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

三星電子作為世界知名的消費電子企業,除了消費者熟知的智能手機、電視機之外,三星還擁有半導體、顯示面板在內的零部件業務。
數據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三星的芯片銷售額為135億美元,而長期霸占世界芯片市場的英特爾的芯片銷售額為142億美元,這就不禁給人一種三星芯片即將超越英特爾,成為世界第一芯片產商的感覺。
市場調研公司IC Insights發布報告稱,三星在2017年第二季度超過英特爾,成為全球最大芯片供應商,值得一提的是,自1993年躍居世界第一以來,英特爾的芯片霸主地位已經保持了近四分之一個世紀。
閃存價格持續升溫,三星芯片銷售額有望超英特爾
或許,英特爾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跟英偉達爭奪芯片市場這么多年,竟然被三星給偷偷地奪走了。
眾所周知的是,英特爾主要生產電腦和服務器處理器,在PC時代,英特爾也成為芯片業霸主。不過隨著智能手機時代取代了電腦時代,英特爾的電腦芯片已經成為夕陽業務,被三星電子超越在預料當中。
而三星之所以超越英特爾,一個重要直接原因是存儲芯片市場火爆,三星電子是全球最大的內存和閃存芯片供應商,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移動DRAM內存市場上,三星電子的份額已經達到創紀錄的64.5%,而且現在市場對 RAM 和閃存的需求增加,使得NAND 的持續短缺讓其價格一直保持在高位,目前兩類芯片價格上漲,拉動了三星的半導體收入。
據稱,2017年第二季度,三星電子芯片業務收入將實現149.4億美元,而英特爾的收入預計將只有144億美元。而在去年一季度,英特爾的芯片收入還比三星電子多出了四成,僅僅過了一年,市場格局就發生了巨變。
全球市場對于閃存的需求依然供不應求。統計數據顯示,在全球內存市場,三星電子占據了47.5%的份額,而在閃存市場占據了37.1%。
2017年,三星電子半導體收入將超過英特爾,成為年度霸主。另外,兩家巨頭的芯片收入都有望超越600億美元。
對此,美國權威計算機專業雜志PCMag認為,這可以歸功于中國消費者。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開始購買高端設備,這些設備恰恰需要記憶芯片。而三星的芯片賣的多而且賣得貴。
中國市場成為各大芯片主戰場
很難想象,中國對芯片的過度依賴,反而成為了三星芯片超過英特爾的一個重要環節,而巨大的需求,讓中國市場也成為了各大芯片廠商競爭的主戰場。
據報道,以官方的統計數據為藍本進行計算,中國芯片進口的花費已經連續兩年超過原油,過去十年,累計耗資高達1.8萬億美元。即便按照較低的匯率折算,也已經遠超10萬億元人民幣。
中國的芯片需求占全球市場份額的比重超過四成,但近九成需要進口。過去幾十年,中國一直力圖在芯片領域謀求突破,但至今產業的主導權和大部分行業利潤仍然掌握在跨國公司手中。
美國芯片巨頭高通近六成的收入來自中國,去年,曾經被給予厚望的集成電路(芯片)企業——大唐電信陷入巨額虧損,金額高達17億。
中芯國際等中國芯片制造企業市場份額開始擴大,但仍遠不能與臺積電等巨頭抗衡。
寫在最后
此次三星有望挑戰英特爾的霸主地位,我們應該表達祝賀,但是通過這個事件,我們也應該看清兩個問題:
首先,就是中國的芯片問題,創新作為第一生產力,我們不應該過度的依賴進口芯片,因為這樣對國內的企業的發展非常不利,主動權永遠掌握在對方手里,始終看對方的臉色行事,并不是一個長久之計,我們應該致力于發展屬于自己的“中國芯”,擺脫依賴。
第二,就是英特爾的芯片業務已經陷入了前途危機中。英特爾錯過了智能手機時代,由于無法和高通聯發科爭奪市場,英特爾已經停止了手機處理器的后續升級,主動退出了競爭。英特爾布局了很多新興業務,渴望物聯網、智能家居、汽車、自動駕駛等芯片能夠彌補電腦芯片的萎縮,雖然這些新興業務啟動緩慢,收入微小,目前遠遠無法成為芯片領域支柱性業務,但是仍是可期的選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