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呂 躍 江婷婷 劉 悅
激發煤炭經濟新活力
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呂 躍 江婷婷 劉 悅
貴州作為南方唯一的產煤大省,煤炭工業為貴州發揮國家南方重要能源基地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5月23日,全省能源工業轉型發展工作會議在貴陽召開。省委副書記、省長孫志剛在會上強調,貴州要搶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大機遇,強力推動能源工業特別是煤炭工業淘汰落后產能、加快轉型升級、實現脫胎換骨改造,加快建立能源工業運行新機制,大力構建現代新型能源工業體系。
貴州素有“西南煤海”之稱,煤炭資源儲量在500億噸左右,總量超過南方12省(區、市)煤炭資源儲量的總和,位居全國第五位。作為南方唯一的產煤大省,煤炭工業是貴州能源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6年,貴州省能源工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7.4%,其中煤炭工業占比高達16.7%,電力占10.7%。與此同時,全省累計向外銷售煤炭5.4億噸,外送電力5000多億千瓦時,為“西電東送”戰略的實施提供了保障,為貴州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能源工業是貴州經濟發展的基礎工業和支柱產業,在全省的經濟版圖中發展地位突出,煤炭、火電等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為貴州經濟社會持續穩步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盤江集團是中國長江以南最大的煤炭企業,盤江礦區煤炭資源儲量豐富,品種齊全,煤質優良,低硫煉焦煤被譽為“天然精塊”。作為省內最具代表性的大型煤炭企業之一,“十二五”以來,盤江集團堅持創新驅動,通過產業升級,變革煤炭開發方式,變物理開采為化學開采,探索實施煤氣共采和煤層氣地面抽采技術,增強發展后勁、推進可持續發展。
“煤炭作為傳統能源產業,許多煤炭企業面臨著附加產值長期固定不變的瓶頸。” 盤江集團的母公司盤江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周炳軍說,盤江集團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延長煤炭利用產業鏈,通過洗選工藝,提高煤炭附加值,突破了瓶頸;通過加強與焦化、電力、建材等下游企業合作,穩定煤炭市場。
此外,盤江集團經過多年的探索,成功開發利用威脅煤礦安全生產、導致溫室效應的煤層氣(瓦斯),變“害氣”為“福氣”。
2008年,盤江集團成立了煤層氣開發利用有限公司,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瓦斯發電、余熱利用、瓦斯提純、裝備制造等煤層氣綜合開發利用全產業鏈,擁有低濃度瓦斯發電站32座,發電機組184臺,裝機規模10.64萬千瓦;累計利用瓦斯6.45億立方米,發電19億千瓦時,供應礦區熱水355萬噸,節約標煤21萬噸。
其中金佳低濃度瓦斯提純利用工業化示范項目,被國家發改委列為清潔發展機制項目。低濃度煤礦瓦斯發電項目成功注冊聯合國CDM(清潔發展機制)項目,簽約貴州首單CCER(國內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交易。從2012年至今,累計利用257萬噸碳減排量,在國內外市場換回近2000萬元收益。
2008年至2016年,僅瓦斯發電一項累計實現營業收入8.3億元,利潤總額1.99億元,上繳稅費1億元,累計為煤礦增收和節約支出近5億元。
“公司由傳統發電企業實現了向集煤炭洗選、發電、焦化、建材等幾大板塊的轉型升級,產品由單一的發電增加到現今30余種。這都得益于‘煤電化建’一體化循環經濟項目的順利落地。” 貴州黔桂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周順全感嘆。
2010年以前,黔桂公司是以原煤為原材料的單一發電型企業,低利用率和高成本成為其發展壯大的掣肘。直到2012年,由貴州、廣西兩省共同投資120億元的“煤電化建”一體化循環經濟項目建成投產;項目實現了從煤炭洗選、發電、煤焦化和化產品精深加工、廢水、廢氣、廢渣及廢熱回收等資源綜合利用,有效提高了原煤利用,降低能耗和成本。
依照“煤電化建”循環經濟的發展,黔桂公司在短短兩年時間里形成了集原煤分級利用、焦炭熱量回收、粗苯精深加工、煙氣脫硫脫硝和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等10條循環經濟產業鏈,有效拓寬了產品領域和產業結構。
“2016年,項目實現總產值51億元,上繳稅費1.8億元。”周順全說,通過發展循環經濟,黔桂公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煤電焦氣化材”一體化產業鏈,真正把煤炭資源“吃干榨盡”,放大了經濟效應。

盤江集團旗下貴州煤層氣開發利用有限公司瓦斯提純廠(盤江集團供圖)
同時,黔桂公司還參與房地產開發,參股貴州首黔資源開發有限公司、貴州松河煤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已從單一發電企業發展成為集發電、煤焦化、水泥建材等為一體的多元化企業,真正實現了轉型升級。
發電產業方面,黔桂公司在原5臺20萬千瓦火力發電機組基礎上進行“上大壓小”改建,建成2臺66萬千瓦超臨界火電機組。煤焦化產業方面,建成投產200萬噸循環經濟型煤焦化項目,配套年產360萬噸選煤、5萬噸苯加氫、干熄焦及2臺20兆瓦余熱發電、12萬噸焦爐煤氣制LNG裝置。此外,公司已建成年產600萬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30萬方加氣砌塊等新型墻材生產線,實現公司發電固體廢棄物粉煤灰、脫硫石膏綜合利用率達85%。
2016年,全省電力產業總體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支撐工業的快速增長。全年工業增加值完成421.21億元,同比增長9.8%;全年統調發電量1438.0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8%,其中,火電發電量922.2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1%。從用電量來看,省內大工業用電量強力反彈,從1月的負增長18%到12月底的增長21.7%,帶動貴州電網省內售電量890億千瓦時。
在全省工業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能源市場的穩定與否至關重要。
5月初,省經信委、省能源局等部門聯合頒布的《貴州能源工業運行新機制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確保2017年全省原煤產量不低于1.2億噸,2020年力爭達1.9億噸。《方案》還指出,要進一步打通煤電一體化產業鏈,提高能源工業整體防風險能力,做大做強能源工業,促進煤炭企業均衡生產,確保電煤供應穩定。為了每年汛期(6月至9月)用電安全,開展季節性電煤儲備,儲備目標為400萬噸至600萬噸。
為了加快能源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優化能源結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發揮國家南方重要能源基地的作用,促進貴州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5月8日,省發改委和省能源局發布了《貴州省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了全省能源發展的方向。要努力構建具有貴州特色的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為貴州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規劃》指出,推進大型煤炭基地建設,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推進大型現代化安全高效礦井建設與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深化資源整合和技術改造并舉,提高產業集中度,實現生產結構的調整,到2020年,形成全部礦井為30萬噸/年及以上,基本實現機械化開采、全面實現智能化控制、穩定保障電煤供應和其他用煤需要、符合集約安全高效綠色要求的現代煤炭工業體系。大中型礦井產能占80%以上,力爭單一煤礦主體企業集團規模達到300萬噸/年以上。(責任編輯/蒙 珺 岳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