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3月20日,我國博物館行業第一個全國性法規文件《博物館條例》正式實施,出臺了一系列有利博物館發展的舉措。眾所周知,博物館既是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同時也是增長知識、開闊眼界的休閑場所,與民眾的文化生活密切相關。因此,《條例》一經出臺,立即引發各界熱議。5月21日,國家文物局副局長、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宋新潮做客中國經濟網“文化名人訪”詳細解讀這一條例,并表示此條例出臺展現了國家要鼓勵博物館事業發展的意圖。
出臺條例的意義
之所以叫《博物館條例》,而不是《博物館管理條例》之類的,這就說明了國家是要鼓勵博物館事業發展。
——宋新潮
據了解,近年來,中國的博物館事業發展迅速,據最新統計,目前博物館有4510家左右,與上一年相比增加了345家。在這十年間,我國幾乎每年增加100個博物館的增長幅度,在世界范圍內也是增長最快的一個國家。宋新潮認為,《博物館管理條例》最重要的意義,就在于中國博物館蓬勃發展的時候,如何去規范它,使它更專業化;同時在社會上發揮巨大的文化作用。“這個是《博物館條例》公布最核心的部分。”宋新潮說。
給非國有博物館帶來春天
條例中明確了國家對非國有博物館的各種支持,宋新潮表示在享受支持的情況下,希望能夠調動非國有博物館的積極性,促進他們的發展。
近年來,多地非國有博物館數量猛增,據統計,目前,全國博物館總數4000多家,其中非國有博物館811家,占比19.5%。但缺乏良好的運營保障機制,藏品奇葩、無證經營、監管缺位等問題,成為困擾一些非國有博物館發展的阻力。場地設置,硬件設備,人員費用,對很多非國有博物館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開支和問題。
“未來對于怎樣規范管理,如何發揮藏品、文物的作用,實際上對于非國有博物館,會提出同樣的要求,或者說可以調動一定的積極性。” 宋新潮如是說。
推行博物館理事會制度
在條例中還明確提出建立博物館理事會制度。什么是博物館理事會制度?對博物館的建設發展有什么好處呢?宋新潮指出,推行博物館理事會制度其實就是鼓勵社會參與博物館的建設、管理、監督,并且使之形成制度化。
宋新潮說,推行博物館理事會制度也就是要求全社會參與到博物館中來。“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講,在博物館經費方面,也同樣需要社會的一種支持,這樣才能把博物館事業辦得越來越好。”宋新潮如是說。
同時,他表示,在我國推進博物館理事會的建立,可謂是一種制度創新,由此可能產生一些挑戰乃至沖突,需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和應對措施。
明確博物館教育職能的重要性
在此條例當中,再次明確強調了博物館的教育、研究和欣賞的這種功能,并且把教育放在了首位。宋新潮介紹,目前,政府跟學校、教育部聯合推動,按照教育資源去設計博物館教育的方案,讓更多的學生走進博物館,發揮博物館在未成年人教育方面的作用。他認為,博物館教育更加具有針對性,、時效性,可以讓與未成年人參與其中。
此外,宋新潮指出,政府還要跟其他一些組織,社會組織進行合作,讓更多的人走進博物館,能夠給大家提供一個終身教育的課堂,不光是學知識,更多的時候體現了一種欣賞的意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