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搞個球,
裝下了花草世界......
移動的球形花園
在丹麥的哥本哈根,
一個滿身綠的球狀物,
成了城市街頭的新網紅,
它叫做Growroom,
沒錯,
宜家拿著這個綠球,
又出來搞事情了。
這不是什么街頭藝術,
而是宜家最新的黑科技,
號稱可以移動的花園,
有了它,
就如同有了自己的私家庭院。
說起庭院,
想必你們和樂姐一樣,
擠著上下班的地鐵,
心里向往的是花園點心下午茶,
但也只能想想,
畢竟謐境難尋,
囿于鬧市,草木稀疏。
家里擁有一方小院,
養花種菜、自給自足,
多少人為了這樣生活,
逃離大城市。
而現在,
宜家這個綠球簡直是大招,
不用逃,也能大隱于市。
這個可拆可組,
秒變回家中的移動花園,
可不是在陽臺上
擺幾盆綠植那么簡單。
球形“花果蔬菜園”,
通體木制,層層鏤空,
每層都能種上綠植蔬果,
中空的結構留出足夠空間,
能坐下來喝茶休息。
原來,
這是兩位丹麥建筑師
Mads-UlrikHusum、Sine Lindholm
和宜家合作設計的種植屋。
Mads-UlrikHusum
SineLindholm
作為業內炙手可熱的建筑師,
兩人操刀的大平米花園不計其數,
有時候也會審美疲勞,
大而美的花園我能設計出來,
那么局限空間的情況下,
我又能發揮到什么程度呢?
帶著這樣的想法,
二人開始了移動種植屋的構想。
外觀設計成球形,
是因為球體有種庇護感,
大到地球和宇宙
小到細胞和胚胎的聯想。
將球體平行切割,
形成了不同層,
這樣一來,
水和陽光都能到達
種植的每一株植物。
當人們走進這個種植屋,
就好像深入了一個綠肺當中,
在這里呼吸片刻,
天然的空氣凈化器有沒有!
把這個花園搬回家也不是難事
高2.8米,直徑2.5米,
一般家庭的空間,
裝下這個球綽綽有余。
而身為宜家出品,
這個花園自然僅靠
螺絲刀和錘子就可組裝。
全身只有17張膠合木板,
典型的宜家式組裝圖來了。
安裝起來也十分方便,
只需17個步驟。
一會功夫,
就能大功告成啦。
這個球形花園,
在著名的宜家未來生活
實驗室里孵化而成,
Space10,
號稱宜家版Google X.
占地1000平米,
屋頂插著酷炫的黑旗,
這個倡導環保低耗生活概念的地方,
產出了很多腦洞大開的玩意兒。
這個熱能收集餐桌,
無論是桌上的一杯熱咖啡,
還是餐桌的熱菜,
這桌子都能把能量收集起來,
然后為智能手機充電。
每天坐超過6小時,
死亡率上升40%,
為了提醒你多運動,
這把椅子會通過智能檢測,
當你運動量過低時,
會彈起把你“扔”下去。
這把智能座椅和智能手機、
或者可穿戴設備相連接,
以此來跟蹤你每天坐著的時間。
這種替代膳食的人工肉丸,
色彩豐富如糖球,
據說吃一顆頂一天的營養哦,
不過失去咀嚼食物的樂趣,
本吃貨還是要考慮考慮。
為了提醒你節約用水,
這個花灑可以實時監測水流,
當按鈕呈現亮紅色時
就表示已超過了計劃內的用水量,
感覺很適合我媽哦。
就是這樣一個
充滿創造力的實驗室,
以各種鬼點子改善了
我們的生活狀態,
也把自然重新帶回了城市。
在這個球形種植屋里,
主婦可以搞起家庭小農業,
瓜果蔬菜都能種一種,
種植技術熟練了,
還去什么菜市場啊!
喜歡園藝、花卉,
也能在這個球里大展拳腳,
和它比起來,
花瓶花盆都成了小打小鬧。
本來老老實實待在腳下的土地,
被360度卷成了球,
搬進了家,
從此,花園和菜地,
也能變成家里的家具。
當然,除了實用性,
種植球的顏值也很高,
如果你不想種菜了,
把泥土撤走,擺上書,
在里面喝茶看報,
花園甚至能秒變書房。
從用手機電能發熱煮火鍋,
以呼吁人們放下手機,
融入家庭交流;
到把攀巖融入家居設計,
提醒大家不要做宅男宅女,
要多運動保持健康;
再到現在,設計球形種植屋,
讓城市自給自足成為可能,
宜家的每一次頭腦風暴,
都充滿人性化的溫暖。
比起傳統農業用地模式,
這樣的種植屋,
能節省95%的土地使用,
雖不能大面積投放,
但足以改變家庭
的生活方式。
有人想要個大花園,
于是拼命掙錢買帶院子的大房子,
而有的人,
用想象力告訴你,
小家也能裝得下一片菜地。
決定做法的,
永遠都是想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