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星+胡翀妮+吳云天+楊雪梅+劉毅


【摘要】 目的 探討針刺結合穴位埋線治療對圍絕經期婦女抑郁狀態的改善效果。方法 150例圍絕經期抑郁婦女, 結合就診時間先后分為對照1組(給予針刺治療)、對照2組(給予藥物治療)、觀察組(給予針刺結合穴位埋線治療), 各50例。比較三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抑郁改善情況、生存質量。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92.0%高于對照1組72.0%及對照2組40.0%, 對照1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2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治療前, 三組患者的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圍絕經期生存質量量表(MENQOL)評分兩兩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第4、8、12周, 觀察組患者的SDS評分、MENQOL評分均低于對照1組及對照2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對照1組及對照2組患者的SDS評分、MENQOL評分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刺結合穴位埋線治療圍絕經期婦女抑郁狀態相較于常規藥物治療和單純針刺治療效果更好, 對患者抑郁狀態的改善效果更為顯著, 患者生存質量明顯提高,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針刺結合穴位埋線;圍絕經期婦女;抑郁狀態;生存質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7.029
Clinical study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cupoint catgut embedding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ve state in perimenopausal women CUI Xing, HU Chong-ni, WU Yun-tian, et al. Shenzhen City Futian Distric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zhen 518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cupoint catgut embedding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ve state in perimenopausal women. Methods A total of 150 perimenopausal womenin depressive state were divided by clinic time into cotrol group A (receiving acupuncture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B (receiving drug therapy) and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ing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cupoint catgut embedding for treatment),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therapeutic effect, depression improvement situa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iton group had higher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s 92.0% than 72.0% in control group A and 40.0% in control group B, and control group A had higher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than control group B.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Before treatment, three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score, menopaus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MENQOL) score (P>0.05). After 4, 8 and 12 weeks of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SDS and MENQOL score than control group A and control group B,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trol group A and control group B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DS and MENQOL score (P>0.05). 