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是我們沿承了一代又一代的老傳統了,但是對于坐月子的觀點卻分成兩大派,年輕一派認為老傳統到了新時代,就得新事新辦,坐月子的作用其實是被夸大了;老一派則認為坐月子至關重要,月子“坐”得好,才能不留病。到底該聽誰的呢?
老理兒,有道理嗎?
“月子”,醫學上的稱呼為產褥期,即指胎兒、胎盤娩出后,新媽媽全身器官恢復到未孕狀態所需的時間,一般為 6~8 周,產褥期的前 30天最為重要,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坐月子”的時間。
老一輩人念叨的“坐好月子,才能不留病”,是有科學道理的。因為懷孕到生產,不僅消耗了新媽媽大量的體力,而且懷孕期間的身體機能,以及各個器官也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完全恢復。坐月子就是讓新媽媽的身體得到修復的最佳時機。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坐”好月子,才能更好地扮演母親這個角色。
給“老理兒”挑挑錯兒
雖然老理兒有道理,但是畢竟隨著時代演變、知識進步,也有過時的地方,所以不必盲目相信,而是辯證地看待,挑出其中的錯誤所在吧。傳統坐月子中有很多禁忌,例如不能洗澡洗頭、不能見風,不能吃蔬菜及水果等涼性食物,月子里新媽媽要穿戴得嚴嚴實實、不能下床活動等。這些禁忌讓媽媽們一聽就頭大,但是又生怕月子“坐”不好,會得“月子病”。實際上,大多數坐月子禁忌是相對的,要科學看待。
禁忌1
月子里不能外出見風,必須穿戴嚴實,房間不能開窗,不能讓風吹進來。
科學解讀 新媽媽避免受風寒是有道理的,特別是那些自身抵抗力弱、營養缺乏、體質差的新媽媽,很容易受到病菌的襲擊,注意保暖是必需的。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女性的身體素質大大提高,也并不是弱不禁風。即使現在正值冬季,但只要做好保暖措施,還是可以在天氣晴朗、陽光明媚的日子外出呼吸新鮮空氣并接受日光浴。新媽媽的房間可以早晚各通風一次,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但新媽媽切忌坐在窗戶旁邊等空氣對流的地方。室內溫度以22℃~24 ℃為宜,相對濕度以50%~60% 為宜。
禁忌2
月子里就是要躺在床上休息,不能下床活動。
科學解讀 自然分娩的新媽媽在分娩后24小時,剖宮產的新媽媽在產后2~3 天,就應該下床活動。這是因為,盡早且適量的活動,能增強腹肌收縮,促進子宮復原和惡露排出,防止尿潴留和便秘的發生。月子里如果終日躺在床上,不但不利于身體恢復,還會影響心情。冬天天氣不錯的日子,還是可以到戶外散散步的。
禁忌3
月子里不能洗頭、洗澡,否則寒氣容易進入身體,以后愛犯頭疼、關節疼。
科學解讀 新媽媽月子里會特別愛出汗,如果不做好全身清潔,反而容易發生產褥感染。如果是冬天,新媽媽可以在分娩1 周后進行淋浴,但每次時間不能太長,盡量控制在10分鐘以內,洗澡次數也不能太頻繁。水溫以30℃~40 ℃為宜,室溫以20℃~25 ℃為宜。需要特別提醒的是,經歷剖宮產、會陰撕裂嚴重、傷口大的新媽媽,應該等傷口愈合后再淋浴,傷口愈合前可以先用溫水擦拭身體,并保持外陰的清潔。新媽媽洗澡后要趕緊擦干身體,穿好衣服,并用吹風機把頭發吹干。
禁忌4
月子里不能吃蔬菜、水果等生冷食物,只能吃熱性食物。
科學解讀 新媽媽在分娩后由于氣血兩虧,腸胃功能較弱,避免吃一些生冷食物是有道理的,但并不代表一點兒蔬菜、水果都不能吃。蔬菜、水果富含維生素,對新媽媽的身體恢復和乳汁分泌都有作用;蔬果所含的纖維素,能促進腸道蠕動,有利于產后通便。冬天坐月子的新媽媽可以將水果用熱水燙一下再吃或者榨成果汁喝,都是不錯的選擇。
坐月子的新觀念
坐好月子,不但不留病,自己身體恢復得更好,還能拿出更多的精力和體力來照顧寶寶,所以新媽媽最好沿襲坐月子的老傳統,但是要裝備一些新觀念。
均衡攝入營養
新媽媽坐月子期間應加強營養,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且易消化的食物,要粗細糧搭配,葷素搭配,少食多餐。這樣既能幫助身體盡快復原,還有利于乳汁的分泌。
保證充足的睡眠
為了照顧寶寶,很多新媽媽會有睡眠不足的情況,這對產后恢復不利。這時候,不要忽視家人能提供的幫助,請家人多分擔照顧寶寶的任務,讓自己有好好休息的時間。新媽媽睡覺時的姿勢也要注意,不宜長期仰臥,否則不利于全身血液循環,應經常變換臥位。
重視個人清潔衛生
新媽媽應做好個人衛生,勤換內衣褲,洗澡用淋浴,禁止盆浴,以防感染。會陰部可以經常用溫水擦拭清洗。
適當鍛煉利于產后恢復
新媽媽應當適當鍛煉,剛開始可以在室內走動,兩周后可以做一些輕松的家務活動。但產褥期切忌重體力勞動,不要久站久蹲。此外,可以在產后2~3 天,在醫生的科學指導下試著做產婦操。
關注心理健康,預防產后抑郁
很多新媽媽因為妊娠期及產后激素水平的變化,加上產后照顧寶寶的壓力以及環境因素,情緒會出現波動,甚至發生產后抑郁。這時候家人應多關心新媽媽,幫她疏解煩悶的心情,幫她建立健康的產后生活方式,幫助她勝任媽媽這一角色。
房事應慎重
新媽媽在產后6 周內是禁止房事的,之后應選擇適宜的避孕措施,哺乳期禁止口服避孕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