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柳琴
摘要:開展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同時還可以解決有差異的學生的教學問題,真正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那么,如何使合作學習有效地開展呢?本文從科學分組、培養合作習慣、合作任務三個方面來探究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關鍵詞:有效開展 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1-0158-01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分組學習增進了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彼此交流,尤其是提升了課內教學的學習效果,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較好方式。目前教師在學生的課內教學中只注重形式上的分組圍聚,忽略了學生分組協同學習的作用,沒有將學生之間的交流結果完美體現。下面就我校小班實驗班近幾年來學生分組合作教學實踐談一下自己淺顯的觀點。
一、合理科學的分組
進行合理分工,提升小組之間的協同合作效果,科學、有效地促進成員之間積極的參與合作,協調小組之間的內部矛盾競爭,將是小組組建的實際意義。在合作學習中應充分聽取小組成員學生的意見,建立平等互助原則的基礎之上,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對知識的理解程度等進行綜合性的素質評價,適當運用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一般以4—6人為宜),每組中配備一名小組長,在活動中擔任“小老師”的角色,負責組織學生學習、問題整合以及學習方向制定,組別之間的溝通與協商。同時,在班級開展活動的時候,可以以組為單位進行劃分,由組長負責小組成員工作細化分工,在活動中需要指定一名學生為記錄員,全程記錄整個活動,包括小組人員的培養安排、活動實施的步驟、人員的配合等相關細節都要記錄下來,便于活動結束時大家一起討論學習與交流。記錄員記錄每一組的活動進展狀況,方便大家交流,更好地找到自己的不足,對促進團隊合作學習非常有幫助。這種團隊合作學習交流,讓每位學生積極地參加到活動中,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其體會到了團隊之間的配合,使課堂充滿了活力。
二、有效學習習慣的培養
小組協同合作既要發揮小組成員之間的作用,還要發揮小組集體的作用。要協調好小組成員之間的關系,教師就應該起到輔助作用,為學生搭建小組合作學習平臺,以此促進小組成員養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
(一)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小組學習的意識
教師在輔助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小組的學習要求制定相應的學習規劃,提升學生參加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去,認可小組合作學習觀念,為實現小組合作學習達成預期目標并取得一定的學習效果,確保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策略。
(二)推進學生會聽意識的習慣養成
小組成員性格有差異,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主觀意識,自我保護意識比較強烈,聽不進他人言語,對同學提出的意見有抵觸心理。那么,為了避免學生產生唯我獨尊的心理,學校應積極地開展各項活動,由學生個體和組成員同時參與,充分發揮個人觀點的意見,以此,讓同學懂得自我思考,懂得分析客觀信息,促進學生主動聽取他人習慣的養成。
三、合作學習,任務得當
小組合作學習雖然在學生學習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并不是說所有階段的學生都適合這種學習模式,要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學生各自的特點,制訂相應的小組劃分計劃,目的是督促學生合作學習意識的養成。
(一)通過比較含糊的概念,促進小組合作探討
對于答案有爭議的題目,此時,要將小組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通過有效討論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創建開放性問題,多重分析學習內容
開放性問題需要師生之間的配合,能從多方面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并通過小組合作共同解析實際問題,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體現“算法多樣化”的內容,就可以請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方法:你是怎樣想到這種方法的?你認為哪種方法最好,為什么?那么,小組同學就能通過協商,有效地對問題進行解析,最終得出正確的答案。通過小組之間的互動與交流能夠促進學生之間更好地合作學習,能讓學生通過在活動中的合作享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
四、結語
總而言之,通過近幾年對班級小組合作學習的創建,我深深地體會到,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通過小組的建立,釋放了學生的心靈,也緩解了由于老師對班級的直接管理所造成的學生心理的抵觸,讓學生通過小組來約束自己,能夠通過小組來解決自身的問題,讓學生在相互啟發中共同探究、理解知識、提高能力。
責任編輯:孫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