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晨
摘要:本文主要依托《高盧戰記》,從凱撒對蠻族人的評價、凱撒是否仁慈的探討以及凱撒與政敵的斗爭等問題著手,去分析凱撒的個人性格、寫作目的和方法。不管是對其勞苦功高的宣揚,還是對政敵們攻擊的描述,都明確了其寫作《高盧戰記》用于籠絡人心的目的,同時也還原了一個更為真實飽滿的人物形象。
關鍵詞:高盧戰記 凱撒
中圖分類號:K1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1-0198-01
一、凱撒對蠻族人的評價
凱撒對蠻族人的描寫不可避免地以羅馬人的思想觀念和視角出發,立足于成熟的農耕文明去看待原始的游牧文明以及初步的農耕文明。在凱撒筆下的蠻族人是為了成功能把自己的一切后路切斷的民族,凱撒對蠻族人勇武、抵制誘惑的描寫或許也可以看做是對羅馬人的一種提醒,即面對強大的對手,理應更加勇敢,并有頑強的意志支撐。
一方面凱撒認為蠻族人不及羅馬人文明。但蠻族人的勇猛使凱撒深為感嘆。在有著宣傳作用的戰記中描寫這點,凱撒應該也有一定目的。我認為是號召更多的羅馬人民加入羅馬軍隊,并表現得像蠻族人那樣勇敢,甚至遠超于他們。還有一點就是向羅馬人民說明,盡管他遇到的是這樣的敵人,但是依然可以憑借自己的軍隊打敗他們。這樣間接且自然地擴大了自己在羅馬人中的威望,縮小元老院,特別是政敵們在羅馬對他的污蔑所造成的不良影響。雖然狡詐多變,“但高盧人在爭取自由、恢復舊日的英勇善戰的聲名這件事上,是那么齊心”[1],而這樣團結的高盧人,和在羅馬國內混亂的政治局面形成強烈的對比。凱撒在寫下這段時,或許是在表達自己的不滿。
因此總的來說,凱撒不論是贊賞還是以不屑的態度去看蠻族人,最后他的情感還是歸于身為羅馬人的優越感上,對蠻族人的看法從根本上是以一種俯視的姿態審視而產生的。
二、凱撒的“仁慈”
在多次的戰爭中凱撒都標榜自己發動戰爭的正當性以及對蠻族人的仁慈。正所謂“作為一名杰出的宣傳鼓動家,他不喜歡歪曲真正的歷史事實,他所歪曲的只是一些動機、印象和影響之類的東西”[2]。比如凱撒發動對厄爾維幾人的戰爭是給出了其騷擾羅馬各盟邦的借口,接著以愛杜依人的請求和日耳曼人對羅馬名譽的損傷為由攻打日耳曼人,以不列顛人暗中援助高盧人作亂為由兩次出兵不列顛。這些理由能夠把未經元老院同意就發動戰爭的罪名撇清,也回擊了凱撒的政敵們的指控,爭取國內的支持者。在提到愛杜依人時凱撒經常使用“兄弟”“親人”等字眼,并把對其援助作為出戰的理由,給人以仁慈的印象。但是事實上并不完全如此。如果說這是為了獲取有實力的愛杜依人的支持作為自己的政治籌碼,那么那些幾乎不能給凱撒帶來政治利益的民族的遭遇則是悲慘的。如逃亡中的厄爾維幾人全部被殺死。而其余的厄爾維幾人則讓他們回到家鄉,并幫助其重建。這也絕不是凱撒的仁慈。因為“他所以這樣做,主要理由是因為他不愿意讓厄爾維幾人遷走后那塊地方空出來”[1]。事實上,凱撒“在肉搏戰中直接消滅了一百萬敵人,而被俘虜的人則遠遠多于這個數字”[3],這是凱撒在征戰高盧不到十年的時間所取到的成果。
因此凱撒對蠻族人的仁慈總體上來說不是出于真心,而是有一定的政治目的。而對于不會起重要作用的小的部族,或者是有著極大可能再次反抗的部族,則是采用果斷且血腥的處理方式。對于凱撒仁慈的品質,西塞羅的看法或許更加獨到:“他能理解在愷撒那和善快樂的外表下所隱藏的堅強品格,他因此而感到恐懼,就像是一個人對表面微笑平和的大海的恐懼一樣”[3]。
三、凱撒與政敵的斗爭
對于元老院,凱撒的態度是不明的。他平淡地記述了元老院為勝利所辦的謝神祭。當蠻族人告訴他元老院暗中聯系,要求除掉凱撒時,凱撒也沒有表現出應有的的氣憤,只是將此事略過。這里就顯示了兩者之間微妙的關系。但是凱撒通過蠻族首領阿里奧維司都斯之口說出“如果他殺死了凱撒,就可以討好許多羅馬的顯貴和要人”[1],其實已經向世人展現他的政敵們居心叵測,和英勇作戰的自己形成強烈的對比。凱撒與其政敵的斗爭的表現在高盧戰記中有一個從隱晦到明朗的過程。這也反映了凱撒在面臨政敵一步步地逼近時,開始思考如何解決這個矛盾。他所要依靠的除了自己忠實的軍隊,就是廣大羅馬人民。而高盧戰記的寫作中對其英勇戰績、其飽受戰爭之苦時還要防范政敵的描述,則是凱撒想引起民眾關注,并且能夠因此形成支持自己的巨大力量。
四、結語
從凱撒對自己功勞的側面展現,看似仁慈但實際上卻是以利益為上的性格,側面、正面對政敵攻擊的描寫等,我們都可以看到凱撒的“良苦用心”。很多人都深陷進凱撒謙虛的描寫當中,認為他是一個極具美德的人。但是通過這幾方面對凱撒其人的展示,我們不僅得出一個結論——《高盧戰記》是凱撒用以籠絡人心的一種手段,同時也可以看到一個并非虛幻縹緲而是更為飽滿生動的人物形象。
參考文獻:
[1](古羅馬)凱撒.高盧戰記[M].任炳湘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199,24,37.
[2](英)格蘭特.羅馬史[M].王乃新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81.
[3] (古羅馬)普魯塔克.古典共和精神的捍衛――普魯塔克文選[M].包利民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375,365.
責任編輯:孫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