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偉波
摘要:交通運輸在我國國民經濟中處于基礎性、先導性、服務性的社會地位。交通運輸肩負著我國經濟發展的先行官的責任和使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提出的重要經濟發展戰略,成為解決我國經濟發展問題中的重要策略。為改變傳統物流業發展方式,交通運輸系統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進物流業中。推進交通物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
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交通運輸 物流業 降本增效
中圖分類號:F0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1-0049-03
為改變傳統物流業發展方式,促進物流業降成本、補短板、提效率,真正實現物流業“提質、降本、增效”,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進物流業中。
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
為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國家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為各行各業提供指引,物流業作為交通運輸行業的基礎性產業,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必將大有可為。
(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
2015年11月,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率先破題而出。2015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作為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2016年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部署,強調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處理各種復雜問題的“良方妙藥”。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內涵
經濟增長有“三駕馬車”即消費、投資、出口,這“三駕馬車”就是經濟增長的需求側,與之相對應的就是供給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進而提升經濟增長的數量和質量。通過結構的調整,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二、物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內容
2017年3月14日,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主持召開部務會,研究推進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會議指出,推進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是落實中央關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的具體措施,也是建設人民滿意交通、促進交通運輸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必由之路。
(一)降成本
全球有90%的收費公路在中國,與此同時,物流行業卻是支付該費用最高的一個行業。長期以來物流行業成本居高不下,降低物流運輸成本成為物流行業首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1.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
2017年3月23日交通運輸部第三次例行新聞發布會,部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吳春耕就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他強調,截止到2017年3月,除西藏海南沒有收費公路外,全國累計共有26個(省、市)已經全面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減少收費里程134萬公里。到2017年3月全國只有內蒙古、青海、甘肅、寧夏、新疆等?。▍^)尚未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也已對社會發布,將在2017年底前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成為減輕物流業發展負擔的一個重要方面。
2.大力發展多式聯運
2017年3月14日,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主持召開部務會,會議強調:大力發展多式聯運,發揮多種交通運輸方式組合效率,切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服務性交易成本以及企業運營成本。
為有效降低物流業成本,深入貫徹落實《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促進物流業降本增效升級,推進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根據《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開展多式聯運示范工程通知》(交運發[2015]107號)安排,兩部委聯合開展多式聯運示范工程。
2016年6月,第一批多式聯運項目正式啟動。截止到2017年3月,首批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已開通多式聯運線路39條,累計完成集裝箱多式聯運量超過60萬標箱,多式聯運價格平均比公路運輸低35%左右,降低能耗約66萬噸標準煤,減少碳排放約170萬噸,綜合效益初步顯現。2017年4月,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通知,組織開展第二批多式聯運示范工程申報工作。示范時間為3年,部級審批將在2017年9月至10月進行。
著力推動貨物多式聯運發展,加快構建設施高效銜接、樞紐快速轉運、信息互聯共享、裝備標準專業、服務一體對接的多式聯運組織體系,重點發展以集裝箱、半掛車為標準運載單元的多式聯運。
(二)補短板
2017年3月14日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主持召開部務會,會議強調:補短板一是補基礎設施短板,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加強綜合交通運輸設施建設;二是補政府服務短板,主要是簡政放權,加強服務,改善監管。
1.補基礎設施短板
現在中西部一些地區和貧困地區的交通出行條件還非常差,日常出行“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都比較突出。東部地區基礎設施布局比較完善,相比之下西部地區基礎設施比較落后,近年來由于東部地區物流業運輸成本上升,相關產業隨之向中西部地區開始轉移,隨之就要求中西部地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2017年2月27日,交通運輸部領導就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關情況答記者問時指出:補基礎設施短板,加強農村公路建設,大力推進鄉鎮、建制村通硬化路的建設,力爭2019年實現所有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加大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齊基礎設施建設短板是為物流業發展提供便捷交通,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發展“三大戰略”。進而能夠發揮綜合交通優勢,著力提升交通運輸整體效率。
2.補政府服務短板
政府在企業資格審查方面重復審批、透明度差、審批事項過多、時間過長,無形之中加大了企業的負擔。endprint