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acupoint catgut embedding shows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comparing with conventional drug therapy and acupuncture only, and it also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depressive stat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So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cupoint catgut embedding; Perimenopausal women; Depressive state; Quality of life
圍絕經期抑郁狀態指的是患者絕經期、絕經期前、絕經后期等不同階段均出現的抑郁情緒障礙癥狀, 患者表現出明顯的焦慮不安、情緒低落、思維遲鈍等癥狀, 病情嚴重者甚至會發展至自殺階段, 對患者生活、工作、安全均造成嚴重威脅, 因此圍絕經期抑郁癥患者必須及早接受治療。我國傳統醫學中針對圍絕經期抑郁癥的治療亦有相當多的研究, 其在傳統醫學中被稱為“郁病”、“六郁證”等。本次研究中將針刺結合穴位埋線這一傳統治療方法應用在圍絕經期抑郁癥患者的治療進程中, 取得良好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中150例圍絕經期抑郁患者均為針灸科及婦科門診患者, 就診時間為2015年1月~2016年1月, 結合就診時間先后分為對照1組、對照2組、觀察組, 各50例。其中, 觀察組患者年齡最低35歲、最高55歲, 平均年齡(48.25±4.62)歲, 依據中醫辨證分型標準, 肝氣郁結型15例、陰虛火旺型12例、氣郁化火型18例、心脾兩虛型5例;對照1組患者年齡最低35歲、最高56歲, 平均年齡(48.51±4.66)歲, 依據中醫辨證分型標準, 肝氣郁結型16例、陰虛火旺型12例、氣郁化火型16例、心脾兩虛型6例;對照2組患者年齡最低33歲、最高55歲, 平均年齡(48.62±4.51)歲, 依據中醫辨證分型標準, 肝氣郁結型15例、陰虛火旺型12例、氣郁化火型15例、心脾兩虛型8例。三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絕經期抑郁癥的診斷標準;②患者于本次治療前2周未接受過苯二氮卓類、非苯二氮卓類鎮靜催眠藥物以及抗抑郁藥物、抗焦慮藥物的治療;③患者事前基本了解本次研究的方法、目的, 簽訂同意證明。排除標準:①患者存在有多項蔓延至臟器的器質性疾病;②患者存在有糖尿病、甲亢等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內分泌疾病;③患者此次研究前3個月內接受過性激素類藥物治療。
1. 3 治療方法
1. 3. 1 觀察組 給予患者針刺結合穴位埋線治療。針刺治療:患者取平臥位, 醫者于列缺、照海、內關以及公孫等穴位上的皮膚位置進行常規消毒, 對患者左邊列缺穴、右邊照海穴進行常規針刺治療, 同時對患者右邊內關穴、左邊公孫穴進行毫針直刺治療, 針刺細細捻轉直至患者感受到局部酸麻。而后再使用平補平瀉法捻針并持續1 min, 留針30 min。結束后患者休息10~15 min, 再次接受針刺治療, 此次治療所選穴位為第一次治療所選穴位的對側穴位。如此雙側穴位交替治療, 3次/周, 患者持續治療8周;穴位埋線:取穴為肝俞、心俞、脾俞、腎俞, 患者取俯臥位, 穴位皮膚常規消毒, 將0.4 mm×40 mm不銹鋼針灸針(環球牌)插入一次性的7號注射針頭的針尾, 用鑷子將剪好的約10 mm長的3-0號可吸收手術縫合線從注射針頭針尖穿入, 保證線頭不出針頭, 然后將注射針頭迅速刺入穴位, 邊推針灸針邊退注射針頭, 使線埋入穴位皮下或肌層, 確保線頭不能外露, 以防感染, 出針后貼上創可貼。每2周埋線1次, 連續治療8周。
1. 3. 2 對照1組 給予患者單純針刺治療, 取穴與治療方法同觀察組, 患者針刺治療療程持續8周。
1. 3. 3 對照2組 給予患者藥物治療, 患者用藥為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丹麥靈北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130126, 批號:H20130126, 規格:0.5 mg×20片), 用藥方法為2片/次, 2次/d, 患者持續用藥8周。
1. 4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1] 治療結束后均給予12周隨訪。比較三組患者的①治療效果:依據SDS量表評測結果, 若患者治療后SDS評分<53分則記為治療顯效;若患者治療后SDS評分在53~62分范圍, 則記為有效;若患者治療后SDS評分≥62分則記為無效。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抑郁改善情況:SDS量表評定, 評分越高, 抑郁狀態越嚴重。③生存質量:依據 MENQOL量表評測結果, 評估階段包括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第4、8周以及隨訪第12周, 主要評測內容包括患者的臨床癥狀、疾病進展、生理健康、心理感受等, 最終評分越低則表明患者生存情況越優秀。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三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顯效30例、有效16例、無效4例, 有效率為92.0%;對照1組患者治療顯效16例、有效20例、無效14例, 有效率為72.0%;對照2組患者治療顯效5例、有效15例、無效30例, 有效率為40.0%。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1組及對照2組, 對照1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2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2. 