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錦海
摘 要:如今,監理人才的諸備、監理行業的更新已經顛覆傳統意義上的舊有認知和陳舊觀念,急需復合型、一專多用的全能人才,要求其不但熟諳監理技巧,而且博聞強記,精通項目管理、成本控制、合同擬定、設計要領……集如此多的建筑領域專業知識于一身,更好地推動監理走向科學化、先進化、標準化和規范化。
關鍵詞:房建工程;監理人員;監管機制;信息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TU712.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11.104
在實踐的基礎上適度創新,是監理工作的需要,也是當前新形勢下建筑行業的發展需求。為了使工程建設總目標得以實現最優,各位監理同仁應追隨時代腳步,順應時代變化,及時反思、不斷完善,遵循建筑業的發展規律,接納科學、先進的監理方式,致力于監理事業,更好地效力大眾、服務社會。
1 形勢所趨,建筑監理工作應與時俱新
1.1 監理工作要滲透到工程的每個環節
監理人員接受委托后,工程馬上開工,造成監理人員對工程情況知之甚少,不利于監理工作的科學開展,尤其是對于技術復雜的大規模工程,更是影響巨大。為此,監理工作要滲透到工程施工的每一個環節,應該貫穿工程建設始終,切實發揮監理工作的作用,確保質量無差評。
1.2 監理職能應該緊扣“監督”二字
監理對工程質量安全實施微觀的監督管理工作,即“監督、檢查、驗收、評定”。作為公共利益和公眾安全的維護者,監理責任重大,不應該由業主委托,而應該由政府委托。
1.3 端正監理態度,明確監理職能
理順監理與業主的關系很有必要。從理論上講,監理與業主不存在利害沖突。但現在有很多監理公司與工程項目的建設方存在“姻親”關系,使監理效能失去說服力。為此,必須明確,監理工程師絕不是承包商的質檢員。
1.4 不可將監理和項目管理兩者混淆
監理必須實行強制性監理,強制性監理范圍不應被壓縮,反而應被擴大。只要涉及人民利益,不論規模大小,都必須進行監理,以確保交付使用的工程合格,即便發生自然災害,也是人們藏身的放心之地。而項目管理的核心要素是質量、范圍、成本、進度,實質是由市場決定的。
1.5 監理工程師是施工現場的唯一管理者
為了便于監理工作的順利開展,監理機構從大局出發,以“質量第一、服務至上”為宗旨。監理人員要處理好與業主的關系,對業主負責,取得業主的信任。
監理工程師應該是工程建設項目現場的唯一管理者。規范業主的行為,使業主轉變觀念,真正認識到監理工作的作用和意義,是確保工程建設項目順利進行的先決條件。
2 順應發展,推動監理持續改進
2.1 提高監理行業核心競爭力
在已確定的核心競爭力的基礎上,監理行業必須揚長避短,以維持行業的穩定發展。核心競爭力是監理企業獨占鰲頭、雄霸市場的成功利器,是令監理同仁望而興嘆、難以企及的專業高度,是讓競爭對手費盡心思想要掌握的制勝技巧。可以說,一個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一定是歷盡千帆仍勝券在握的市場健將,這位市場健將的背后,一定有足智多謀、武解六韜的出色團隊,這個出色團隊的精英成員一定通權達變、定力十足。筆者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幾乎所有優秀監理企業的員工都熱衷于挑戰,勇于破舊立新,愿意成為監理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從不跟風瞎鬧、隨波逐流,而是在監理領域創新、探索、學習,工作中是實足的拼命三郎,竭盡全力;功績后做隱者賢達,激流勇退。監理企業正是因為這群特殊優質人才的加盟,才合縱連橫,在監理市場馳騁自如。
2.2 加強監理的信息化管理
與時俱新、創新工作是監理工作的發展方向,監理行業應營造與之相對應的信息環境,實現市場主體和大眾對信息的共享,從而利于各界監督,提高對資質管理的透明度和監理實效。
兼聽則明。信息共享不僅尊重了大眾的知情權、監督權,還便于收集民意,將各個領域不同人士的想法、建議、創意及時搜羅在一起,廣開言路,博采眾長,發揮網絡無界的優勢。在網絡監理信息平臺,大家雖然不熟悉,但交流無礙,可就當下的焦點問題、監理關鍵、先進工藝、科學流程隨時探討,你一言我一語,熱火朝天,認真勁不亞于監理企業的監理例會。動用社會的力量開山拓路,監理企業必現乾坤。
2.3 取得法律授權,真正做到“創新”
對強制性監理范圍進行簡單的調整,并非實質意義上的“創新”。監理的真正創新,應得到法律授權,應當按法律程序進行,確保一切的與時俱新都在法制范圍內活動。為此,行政主管部針對監理存在的問題進行創新處理,落實到位。
創新需要創新者才思敏捷,不能異想天開、脫離現實,也不能只談構想不付諸行動。行勝于言,流于行式的創新類似于治標不治本,和換湯不換藥別無兩樣,真正的創新是與時俱進的標本兼具,從監理理念、監理手段、監理技巧、監理體制等方面進行突破、改制,最后在得到政府部門的“允諾”下,各方共享監理創新之后的繁花盛果。
2.4 提高監理能力,適應全方位需要
作為監理企業,不僅要配備工程技術人才,還要配備全能型管理人才,能勝任對合同、成本的管控工作。
筆者在長期的工作中經常會見到一些優秀的監理人員,他們不僅對監理專業知識爛熟于心,運用得當,而且知識面廣,對于相關的法律條文,聊起來也頭頭是道、條理清晰。如此超群出眾的人才,自然是各大監理企業的目標人才。正是這些人才,組成了企業的骨干力量,滿足了監理工作全方位的需要。
2.5 建立監理投入和監理費用的監管機制
很多監理企業在招投標期間,為得到監理業務而惡性壓價,導致企業利潤受“窘”。為了改變“窘”狀,監理企業會減少監理服務內容、減少監理設施投入,但是這些難以做到監管到位。對監理投入和監理費用撥付的監管,其實手段很多。甲方可監管監理投入,政府可監管監理費用的撥付,使監理職能履行得到較好的保障。
2.6 監理應該設立自己的體系
監理與施工單位是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他們之間不應該是共創關系。筆者認為,給監理頒發“魯班獎”不妥,監理應設立屬于自己的權威、專業的監理獎項,引導監理行業健康發展。
2.7 執行并落實總監理工程師責任制
在其位,謀其政。嚴禁總監理工程師一身多職,應建立總監理工程師動態管理數據庫信息系統,對總監理工程師定崗定位。另外,還應建立各級崗位責任制以及相應的考核制度,制止監理工作中敷衍了事、以假亂真。
建筑質量事關重大,監理要為建筑質量把關。監理人員作為監理工作的執行者、操作者,如果沒有責任加身,就如同虛設,無職業道德可言,是受建筑業詬病的,尤其對于總監理工程師,更是如此。因此,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要勝任這份工作,要全心全力回饋給這份工作熱愛和專注,這樣才無愧于總監理工程師這個職位。希望總監理工程師嚴于律己,身先士卒,為部門的工作人員做個好榜樣,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3 建議
技多不壓身,能者走遍天下。切實提高監理人員的安全責任意識和監理能力,增強監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促進現場監理工作科學開展。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監理不是簡單地在施工現場走一走,更不是隨便到工地各處轉一轉,而是肩負重任,全面監督、科學核查,不放過工程建設全過程中的任何細微隱患,講究方式方法,做到監理的標準化、先進化、科學化、規范化、合理化,為建筑工程質量保駕護航。
〔編輯:劉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