為深入推進交通運輸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希望通過補齊政府服務短板,簡政放權、加強服務、改善監管。為交通運輸行業可持續化發展提供支撐,切實提高物流業服務質量和效益。 2016年2月18日,國家發改委在布局2016年工作時就指出:以定位轉型為目標,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再取消下放一批、簡化一批交通運輸審批事項。進一步創新、規范事中事后監管模式,完善以規劃管理為主、部門協調、縱橫聯動的新型交通投資管理機制。
(三)提效率
為改變物流行業傳統發展模式,促進物流行業轉型升級,將國家提出的“互聯網+”戰略引進物流業中,形成“互聯網+物流”戰略,推動物流業朝著智能化的方向發展。上海天地匯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將“互聯網”和“物流”實現了完美了結合。
上海天地匯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構建“云物流+云數據”的天網信息平臺,不斷強化大數據技術在市場細分、運力優化中的應用,開發“易發貨”訂單分配系統、“i配貨”車貨匹配交易系統、“天地卡航”快運管理系統等軟件,打通物流市場供需雙方的信息壁壘;通過GPS/北斗等軟件,形成對供應鏈的數字化監管,向貨主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向司機提供更經濟、更合理的運輸線路方案,通過互聯網技術應用實現整合運力,實現提升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三、物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意義
在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社會再生產大循環中,交通運輸是連接生產和消費的重要環節。加大物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推動各種運輸方式融合發展,有利于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優勢,對促進交通運輸業增效降本、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意義十分重大。
(一)提升我國經濟競爭力
市場經濟是成本經濟,促進物流業降本增效,是降低企業運行成本、保持我國經濟競爭優勢的迫切需要。建設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發展貨物多式聯運,有力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率,促進大宗貨物從公路運輸向成本更低的鐵路和水路運輸合理回歸,提升貨物換裝轉運效率和運輸鏈綜合效率,以更小的經濟和時間成本更大限度地滿足運輸需求,是促進物流業降本增效的最大潛力空間,對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有助于節能減排
多式聯運、甩掛運輸、雙重運輸的推廣以及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政策,這無疑都使物流行業運輸成本降低。交通運輸部調研結果顯示,大多數的多式聯運線路運輸費用低于公路運輸費用,成本平均降低約30%。2017年交通運輸部等18個部門發出《關于進一步鼓勵開展多式聯運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顯示,我國將力爭實現2020年多式聯運貨運量比2015年增長15倍。屆時多式聯運量比重將達到725%,比現在提高435個百分點。由此可以推算,可降低社會物流總費用約39個百分點,節約成本4350億元左右。到2020年,如果公路中長距離運輸向鐵路轉移10%,交通運輸行業能源消耗將下降1000萬噸標準煤,節能減排效益十分顯著。
(三)促進物流業技術創新
在交通運輸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大背景之下,面對現如今個性化需求程度越來越高的客戶,物流行業要想提高運輸效率,必須從自身條件出發,尋找解決方案。
2017年5月,一項由申通快遞和立鏢機器人聯合研發的“智能機器人分揀系統”的“黑科技”在義烏、天津和臨沂三地分揀中心投入使用。分揀中心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是機器人工作平臺,下層是分揀收件區,兩層中間方形分揀口,每個分揀口都代表一個城市或轉運中心,包裹先由傳送帶送至上層,再由機器人進行分揀,按區域投放到下層的收件區。派件員將包裹放在智能分揀機器人托盤上,機器人會在一秒內掃碼讀取目的地信息,后臺會分析生成最優路線傳遞給它。其中每個機器人都配有紅外和超聲波避障系統,在分揀途中,要是遇上“堵車”情況,它會自動停下來,還會自動更換更加便捷的路線。到達指定的目的地后,黃色托盤掀起,包裹順勢滑落下層收件區。要是沒電了,機器人可以自動尋找充電樁,充電五分鐘,奔跑四小時。據申通方面統計,700個機器人,一天工作十小時,能夠分揀20萬件包裹,可減少70%的分揀人力,也降低了包裹破損率和分揀錯誤率。
(四)促進行業轉型升級
道路貨運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中重要的基礎性服務行業,是交通運輸行業中規模最大、從業人員最多、貢獻最突出的子行業之一,也是支撐現代物流發展的重要基礎。
降低物流成本是降低實體經濟成本的重要內容,道路貨運行業由于市場經營分散,組織效率低、交易成本高,降低運輸成本仍有較大空間,貨運需求結構不斷升級,為物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內生動力。2015年,我國三次產業結構中,第三產業比重已達到了505%,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和居民消費升級步伐不斷加快,運輸需求結構進一步優化,高附加值、低質化以及多品種、少批量、高時效的貨運需求不斷增強,對貨物運輸的安全、及時、成本等方面要求越來越高,當前物流行業中道路貨運業正處于從粗放分散經營、粗放運作向集約組織、資源整合發展的關鍵階段,以降成本為目標導向,將倒逼行業加快創新組織模式,優化裝備結構,帶動行業的轉型升級。
(五)提高貨物運輸服務品質
通過積極發展多式聯運和甩掛運輸,為增強貨物運輸的可靠性,積極發展箱式貨車、大型干散貨船、集裝箱船等現代化運輸裝備,鼓勵運輸企業提供貨物全程實時跟蹤和在線化、可視化管理和服務。提升貨物運輸的時效性,鼓勵發展鐵路跨區域直達快運列車、高鐵快運、電商班列等產品,推進快遞“上車上船上飛機”,提高了貨物運輸的服務品質。
參考文獻:
[1]宋倫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我國物流業發展對策[J].改革與戰略,2017, 33(5):43-45.
[2]何黎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培育物流業發展新動能[J].中國流通經濟,2016,30(6):5-9.
[3]史錦梅.我國物流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應對之策[J].中國流通經濟,2016,30(8):22-27.
[4]劉貴生.物流業發展升級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策略研究[J].物流科技,2017(2):32-34.
[5]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新常態下交通運輸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和主要任務[C].北京:會議文件組,2016:9-15.
[6]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推進道路貨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加快促進物流業降本增效[C].北京:會議文件組,2016:39-46.
[7]遼寧省交通廳.打好供給側結構組合拳 持續釋放交通運輸發展紅利[C].北京:會議文件組,2016:25-29.
[8]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創新“互聯網+交通運輸”方式 引領行業轉型升級[C].北京:會議文件組,2016:84-87.
[9]交通運輸部.中國快遞“黑科技”厲害到爆[EB/OL].2017-O5-10.
[10]交通運輸部.部領導就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關情況答記者問[EB/OL].2017-02-27.
[11]交通運輸部.李小鵬:降成本補短板強服務深化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EB/OL].2017-03-14.
責任編輯:孫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