德現象,使教育功利化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制約,大部分家長只注重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學習成績,而在他們眼中,往往是分數代表著一切,只關注孩子“成才”而不是“成人”,過度看重學習成績的好壞、名次的位置,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現象嚴重,忽視了對孩子品德修養和心理素質的教育,忽視了健全人格、優良品德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3. 教育方式與學生成長脫節,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1)期望值過高,家教過于嚴厲。面對日趨激烈的社會競爭壓力,很多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值非常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因此對子女嚴加管教,甚至剝奪孩子起碼的休息、游戲、娛樂的時間,扼殺了孩子全面發展的自由個性。
(2)盲目溺愛或疏于管理。據調查了解,大部分家長忙于家活或打工掙錢而無暇顧及孩子,更談不上與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溝通,疏于對孩子的教育管理。有些家長素質低,不辨是非、偏袒孩子的不良行為,妨礙孩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的家長過分縱容子女,對于子女不正確的言行不管不問,放任自流,管教不嚴、一味縱容,認為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對孩子的愛,孩子 “驕”、“嬌”二氣嚴重,性格變得任性而脆弱。
(3)教育方式簡單粗暴,過分嚴厲。部分家長封建家長作風嚴重,家長至尊,不顧孩子的自尊,經常要求孩子無條件地服從自己不理解的規則。有的甚至認為 “棍棒下面出孝子”,信奉棍棒教育,覺得孩子是打出來的,父母打孩子天經地義,對孩子動輒打罵、訓斥、體罰等。有的家長對孩子考試取得名次或完成某件事情,均以物質獎勵;家長缺乏與孩子的交流,缺少對孩子正確的思想教育,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在父母面前所需要的是服從,根本沒有與孩子溝通的意愿。長此以往,孩子變得膽小、退縮、冷漠,或以攻擊和敵意對待他人。
二、 家庭教育的對策及建議
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連續性、權威性、感染性、及時性等特點,為此家長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
教育孩子是每個家長的責任和義務,父母的言行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發生著“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所以,必須重視和加強家庭教育,強化家長的垂范意識和責任感,不斷學習家教知識,給家庭教育注入新的內涵與理念。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必備條件,同時更是優化孩子心靈的催化劑,作為家長只有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覺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盡好家長的責任與義務,才能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才能為構建和諧社會培養出合格的人才。
(二)為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
因為環境因素有廣泛性、經常性、自然性、偶然性的特點,所以,兒童會受到種種影響。尤其是自然性的特點,它有與教育相平行的影響,也有與教育相矛盾的影響,這時兒童的身心發展有時可能是有利的、積極的,有時可能是不良的、消極的,所以,不能低估環境因素的作用。在不同的家庭中成長的兒童,往往會具有不同的個性心理傾向,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定意義說明上說明了環境對人影響的作用。古代曾有“孟母三遷”,從“其舍近墓”到“遷居市旁”,最后徙居“學官之旁”,終于使孟軻在學官的影響下,成為學者,這說明人們很早就重視環境影響人的作用。溫馨和睦、民主寬松的家庭人文環境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三)樹立現代家庭教育思想
家長要改變過去教育子女要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的狹隘觀念,努力把孩子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改變子女必須無條件服從家長等傳統觀念,積極培養孩子的科學民主、自立自強、公平競爭與合作等現代意識;要改變重智輕德體,重知識輕能力的觀念,重視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和人際關系協調能力的發展,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四)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多看一些關于家庭教育的相關視頻、講座、圖書等,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方法,提升自己的家庭教育能力。
(五)建立良好的家庭關系,為孩子做好榜樣
家庭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夫妻間互敬互諒,團結一致;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給孩子正能量,遠離一些不好的生活方式和壞習慣。給孩子樹立榜樣。
要學會與孩子溝通,通過言傳身教,把理性的教化、愛的滋潤、美的熏陶有機融為一體,傾注到孩子的成長過程,指導孩子在做事中開智明理;要尊重理解自己的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孩子,尊重孩子的愛好興趣,給孩子一個充分展現自我的空間;要多鼓勵,不要總是與其他孩子作橫向比較,要多看其自身的發展與進步;要允許孩子犯錯誤,并給他改正錯誤的機會。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社會的強盛是扎根在家庭這一基礎之上的。只有齊抓共管,進一步形成家庭教育工作的合力,才能推進和發展家庭教育,才能真正促進農村學生健康成長,為和諧社會的構建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