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利娟+??
摘要:隨著我國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國際交往日益頻繁,口岸大進大出、快進快出的大通關格局已然形成。如何優化警力資源配置,科學管理和使用警力,最大限度地發揮警務效能,成為邊檢機關所面臨的現實課題。本文針對當前警力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嘗試運用控制論基本原理,探索邊防檢查勤務工作管理新模式,從而使警力配置與管理更加科學,更加適應新形勢下勤務工作的需要。
關鍵詞:控制 邊防檢查勤務 管理
中圖分類號:D6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1-0186-01
一、控制論的基本原理
控制論是研究如何進行管理和控制的科學。在控制論中,控制是指“為了改善受控對象的功能或發展而獲得信息,并以該信息為基礎對受控對象施加作用”。由此可見,“控制”的實質是通過信息反饋來揭示成效與標準之間的差異,并采取糾正措施,使系統穩定在預定的目標狀態。內在聯系上,控制的基礎是信息,一切信息傳遞都是為了控制,任何控制又都有賴于信息反饋來實現。
控制分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是控制者事先通過調查研究,預測問題,提出措施,制定方案。事中控制是在執行有關控制標準或目標過程中,適時獲得信息反饋,及時發現問題,采取措施,防錯糾偏。事后控制是指在實際行動發生后,分析、比較、歸納、總結,發現結果與目標之間的偏差,采取相應措施。因此,良好的控制應該是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的有機結合,做到行動之前有科學的預見,行動之中有及時的調整,行動之后有迅速的反饋。
二、當前邊防檢查勤務工作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警力配置不夠靈活
邊檢站、機關各部門、執勤隊的人員編制基本固定,警力的流動主要源于人員職務變動、輪崗交流、回避交流等原因,警力配置相對于勤務工作量動態變化比較滯后。
(二)警力管理缺少系統性和計劃性
總隊、邊檢站層面,機關部門部署工作有時僅著眼于本條線,缺乏統籌考慮和系統安排,容易出現集中布置任務的情況,造成基層執勤隊壓力增大,如果適逢勤務工作高峰期,更是“雪上加霜”。
(三)警力使用不夠均衡
從理論上講,工作量=工作強度×工作時間,在維持工作量大致相當的前提下,工作強度大崗位的人員,應該得到相對較多的休息時間,但實際工作中難以實現,加之目前缺乏客觀準確的崗位工作強度評估標準,無法適用理論上的工作量計算方法,警力使用中調整工作時間的激勵關懷措施難有用武之地。
三、運用控制論原理實現邊防檢查勤務工作管理的新舉措
(一)高度重視警力管理中各種信息的收集研判,準確、及時掌握勤務工作量、隊伍狀況、民警的工作狀態等信息
(1)明確負責警力配置信息收集和分析研判的歸口部門。總隊、站級負責收集警力配置相關信息的對口部門為業務主管部門,即邊檢處(綜合辦)。政治處負責做好人員思想工作,使其理解警力管理的目的意義,并收集意見,為邊檢處提供真實詳細的警力基礎信息和輿情反饋信息。督察處發揮事中控制的作用,負責督導檢查各項方案、措施落實情況,及時發現糾正執行偏差,確保各項舉措落到實處。相關部門協調配合,為分管業務的總隊、站領導提供決策依據。科隊級警力管理相關信息的收集應由帶班隊領導(勤務科長)負責,在合理調配所屬警力資源的同時,為科長科學調配全科隊警力提供參考。
(2)著力提高信息采集的質量,保障取得真實、準確、鮮活的信息。重點把握四個方面:一是減少信息傳遞的環節。由于信息準確度隨傳遞節點增加而遞減,這就要求各級決策部門到一線收集相關信息,掌握第一手資料。二是增大信息采集范圍,廣泛聽取意見和收集信息。三是明確信息搜集的時間間隔。信息采集應以月度為宜。可以結合每月業務工作月報和隊伍形勢分析開展,將警力配置與勤務工作量協調與否的評估納入常規工作內容。四要將與警力管理有關的信息盡可能細化。如基層科隊人員的年齡結構、所學專業、知識結構、男女比例、歷任崗位、特長愛好、家庭住址、籍貫等信息,以勤務組為單位進行細化,并保持動態更新。
(二)加大警力管理中事前管理的比重,為確定目標、建立標準提供科學依據。
利用歷史數據分析研判,預測下一步勤務工作形勢,提前制定相應警力管理方案。按照“工作量=工作強度×工作時間”的理論,非執勤工作任務安排應適應勤務工作任務的變化,并與之反向相適。我們可以利用對前三年度的旅客流量的分析,對下一年度進行預判,提前統籌休年假、培訓、專項活動等非執勤工作任務安排,在勤務工作量較少的月份,增加培訓、休年假、專項活動的數量;在勤務量高峰的時期,壓縮培訓、休年假、專項活動的數量,以保證充足的警力和精力應對勤務高峰。
(三)明確科隊、站、總站三級的警力管理目標,采取相應措施,做好成效衡量和偏差糾正工作
在科隊級層面,對于“勤務工作”“教育培訓”“休年假”和“專項活動”四個方面,科學安排配比關系,解決執勤隊內部主要工作分配缺乏計劃性的問題。建立警力“紅線”制度,對于不同勤務工作量,科學設置警力的最低數量。建立各勤務組間人員定期評估調配制度。在站級層面,建立部門間計劃協調制度,建立“主副崗”制度,加大培訓力度,培養復合型人才。在總隊級層面,建立部門間計劃協調制度,建立跨站增援機制,加大“以戰代訓、戰訓合一”式的跨站交流學習力度。
參考文獻:
[1]王鼎昌.信息論、控制論、系統論與管理[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84(8).
[2]A.H.列爾涅爾.控制論基礎[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0.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