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陳代軍
強基固本助發展 民心黨建貼民心
—— 銅仁市實施“民心黨建”工程助力脫貧攻堅
文_陳代軍
銅仁實施“民心黨建”工程,推動基層服務型發展型黨組織建設和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為奮力譜寫多彩貴州新未來的銅仁篇章激發了組織活力,凝聚了發展力量。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近年來,銅仁市緊緊圍繞脫貧攻堅“第一要務”,不斷探索、創新“民心黨建”工程,有力推動了基層服務型發展型黨組織建設和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為奮力譜寫多彩貴州新未來的銅仁篇章激發了組織活力,凝聚了發展力量。
實施“民心黨建”工程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黨建思想的重要舉措。實施“民心黨建”工程,立足于脫貧攻堅同步小康和密切黨同人民群眾“魚水”關系的目標定位,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價值取向,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黨的執政使命,做好抓基層、打基礎工作的戰略重點。
實施“民心黨建”工程是創新群眾方法助力脫貧攻堅的有效途徑。實施“民心黨建”工程,就是不斷加強基層基礎工作,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及廣大黨員干部、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的主觀能動性,著力打造一支善創新、搶機遇、干實事、敢擔當、抓落實,懂得群眾工作方法,會做群眾工作的干部隊伍,切實發揮基層組織作為黨建脫貧的重要力量,把基層組織建設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斗堡壘,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輸不起的攻堅戰提供基礎性的政治保障。
實施“民心黨建”工程是推進服務型發展型黨組織建設的具體體現。當前,銅仁與全國全省一樣,經濟社會改革已進入深水區,許多改革發展穩定舉措直接關系群眾切身利益,黨建工作無一例外隨著經濟社會結構的不斷調整和轉型而面臨著新情況新問題,這就更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和服務功能。而“民心黨建”工程恰逢其時地擔負起全市基層組織建設重任,成為順應時代要求和群眾期盼的有力之舉,也是踐行黨的根本宗旨和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具體體現。
扎實推進“扎根基層貼近民心、建強堡壘凝聚民心、同步小康永固民心”的“民心黨建”工程,重點在服務,核心在發展,關鍵在落實。2013年以來,以“十二項”重點工作為突破口,積極發揮“干群連心室”作用,推廣手繪“民情地圖”,建立“民情大數據”,夯實“細胞工程”,深化“支部聯建”,踐行“楊再煉工作法”,切實增強了“民心黨建”工程內涵。
扎根基層,傾聽群眾聲音,貼近民身贏得民心。創建“干群連心室”,把聯系服務群眾的“第一辦公室”推進到了群眾家門口,使“干群連心室”真正成為收集民情民意的第一陣地,化解矛盾問題的第一現場,服務人民群眾的第一平臺,干部成長鍛煉的第一搖籃,暢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建立了便民利民服務中心,實行一站式辦理、一條龍服務;推行村干部輪流坐班和群眾事務代辦制,實現一般事務不出村、化解矛盾不出村、落實惠民政策不出村。開展“三個開刀”專項整治行動,切實改變干部作風,推動社會公平正義。
建強堡壘,搭建服務平臺,促進發展凝聚民心。加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建設。堅持配發展型基層黨組織班子和選發展型基層黨員、干部的鮮明導向,使一大批優秀黨員、干部進入了基層黨組織班子和培養選拔視野。大力實施“一村一名大學學歷黨員工程”,注重將農村知識青年發展為黨員,條件成熟的及時選拔進村“兩委”班子。完善基層黨組織預警機制。按“很好、好、較好、一般、差”五個等次,制定黨組織分類考核標準,對黨組織運轉情況進行量化,設置運轉情況預警線。創新民主管理,全面推行黨代會常任制,全面完善黨代表參政議政的內容和形式。積極推行黨內評、群眾評的黨員民主評議“雙評”制度,黨員合不合格由群眾來評判。探索推進“一核為主·多元共治”的社區治理模式,構建多元主體共聯、多元平臺共建、多元組織共商、多元資源共享、多元服務共擔的新型社區治理體系,實現基層黨建與社會治理共促進,有效破解社區治理難題。
同步小康,共鑄理想信念,成果共享永固民心。在決戰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進程中,將“民心黨建”工程、脫貧攻堅與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建立民情大數據,對各村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同步小康指標體系進行定位分析,明確村級同步小康的總任務和總目標,確保同步小康永固民心。全市融資200億元投入脫貧攻堅,按照“真情實意、真金白銀、真抓實干,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因戶施策,定點幫扶、定責問效、定期脫貧”的工作要求,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干部“蹲點包村”,實現貧困村定點包干全覆蓋。通過實踐,“民心黨建”工程獲得了第三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優秀案例獎,其子課題《貴州銅仁市探索關愛留守兒童服務體系》《貴州銅仁市探索鄉鎮管理大部門制改革》《銅仁市“三個開刀”破解三大頑疾》入選中央改革辦《改革案例選編》。“民情大數據”和“民情地圖”的建立,得到了國務院扶貧辦的高度評價和認可,為精準脫貧建檔立卡提供了借鑒,并得到《人民日報》《焦點訪談》欄目等中央媒體的廣泛關注,密切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實現了“鼠標一點,民情盡顯”的管理格局,切實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最后一步路”的問題。
銅仁市在實施“民心黨建”工程的生動實踐中,不斷拓展其內涵外延,激發了發展活力、推動了脫貧攻堅、夯實了基層基礎。

作者(中)在思南縣邵家橋鎮漁溪溝村走訪“民心黨建”工作(銅仁市委黨建辦供圖)
通過“民心黨建+改革創新”激發活力。創新不僅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力量源泉。結合銅仁實際,創新推進“民心黨建+‘三社’融合促‘三變’+春暉社”農村綜合改革,以“民心黨建”為引領,農民專業合作社、供銷社、農村信用社(社員股金服務社、農村資金互助社)“三社”融合為抓手,充分依靠市場作用,推動資源、資產、資金要素聚合,發揮“春暉社”的社會推進作用,激發農村綜合改革活力,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針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體量大、難監管等問題,創新推進“存量分類建、增量有序接、變量科學管”的“三量”管理改革,著力提高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科學化水平。
通過“民心黨建+金融扶貧”助力攻堅。創新工作機制,運用“民心黨建+信合+精準脫貧”的模式,拓展金融服務精準脫貧空間,創新黨建、信合多維發展的模式,構建立體式全方位的金融扶貧體系,切實加大對貧困村貧困戶的培訓與金融扶持力度,適應黨建及農村金融工作的新形勢新要求,使“民心黨建+信合+精準脫貧”成為貼近基層、凝聚民心、盤活資源的有效載體,成為推動農村及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和助推精準脫貧的新型模式,使“民心黨建”贏得民心。
通過“民心黨建+問題導向”強基固本。以問題為導向,按照“一年集中攻堅,兩年鞏固規范,三年全面提升”工作思路,緊緊圍繞“全面提升基層黨建科學化水平”總體要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強勢補短、消除痛點,繼承創新、統籌推進”工作原則,實施“強基固本三年攻堅行動”,努力實現全市黨的基層組織“隊伍強、責任強、服務強、發展強、保障強”的工作目標。全面推進“兩學一做”常態化、民心黨建品牌化、村干報酬規范化、鄉村治理模式化、集體經濟實體化、支部建設標準化、黨建研究定期化的銅仁實踐,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作者系銅仁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責任編輯/顧海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