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郎艷林
文化引領黔茶出山
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郎艷林
作為“黔系列”的一份子,黔茶將樹立貴州茶產業統一形象,“將茶產業發展進行到底,使茶文化成為貴州新優勢”,實現“以茶興業、以茶惠民、以茶養文”目標。

湄潭中國茶海(貴州圖片庫供圖)
“高山云霧出好茶?!辟F州是全國唯一兼具“低緯度、高海拔、寡日照”條件的原生態茶區。茶圣陸羽在《茶經》中記載:“茶生思州、播州、費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極佳?!惫糯乃贾?、播州、費州、夷州就是指今天的遵義、銅仁等地。
1980年,科研人員在貴州省晴隆縣發現一顆茶籽化石,經鑒定,確認為四球茶籽化石,距今至少已有100萬年,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最古老的、唯一的茶籽化石?!斑@證明了茶樹起源于中國西南?!辟F州省政協秘書長李月成說,如果利用得好,就會給貴州人民造福,助推茶產業發展。
悠久的黔茶歷史,孕育了豐富多彩的黔茶文化。在石阡,隨便走進一戶仡佬族人家,就能品嘗到地道的“罐罐茶”;在威寧,一個小砂罐、一個小水壺、幾個烤茶杯,“烏撒烤茶”香味四溢;客來敬茶、捂碗謝茶、說親茶、洞房茶、祭祖茶……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間茶禮茶俗,衍生出多彩的茶文化。
近年來,貴州明確以發展“綠茶為主體,其他茶種為輔助”的茶產業發展方向;2014年,省政府出臺了《貴州省茶產業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年)》,從品牌創建、市場拓展、加工升級、基地提升、質量保障、科技創新、金融服務和文化宣傳等多個方面入手,致力發掘和培育茶葉品牌優勢;每年舉辦一屆的“茶人會”,將種茶、采茶、制茶、泡茶、品茶的能工巧匠匯聚一堂,同品貴州茶,共論發展道。
一系列發展政策,助推黔茶步步崛起。去年底,貴州茶園種植面積達到696萬畝,產量28.4萬噸,綠茶產量排名全國第二位,全年產值299.8億元,綜合產值502.2億元,茶葉產量、銷量均實現20%以上的增長;“貴州綠茶”作為貴州大區域品牌獲得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為“貴州綠茶”做大做強、走向世界奠定了堅實基礎。
如今,茶產業已成為貴州重點優勢產業之一,更是多地助推脫貧攻堅的第一產業。今年前五個月,僅“都勻毛尖”茶產業就吸納5.4萬農村群眾就業,采青收入1366萬元,茶業園區人均增收一萬余元。
今年2月,貴州省委、省政府統籌25家省直單位,致力于把“黔系列”這一民族文化品牌打響做靚。作為“黔系列”的一份子,黔茶將樹立貴州茶產業統一形象,“將茶產業發展進行到底,使茶文化成為貴州新優勢”,實現“以茶興業、以茶惠民、以茶養文”目標。(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