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強

摘 要:通過典型案例,對軍用車載方艙的設計進行了分析和研究,主要對方艙布局設計、接口設計、供電設計等方面進行了研究。通過與用戶反復溝通和精心設計,充分考慮用戶的實際需求,注重人性化細節處理,使得方艙的設計既合理又方便用戶使用。通過研究創新,以期提高軍用方艙的設計水平。
關鍵詞:軍用車載方艙;布局設計;接口設計;供電設計
中圖分類號:U469.6+9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11.056
隨著裝備現代化的不斷深入,憑借其具有良好的機動性,車載方艙在各軍兵種戰斗、指揮、保障裝備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作為機動式的工作平臺,軍用車載方艙是電子設備和操作人員的載體,由于其內部空間有限,布局設計合理對于使用人員來說十分關鍵。考慮車量行駛在坑洼不平的道路上,各零部件之間的接口很容易松動,所以我們還要在有限的空間內、顛簸的環境下充分考慮接口設計的合理性。
1 方艙布局設計
1.1 方艙艙體結構設計
某方艙艙體采用大板結構,每塊板片(即方艙的6個壁)用鋼質型材作為骨架,方艙大板有足夠的剛度和強度,能滿足設備安裝和車載運輸環境的要求。板片合攏時,在板片端面之間焊接金屬彎角件,以保證板片之間的連接強度(剛性連接)。板片與板片的內、外拼角處安裝鋁包角,采用膠接加鉚接的方式,起到緊固、密封和裝飾的作用。方艙內澆注墨綠色防靜電地板,地板和艙底之間具有良好的泄漏靜電電荷通路,地板澆注時確保無雜質、氣泡。整個方艙外部采用林地南方夏季型迷彩涂料,便于叢林偽裝。
1.2 方艙內部布局設計
方艙內部采用分艙室結構,保證使用人員有安靜的工作環境。艙內距離前壁2 m處設置隔墻,將方艙分為2個艙室,分別為A艙室和B艙室,隔墻設置開門,便于2個艙室互通。開門設置成半開門的形式,門上部設置窗戶一個,便于觀察設備狀態;門下部設置風孔,便于空調回風。
1.2.1 艙門及窗戶設計
在方艙的后側設置艙門一個。門的有效尺寸(W×H)為
1 800 mm×800 mm,配有門鎖,門鎖采用三點式鎖緊機構,外把手加裝銅鎖,門鎖可靠,開、關門省力,滿足國軍標要求的解鎖功能和限位要求。艙門處安裝扶手,方便人員登艙。B艙右側和A艙室右艙壁設置外推式玻璃窗,可自然采光,艙內安裝推拉式防光窗簾,保證艙內燈光不外泄。
1.2.2 布線設計
艙內的線纜主要有電源線、地線、信號線。信號線有光纜、電話線、網絡線、串口線、視頻線等。艙內布線明暗結合,艙內空調、照明、風機電源線以及控制線走暗線,其他均走明線,明線裝在走線槽內。電源線纜和信號線纜分開布設,采用最短距離原則,防止干擾。
2 接口設計
該車設有2個接口窗,分別是電源接口窗和信號接口窗。電源接口窗設在A艙右壁中下部,接口窗在艙內配裝有金屬內罩,內裝電源濾波器和防雷過壓保護裝置,作為輸入交流電和輸出交流電的濾波和防雷裝置。金屬內罩與艙內壁接觸處壓有屏蔽密封條并涂適量的導電保護液。信號接口窗設在A艙左壁下部,接口窗在艙內配裝有金屬內罩,內裝信號防過壓保護裝置。金屬內罩與艙內壁接觸處壓有屏蔽密封條并涂適量的導電保護液。接口窗上的裝置板可以從艙外拆裝,便于維修。接口窗外蓋板具有鎖緊、開啟和限位支撐裝置,蓋板蓋緊有良好的水密性和光密性。接口窗開啟后,外蓋板有防水擋雨功能,保證在開啟狀態下不進水。
3 供電設計
3.1 用電預算
方艙內設備總額定功率是指在執行既定戰術技術任務時,艙內可能同時使用的設備所消耗的最大功率,它是車載方艙動力源設計的指導性指標。該方艙總額定功率見表1.
3.2 供電組成
該車供電方式分市電和自發電裝置供電2種方式。平時以市電供電為主,當市電無法接入時,可通過發電供給。外部電源出現故障時,通過車載UPS可持續供電15 min。A艙室內安裝UPS,艙內設備機柜、平板顯示器等通過UPS供電,空調、風機、照明等不經過UPS供電,由外部電源直接供電。
4 結束語
該軍用方艙在整體布局上引入了工業設計,充分考慮了人機工程,注重細節處理,提高了用戶體驗度。本文通過實際案例對以上各方面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可以為同類產品設計提供參考。方艙設計還存在很多待優化和創新之處,將在以后工作中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李中勤.移動指揮車系統的設計與應用[J].電訊技術,2006,46(2):129-132.
[2]王雪峰.新型輕便式車載電子系統的設計[G]//2012年電子機械微波及通信設備結構工藝學術會議論文集.哈爾濱:中國電子學會電子機械工程分會,2012.
〔編輯:劉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