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當代貴州全媒體見習記者 馬 丹
青山村:鄧躍和他的“蜜蜂王國”
文/圖 當代貴州全媒體見習記者 馬 丹

鄧躍的養蜂場
6月13日,在畢節市金海湖新區響水鄉青山村鄧躍的匯躍實業養蜂場,一排排蜂箱整齊排列,蜜蜂飛個不停。
鄧躍早年離開家鄉在外闖蕩,在珠海經營一家假發公司。前些年他回家鄉投資,把假發分廠開到了畢節,并看中了養蜂產業,在老家養起了蜜蜂。
青山村轄12個村民組,現有844戶、人口2650人,屬二類貧困村,其中貧困戶184戶548人。2016年,全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60元。
青山村委會副主任鄧生云說:“青山村有養蜂的傳統,村民在房前屋后都會放上幾只蜂桶,每年收取一些蜂蜜供自己食用或饋贈親朋,由于養殖方法傳統粗放,品質標準不一,沒有成為當地的致富門路。如今鄧躍將土蜂養殖進行規范化,前景看好。”
鄧躍告訴記者,蜂蜜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尤其是在農村養殖的蜂,蜜粉源多樣,營養價值高,有保健作用,特別是秋蜜,屬于百花蜜,還有藥用價值。這次在村里示范養殖,就是想帶領更多村民養蜂致富。
今年4月,鄧躍成立畢節市匯躍農業科技實業有限公司。前兩天附近村子來買走40箱蜂,總共賣了5.2萬元,首單生意讓鄧躍嘗到了甜頭。
目前,鄧躍的蜜蜂養殖場有500箱蜂,在當地雇了5名工人,同時生產蜂箱還解決了村里3名木匠的就業。兩名養殖員每人有保底工資1500元,還有10%的利潤分紅。
“我們做蜂箱,按照每個35元算,一個人一天可以做七八個,一天有250元左右收入。”蜂箱加工間的木匠鄧明說。
為了幫助更多村民脫貧致富,鄧躍手把手對一些愿意養蜂的村民作免費技術培訓,并給他們提供蜂種和技術指導。蜂蜜如果賣不出去,他按照市場價回收。
目前,青山村有35戶已報名參加養蜂技術培訓,其中大部分是精準扶貧戶。附近幾個村莊有100多農戶也在鄧躍處報了名,希望學習養蜂技術。
“對于一些缺乏勞動力的家庭,養蜂是很適合的產業?!编囓S說,“每個農戶只要養兩三箱,一年就有五六千元的收入?!?/p>
目前,鄧躍掌握了人工培育蜂王的技術,設有專門的養蜂培訓教室,售賣蜂種和蜂箱,并打算做蜂蜜茶、蜂蜜酒、蜂蜜飲料等深加工產品。
“下一步,我們打算整合資源,投資建設蜂產品加工廠,幫助村民加工、包裝、貯藏、銷售蜂蜜,解決蜂農的后顧之憂,激發他們的積極性,讓蜂農過上更加甜蜜的生活。”展望未來,鄧躍信心滿滿。(責任編輯/李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