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慧++
摘要:言語幽默是指利用語言來創造幽默,是一種重要的幽默表達方式。本文以格賴斯的合作原則為理論依據,以經典的英國電視情景喜劇《是大臣》為文本,從違反合作原則的角度對話語中言語幽默效果的產生進行分析,也以此提高人們對本劇幽默的欣賞力。
關鍵詞:言語幽默 合作原則 《是大臣》
中圖分類號:H3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1-0091-01
《是大臣》是一套于上世紀80年代播出的英國電視情景喜劇。這套劇集走英式幽默的路線,以嘲諷當時英國政壇各種現象為主題,是當時很受歡迎的電視劇,這部劇在揭示當時英國政壇的同時,也反映出了當時人們的言語幽默習慣。幽默,作為一個外來詞,最早由國學大師林語堂于1924年引入中國,《辭海》所做的定義:幽默,美學名詞,通過影射、諷喻、雙關等修辭方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乘訛和不通情理之處。本文旨在從合作原則的角度幫助理解其中的言語幽默。
一、合作原則
合作原則最早由美國著名語言哲學家格賴斯于1967年在哈佛大學的講座中提出。他認為,語言理解的過程并不是簡單的語言解碼過程,而是通過語境的分析和交際的一般原則推導出的語料含義。格賴斯會話含意學說的出發點是,人們總相信說話的時候要相互合作,要遵守一些諸如真實、充分、關聯、清除等原則和準則。這就是所謂的“合作原則”。(何自然,2007)合作原則包含四個范疇,具體如下:(1) 數量準則: a.你所說的話應包含所需要的信息;b.你所說的話不應超過所需要的信息(2) 質量準則:a.不要說自知是虛假的話;b.不要說缺乏足夠證據的話(3) 關系準則 (4) 方式準則:a.避免晦澀;b.避免歧義;c.要簡練;d.要有次序。這幾個原則保障了人們順利地進行交流,但生活中也有很多違反合作原則的會話,這樣的對話往往是出于某種特定的目的,格賴斯把這種在言語交際中推導出來的隱含意義稱為“會話含義”或者“特殊會話含義”。(高曉芳,2008)而在有些情況下,違反合作原則還可以產生幽默效果。
二、從合作原則角度分析《是大臣》中的言語幽默
(一)違反數量原則產生的幽默
大選結束后,吉姆·哈克在家里的電話旁焦急地等待著電話,電話鈴一響就立馬沖過去,但接連接了幾個電話以后都不是大選通知,很緊張很沮喪,他便問妻子:“你緊張嗎?”他的妻子答道:“不,我不緊張,我只是個不準鬧情緒的政治家的妻子,一個快樂的無憂無慮的政治家的妻子。”吉姆只是問妻子緊不緊張,妻子的回答只要是緊張或者不緊張就可以,但是妻子的回答所提供的信息明顯超出了所需要的范圍,不難看出妻子是在抱怨,抱怨作為一個政治家的妻子有多不容易,提供了過量的信息也產生了幽默的效果。
(二)違反質量準則產生的幽默
吉姆在做大臣的第一天非常興奮,可以說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為了表現自己對透明政府的建議與決心,表明自己的干勁,說:“這個部門必須沖破緊綁的官僚體質的束縛,我們要打開窗子,換些新鮮空氣,免去所有的繁文縟節,讓這臺嘎吱作響的舊官僚機器重換活力。”漢弗萊說:“你是說一個大掃除?”在這段對話中漢弗萊明知吉姆所說的并不是表面含義上的清潔房間大掃除,而是指腐舊的官僚體制要進行整改,但是他刻意違反了合作原則,表明了自己不順從的立場。漢弗萊是舊體制維護的代表,但是這種避免正面沖突的說辭也博得了大家哈哈一笑。
(三)違反關系準則產生的幽默
大選之后,弗蘭克向吉姆匯報大家的競選情況,“杰克得了衛生部,弗雷德得了資源部。”吉姆很焦慮地問:“還剩下什么了?我還有什么?”這時早已對此事不耐煩的妻子說:“韻律”。很明顯吉姆是想問他還有什么職位可做了,妻子的回答是和這段對話的主題不相關的,刻意違反關系準則實際也表現了妻子的態度和心情,從而制造了幽默的效果。
(四)違反方式準則產生的幽默
在吉姆剛來到辦公室和漢弗萊了解情況時問:“還有誰在這個部門?”漢弗萊說:“我是常務次長,也就是常任秘書,伍列是你的首席私人秘書,而我也有一個首席私人秘書,而他是常任秘書的首席私人秘書,直接受我管轄的有10個常任副秘書長,87個副秘書長和219個秘書助理,直接受首席私人秘書管轄的是國會私人秘書,首相會給你指定兩個國會私人秘書,然后你會指定你自己的國會私人秘書。”聽完這一大長串的回答后,任誰都要長呼一口氣,吉姆的本意并不想問這些,他只是想知道還有哪個曾經自己的同事也在這里工作,而漢弗萊卻拖泥帶水地說了一火車,很明顯違背了方式準則,他的表達太不簡練,相反很啰唆。但是觀眾聽到這樣繁瑣的答案后卻啼笑皆非。
三、結語
言語幽默作為幽默的一種重要的表達形式,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情景喜劇更是快樂產生地,本文以《是大臣》的片段為例,分析了其在違反合作原則的情況下產生的言語幽默效果,試提高人們對言語幽默解讀的能力,但是本文仍有不足。《是大臣》雖是一部情景喜劇,但是它更是一部反映當時政壇的一部具有嘲諷意味的政治情景喜劇,所以在解讀這部作品時也應該從其反映的社會政治背景出發,從而更好地對這部優秀的作品進行剖析和欣賞。
參考文獻:
[1]高曉芳.英語語用學[M].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8.
[2]何自然,冉永平.新編語用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孫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