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楊 樺
學塘約窮則思變 謀農村脫貧攻堅
文_楊 樺
“塘約道路”是集體所有制得到鞏固后,基層黨支部領導作用迅速有效發揮,積極探索出的保障每一個農民切身利益的同步小康之路。
“三農”問題一直是農村綜合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和核心內容,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引領始終是加快“三農”發展的根本保障。
安順市塘約村從昔日的窮山村變成如今的經濟強村,實現了從國家級二類貧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嬗變。在筆者看來,“塘約道路”是集體所有制得到鞏固后,基層黨支部領導作用迅速發揮,走出的保障每一個農民切身利益的同步小康道路。
塘約村能迅速成為中國農村綜合改革的一個樣本,有其獨特的經驗和做法,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關鍵。
關鍵是黨建引領,這是凝聚人心促進發展的有力武器。“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塘約村突出黨建引領,夯實基層基礎,將村黨總支劃分為3個網格黨支部和1個合作社黨支部,在11個村民組建立11個黨小組,推行“支部管理全村、村民監督黨員”,實行“三級”考評和“三方”監督機制,對黨員干部實行“積分制”和“駕照式”管理,對拉幫結派、作風不良、黨性原則不強的黨員,勸其退出黨組織,鼓勵有大局意識、辦事公道、作風正派、致富能力強的有志青年加入黨組織,為黨組織注入新鮮“血液”,為基層黨組織培養“接班人”,切實提升了基層組織的戰斗力和執行力。

楊樺(中)到織金縣八步街道阿作村了解脫貧攻堅工作情況(織金縣委辦供圖)
關鍵是盤活資源,這是催生農村發展動力的最強活力。為解決農村資源沉睡、違規占地等問題,塘約村對全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集體土地所有權等“七權”進行精準確權,抓好農村各類資源確權、賦權、易權“三權”改革,建立健全土地儲備、產權評估、利益共享、風險保障、金融支撐等配套措施,探索“3+X”信貸模式,引導農村經濟組織、公司、專業大戶、農戶等產權主體通過各類產權抵押擔保貸款,破解了現代農業發展的資金瓶頸。“七權同確”不僅激活了農村資源資本、資產,更鞏固了農村土地集中所有制的基本制度。
關鍵是村社合一,這是強弱聯合共同富裕的重要載體。塘約村按照“村社一體,合股聯營”的思路,成立了村集體所有的“金土地”合作社,采取“黨總支+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組織村民用承包土地入股合作社,把全體村民重新組織起來,實現合股聯營、合作生產。合作社內部組建了婦女創業聯合會、紅白理事會、勞務輸出公司、建筑公司、運輸公司、農業生產等專業團隊,建立香蔥、辣椒、蓮藕、綠化苗木等種植基地,并實現了全體村民股東化,將經營所得收益進行分成,確保農戶務工所得收入每月不低于2400元。同時,有效解決了農村青年、婦女及貧困戶就近就業問題,把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聯合起來,形成村集體、合作社、農戶強弱聯合的共同體。
關鍵是村民自治,這是提升農村治理水平的有效方法。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農村陳規陋習,塘約村堅持村民自治,頒布村規民約“紅九條”,凡是違反者,經村民代表大會認定,就被列入“黑名單”進行為期三個月的考察管理,考察期間不予辦理任何相關手續,不予落實國家任何優惠政策,待考察合格后,方可恢復其權益。同時,該村成立了由寨老、鄉賢、村干部、村民代表等為主體的老年協會、紅白理事會,公平公正公開監督并執行“紅9條”。這不僅樹立了村規權威性,還使群眾樹立了勤勞致富、自尊自強、文明進步等新觀念,堅定了用自己的雙手建設“業興、家富、人和、村美”幸福家園的信心。
在織金縣,與塘約村擁有類似交通區位、資源優勢的村不在少數。學習塘約,就是要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以思變之精神推動貧困村加快脫貧攻堅步伐,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把黨的建設作為加快脫貧攻堅的重要引領。只有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班子,才能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農村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織金縣要繼續深入推進基層黨建駐村幫扶工程、“領頭雁工程”、典型示范引領工程、集體經濟“空殼村”清零工程、黨內激勵關懷工程、農村基層組織服務體系“溫馨工程”、黨員素質提升工程“七大工程”,向軟弱渙散村精準選配駐村干部、選任村黨支部書記,加快后進村黨組織整改提升,抓實村“兩委”班子建設,推動基層黨組織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
