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芬濤
摘 要 我國海關自1994年開始實施知識產權保護以來,在進出境環節截獲了大量侵犯知識產權的貨物,有力地維護了公平競爭的對外貿易秩序和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但由于現行的《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是在中美知識產權談判的產物,具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加之在1995年公布實施后的近20年間未進行重大修改,已經不能適應當前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形勢的要求,本文旨在對當前知識產權保護的形勢進行分析并提出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重構的設想。
關鍵詞 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制度 重構 研究
中圖分類號:DF36 文獻標識碼:A
我國現行的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制度在應對涉外貿易糾紛、維護公平競爭的對外貿易秩序、促進我國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和改善我國國際形象等方面都發揮了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同時也存在海關保護知識產權的職能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發揮和執法程序過于復雜等問題。這與我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制度產生的特殊歷史背景有很大的關系。由于現行《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是在中美知識產權談判妥協的產物,壓力與反壓力、限制與反限制的斗爭在《條例》的很多條文中留下了痕跡,梳理下來,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海關保護知識產權的種類有限
現行《條例》規定海關保護的知識產權只限商標專用權、著作權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專利權,未能包括TRIPS規定的其他與國際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如地理標志、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和商業秘密。盡管我國海關保護的知識產權已經超出了TRIPS協議關于邊境措施必須適用假冒和盜版的最低要求,但我國海關擴大保護知識產權的范圍也確有必要。
2沒有明確海關實施知識產權保護可以行使哪些權力
由于《條例》沒有按照《海關法》第六條為海關實施知識產權保護單獨規定可以行使的權力,目前海關在知識產權執法中能夠實際行使的權力只有《海關法》第六條規定的查驗和扣留貨物權、查閱證據和查問人員權、復制和扣留單證權。但從執法實踐看,上述權力難以滿足海關知識產權執法的需要。
3執法模式的設計不合理
按照現行《條例》的規定,海關可以在兩種情況下采取知識產權保護措施:(1)知識產權權利人發現侵權嫌疑貨物,即將進出口時向進出境地海關提出申請;(2)海關發現進出口貨物涉嫌侵犯在海關總署備案的知識產權。前者慣常被稱作“依申請保護”,后者則被稱為“依職權保護”。
4 對海關執法的限制不合理
(1)海關扣留貨物的權力不足。根據現行《條例》第十六條的規定,海關發現涉嫌侵犯已經在海關總署備案的知識產權的進出口貨物后,需要通知有關知識產權的權利人,只有知識產權權利人在收到海關通知后3個工作日內向海關提出扣留申請并提供擔保,海關才能扣留貨物,致使海關執法過度依賴知識產權權利人的意志,而從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流程來看,知識產權權利人將其知識產權向海關總署備案時其意思表示已經很清楚,就是要求海關制止侵犯其知識產權的貨物進出口。
(2)缺少延長海關調查期限的規定?,F行《條例》對海關調查貨物的侵權狀況規定了30個工作日的調查期限,但沒有對當事人在海關調查期間向海關提供證據規定舉證期限,容易造成當事人通過故意拖延提交證據的時間使海關難以在法定調查期限內作出侵權認定,形成海關執法的漏洞。
5知識產權權利人負擔過重
現行《條例》第十四條規定,無論海關依申請扣留還是依職權扣留侵權嫌疑貨物,知識產權權利人都應當向海關提供不超過貨物價值的擔保,用于賠償收發貨人的損失和支付貨物由海關扣留后產生的倉儲、保管和處置費用,而實踐中,權利人多數僅僅需要承擔的倉儲、保管和處置費用遠低于擔保金數額,同時若權利人提交侵權訴訟要求索賠的,又需要在訴訟中提交擔保,形成了實質的重復擔保。
6 “海關不能認定是否侵權”存在弊病
2003年《條例》規定海關經調查應當作出“認定侵權”、“排除侵權”和“不能認定是否侵權”3種認定結論。由于“不能認定是否侵權”具有較大的彈性,對海關執法風險而言保險系統最大,以致目前許多海關對沒有確鑿證據證明侵權事實的貨物也不愿作出排除侵權嫌疑結論,而采用基本無風險的,不能認定是否侵權的方式結案,反而加大了海關認定侵權和排除侵權嫌疑的風險。
為此,針對目前海關知識產權執法中存在的問題,建議通過對現行《條例》進行修訂,重建我國的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制度。建立新的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制度應當著眼于以下幾點:
(1)符合國家關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總體要求,使知識產權海關保護能夠在激勵創新、實現國家外貿發展戰略和知識產權戰略的目標和保護國內消費者的健康安全及合法權益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2)建立知識產權海關邊境保護與司法保護之間順暢銜接,完善國家對與國際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的全方位保護機制,充分發揮海關與公安機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以及專利主管部門之間的執法銜接,應對當前侵權新趨勢,尤其是專利侵權問題。
(3)根據不同類型知識產權的特征和海關職業的特點,合理設置知識產權海關保護的程序,強化海關執法在有效制止侵權貨物進出境方面的作用,加大海關查處重大侵權違法行為的力度。
(4)厘清海關執法權的邊界,規制海關的自由裁量權,提高執法的透明度,同時賦予海關與知識產權保護執法相適應的執法權力,便于海關查清侵權事實,有效追究侵權違法行為人的法律責任,加快合法貨物貿易通關速度。
(5)簡化海關執法程序,提高鑒別貨物知識產權狀況和處理侵權爭議的效率,對簡單的案件實施簡單程序,減少無關的程序性環節,確保當事人知情權的同時,提交案件辦理效率。
(6)減輕知識產權權利人經濟負擔,引導知識產權權利人積極尋求海關的知識產權保護,適應《強制法》的有關規定,改變侵權貨物的倉儲費和處置費的承擔方式。
(7)防止對知識產權權利人濫用權利,減少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措施對合法貿易的阻礙,對知識產權權利人濫用權利的,對其知識產權保護實施權利保護靜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