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盼盼
摘要:《第九個寡婦》[1]是嚴歌苓創作由理性轉向形象的很重要的一部作品。本文就小說詞語方面的修辭,從詞語的轉類、詞語的降用、詞語的仿用、詞語的析用、詞語的諱飾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第九個寡婦》 詞語 修辭
中圖分類號:I2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1-0094-01
嚴歌苓的長篇小說《第九個寡婦》是她回到“本土”敘事的一部力作,是嚴歌苓回歸本土寫作較為成功的代表作之一。其語言對嚴歌苓而言是一次大的轉移,是一種從未在嚴歌苓小說中出現過的語言風格。而小說多變靈活的詞語修辭則更展現了她獨特的語言魅力。
一、《第九個寡婦》中詞語的轉類
與語法化的有序變化軌跡相反,轉類的表現特征是由虛詞向實詞的轉移,由述謂性弱的詞類向述謂性強的詞類轉移。[2]
崔應賢教授在《簡論詞語修辭的基本特征》(2005)說:“詞語修辭是修辭的基礎,使用幾率也最高。”“詞類活用是從語法角度進行的命名,而修辭學里則通常稱之為‘轉類,即為了修辭的目的,臨時性地將甲類詞用作了乙類詞。”[3]在《第九個寡婦》中,不乏這樣的用例:
1.形容詞轉作名詞
(1)密密麻麻的蟲們織成一片巨大的陰暗,罩在史屯上方。(第五章)
(2)這是最后一點的牽腸掛肚,剪刀上去,她覺得剪得她冷了一下,疼了一下。(第三章)
例(1)中的“陰暗”本是形容詞,這里轉類作名詞。例(2)中的“牽腸掛肚”本是形容詞性的成語,這里很巧妙地使用詞語中的“腸”“肚”兩個名詞性詞素來指代“臍帶”。例(3)中的“辛苦”有形容詞和動詞兩種詞性,這里轉類作名詞,受形容詞“大”修飾。
2.形容詞轉作動詞
(3)在公社大門口等待史書記的人從黑瘦到黃腫,漸漸明晃晃地灰白起來。(第六章)
(4)“哇”的一聲又呼天搶地起來。(第三章)
例(3)是把性質形容詞“灰白”轉類作動詞。例(4)把形容詞性的成語“呼天搶地”轉類作動詞,且后接補語“起來”。
3.不及物動詞轉作及物動詞
(5)村里的人們也都不搭理瘸老虎,他瘸到史屯街上稱一斤鹽。(第四章)
例(5)中“瘸”為不及物動詞,這里轉類作及物動詞。
從以上三種情況看,嚴歌苓對“轉類”的使用非常靈活也非常巧妙。它在《第九個寡婦》中是體現嚴歌苓獨特的活潑語言氣息重要的手段,是形成嚴歌苓語言風格的有機要素之一。
二、《第九個寡婦》中詞語的降用
“詞語的降用”是將具有嚴肅莊重色彩的詞語臨時性用到了反映通常生活題材的內容上。這種現象極易產生“小題大做”“大詞小用”的滑稽感。[4]如:
(6)那里雜樹密實,荒草又長得高,他就能勝利突圍了。(第五章)
例(6)中的“突圍”多用在戰場上,這里是“瘸老虎”因偷玉米被發現而艱難地匍匐逃離玉米地的場景。
三、《第九個寡婦》中詞語的其他修辭用法
在嚴歌苓的《第九個寡婦》中還有其他的詞語修辭的用法。如“詞語的仿用”“詞語的析用”“詞語的諱飾”。
“詞語的仿用”,這種用法的特點是利用過去常說、習慣定型了的詞語結構及成分特點,在特定的上下文里,臨時地更換某個語素,造就一個新詞語。這種用法顯得靈動活潑,意趣盎然。[4]如:
(7)“他得口把口地教她說話,要不就教她不說話。”
“詞語的析用”,言語主體要想使自己的知識經驗很好地傳遞給客體,就需要解釋。把一個完整的詞語斷開分用,很能給人以靈動新奇的深刻印象。[4]如:
(8)“大家慢慢吞吞從地里走過來,都打聽今天‘辯誰的論。”(第四章)
“詞語的諱飾”,語言里早就存在的所謂“禁忌語”.“死”,是人類的一個永恒話題,人們對它帶有天生的恐懼卻又不能回避它,只好是忌諱。[4]在《第九個寡婦》里面就有這樣的用例,如:
(9)那兩槍把鐵腦的頭打崩了,成了他頂不愿意做的倒瓤西瓜。
例(9)“倒瓤西瓜”是鐵腦被打爛了的頭,作者并沒有直接用非常慘烈的詞語來形容,而是用這樣一個短語代替,既有避諱,又使人不難理解。
三、結語
嚴歌苓小說語言風格是以柔婉、華美為構成其語言風格的內部依托[5] ,在《第九個寡婦》中,從她對詞語修辭方面多樣靈活的使用,我們更是體會到她獨特的語言風格及極強的駕馭語言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嚴歌苓.第九個寡婦[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
[2]崔應賢. 簡論魯迅作品中的“轉類”辭格運用[J]. 畢節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綜合版),2002(4):6-11.
[3]崔應賢.簡論詞語修辭的基本特征[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2).
[4]崔應賢.修辭學講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177,179,180.
[5]郭芳妤. 嚴歌苓小說語言風格研究[D].湘潭大學,2013.
責任編輯:楊國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