2 三組患者抑郁改善情況比較 治療前, 三組患者的SDS評分兩兩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第4、8、12周, 觀察組患者的SDS評分均低于對照1組及對照2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對照1組及對照2組患者的SDS評分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3 三組患者的生存質量比較 治療前, 三組患者的MENQOL評分兩兩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第4、8、12周, 觀察組患者的MENQOL評分均低于對照1組及對照2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對照1組及對照2組患者的MENQOL評分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圍絕經期婦女抑郁癥是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的主要并發癥之一, 是影響圍絕經期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精神障礙癥狀, 病情嚴重者甚至會對患者生命安全產生威脅。而導致圍絕經期婦女抑郁癥病發的原因較多, 患者在缺乏運動、收入較低、睡眠障礙、情緒波動、避孕藥物口服等情況下均有可能引發抑郁癥狀[2]。而圍絕經期婦女在病發抑郁癥后其生理癥狀與情緒障礙都將更加突出, 進一步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與工作, 最終造成患者產生自殺傾向。針對圍絕經期婦女抑郁癥的病發原因進行分析, 由于婦女在圍絕經期時卵巢功能不斷衰退, 造成體內性激素水平不斷降低, 猜測圍絕經期婦女正是在內在生理、外在環境的共同誘導下病發抑郁癥狀。因此激素替代療法是當前臨床針對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 其在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的治療應用中具有良好效果。然而將其應用在圍絕經期抑郁癥患者的治療進程中, 其治療效果未免不如人意, 仍然有待提升。而給予圍絕經期抑郁癥患者藥物治療的情況下, 本次研究結果中對照2組患者抑郁情緒及生存質量雖然均有改善, 但改善效果同樣不夠明顯, 需要追求更加高效、安全的治療方法。
我國傳統醫學中對圍絕經期抑郁癥的研究已經進入比較深入的階段, 中醫辨證醫學認為圍絕經期抑郁癥病情變化復雜、中醫癥型較多、涉及人體五臟, 因此病情發展、治療均較為復雜。穴位針刺是我國傳統醫學中一項非常重要的治療手段, 其涉及到人體靜脈、氣血的調節、轉輸、匯聚等多項流程, 對人體生理調整、身體免疫均有非常密切的影響。本次研究中選取奇經四穴作為圍絕經期抑郁癥患者的針刺穴位, 其中列缺穴、照海穴的配合針刺能有效梳理患者胸部、咽喉、肺部、肝臟、腎臟的氣血運行, 對刺激上述組織結構的免疫能力有積極效果;而內關穴、公孫穴的配合針刺則能夠積極刺激人體胸部、心臟、肝臟、脾臟、胃臟的氣血運行, 對失眠、疲乏、無力、多汗等多項人體臨床癥狀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奇經四穴針刺治療在圍絕經期抑郁癥患者中的應用能充分達到疏解患者全身壓力的效果, 使患者始終保持良好的生理狀態, 進而反哺到患者內心, 緩解患者內心存在的情緒障礙, 使患者保持較為積極的放松狀態, 最終達到緩解患者抑郁情緒、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的治療目的。研究結果證明[3], 雖然圍絕經期抑郁癥患者治療進程中仍然受到自身年齡、外界環境等多項因素的影響, 但奇經四穴針刺治療能較大程度的規避外界環境的影響, 促使患者始終保持良好的生理、心理狀態。而穴位埋線則是一種基于傳統針灸治療經驗發展出的新型針灸技術, 通過針具、藥線的聯合應用, 更好的發揮傳統中醫針灸對人體的治療功效, 同時更適用于久治不愈、疑難雜癥類型的慢性疾病, 具有多種神奇功效。事實上, 穴位埋線的單次治療功效甚至會相當于數十次的傳統針灸治療效果[4]。穴位埋線治療會對患者皮膚造成創傷, 因此患者皮膚傷口較多的情況下將會面臨創口感染、紅腫的威脅。因此當前臨床常將穴位埋線聯合針灸進行同時治療, 在兼顧兩者良好治療效果的同時更縮小穴位埋線患者的創口損傷, 避免患者產生不良反應[5, 6]。同時針灸治療的近期治療效果更好, 穴位埋線遠期治療效果更為明顯, 兩者兼顧的情況下, 能夠長期保持對圍絕經期婦女抑郁狀態的良好改善效果。
綜上所述, 針刺結合穴位埋線治療圍絕經期婦女抑郁癥相較于常規藥物治療和單純針刺治療效果更好, 對患者抑郁狀態的改善效果更為顯著, 患者生存質量明顯提高,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聰, 白艷甫, 符文彬, 等. 針刺奇經四穴治療圍絕經期婦女抑郁狀態的臨床療效. 中國老年學, 2015, 35(12):2963-2964.
[2] 白艷甫, 楊帆. 針刺四關配合艾灸百會治療圍絕經期婦女抑郁癥20例療效觀察. 云南中醫中藥雜志, 2016, 37(4):45-46.
[3] 王聰, 徐書君, 原嘉民, 等. 奇經四穴在改善圍絕經期郁病(肝郁證)生存質量中的應用. 中國老年學, 2015, 35(14):3977-3979.
[4] 李淑娟, 安鵬.穴位埋線聯合黃芪中風方治療卒中后肢體痙攣的臨床觀察. 河北中醫, 2015, 37(9):1310-1313.
[5] 馬靜, 劉忠. 針刺治療圍絕經期抑郁癥的臨床研究. 精神醫學雜志, 2009, 22(4):276-278.
[6] 張玉泉. 針刺辨證治療圍絕經期抑郁癥94例臨床研究. 內蒙古中醫藥, 2013, 32(1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