把“村社合一”作為加快脫貧攻堅的有效途徑。改革出動力、出生產力。敢于先行先試是畢節試驗區精神所在,要把農村綜合改革作為破解農村機制不順、體制不暢、政策不活的有效“良方”。為充分借鑒塘約成功經驗和發展模式,織金將以基層組織建設為核心,以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為重點,以農村“三變”改革為抓手,以加快發展產業為載體,采取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村“兩委”主抓、合作社運營、群眾參與的發展方式,在全縣32個鄉鎮(街道)形成“村社合一、合股聯營”改革發展模式。
把產業發展作為加快脫貧攻堅的重要支撐。沒有產業帶動,貧困群眾就很難穩定脫貧致富。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圍繞科學治貧、精準扶貧、有效脫貧,立足各村資源條件、產業基礎,積極引進農業龍頭企業,堅持走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道路,圍繞實現生態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旅游價值最大化目標,采取財政投入、社會投入、農民入股等方式,以馬鈴薯、高山冷涼蔬菜、生豬養殖和肉牛養殖為主攻產業,同時多元化發展精品水果、茶葉、中藥材、烤煙、黑山羊等地方特色優勢產業。借助全國工商聯、廣州花都區等幫扶平臺,引導農業龍頭企業按照“村企聯動、整村推進”模式,把集“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建在村、發展在村,有效解決農產品市場終端問題。
把村民自治作為加快脫貧攻堅的關鍵抓手。村民自治組織是農村政權組織的最小單元,建設農村基層政權,實現農村穩定發展,就必須采取強有力措施強化綜合治理,推進村民自治。突出村民治村、管村的主體地位,把實施“村社合一、合股經營”改革工作與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同規劃、同部署,善于發揮鄉賢寨老在調解糾紛、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等方面的威信作用,共同管好村級事務。通過村“兩委”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引導群眾積極參與村級事務,監督村支“兩委”工作,監督村集體資金使用,建立群眾考核支部和評價黨員干部的任期“記功”考評辦法,實行“積分制”和“駕照式”管理,督促支部履行職責,監督黨員履行義務。結合實際制定完善村規民約,建立不守信“黑名單”制度,依托村民共治,將規定的執行與享有的榮譽及優惠政策等權利掛鉤,提升村莊治理水平,營造和諧穩定的農村環境。
把實干擔當作為推進脫貧攻堅的有力保障。“塘約道路”是靠干部的實干作風和擔當精神干出來的。學習推廣“塘約經驗”,需要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班子,需要有一批開拓創新、敢想敢干、苦干實干、敢于擔當的“領頭雁”,需要一支能打硬仗、善打大仗的黨員隊伍。要堅持以實干的作風、苦干的精神、擔當的勇氣,扎實把“三權”促“三變”“村社一體、合股聯營”等各項改革落到實處。要扎實抓好效能建設,提升干部執行、落實力,通過評選“最美支書”“最美帶頭人”“技能標兵”“產業明星”等活動,大力弘揚“敢為人先、敢于擔當、敢于亮劍”的時代精神,真正做到敢擔當、不亂擔當,善作為、不亂作為。要建立“馬上就辦、辦就辦好”工作機制,著力打造一支苦干實干、敢想敢干、干就干成的基層黨員干部隊伍,持之以恒地抓落實,真抓實干促發展。要通過思想大解放、觀念大更新、作風大轉變,激發黨員干部以舍我其誰的魄力、爭創一流的標準、奮發有為的狀態,主動接受挑戰,大膽開拓創新,凝聚干部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實現織金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作者系織金縣委書記 責任編輯/李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