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英姿
摘 要:閱讀是人精神成長的重要因素,閱讀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位置。要鼓勵學生積極閱讀,在閱讀中加深理解,增強體驗,并且獲得思想上的啟迪,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閱讀教學要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為目標,學生同閱讀素材進行對話,精讀泛讀相結合,精選資料,積累運用,為學生創設一個適宜的閱讀環境與注重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等六個方面展開閱讀教學。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分析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1-014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1.087
培根曾說過:“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閱讀帶給學生的力量是巨大的,拓寬閱讀范圍,利于學生積累資料,更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實現知識的主動建構,利于學生用心體驗,提高語文素養之目的。讓學生在閱讀中真正讀出“語文味”。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而且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作為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養成好的閱讀習慣,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是促進語文教學工作順利完成的關鍵。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要從多讓學生做筆記和摘抄方面展開。學習筆記不僅止步于學生對文章膚淺性的理解層面上,更應該深入到對文章的寫作背景以及人物的理解層面上,并且做出準確的記錄。讓學生在閱讀中都能做到得心應手,提高閱讀效率,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也只有做到了對文章寫作背景以及文章中人物的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文章的情節走向。摘抄是通過閱讀將其中的精華部分摘抄下來,并且應用到自己的作文中,這也是好的閱讀習慣,對一些優美的段落可以背誦下來,作為知識的儲備。
二、鼓勵學生同閱讀素材之間展開良好的對話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鼓勵學生以素材閱讀者的身份同閱讀素材間展開對話。跟文本對話,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素材所承載的思想內涵的理解,還能夠在此基礎上開展創造性的活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對文本素材的思想內涵的有效歸納和吸收,進而洞悉文本素材所承載的思想內涵。“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當學生對文本中心思想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教師要多鼓勵學生放開手腳,主動去思考、體悟,將文本中描繪的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展示出來,從文本的最深處打動學生,陶冶情操。此外,教師要能夠在學生百思不得其解時及時予以適當點撥,促使學生茅塞頓開,產生“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三、將精讀與泛讀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多讀書能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學生通過閱讀也能廣博地吸收知識并從閱讀中知曉自己的興趣以及閱讀的價值。讀好書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分析優秀文章的深度,而且還利于學生在閱讀中真正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與文字背后的深意。例如,讀《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等著名的經典詩歌選集,要以精讀的標準引導學生認真誦讀。對于一些報刊、科幻小說等通俗讀物,引導學生進行泛讀,以拓寬知識面。在閱讀教學中,將精讀與泛讀相結合,有主有次,主次分明,更利于學生接受和理解,為今后的運用打好基礎。
課堂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在新課程改革實踐中,語文教師一定要將閱讀教學的觸角伸向更加廣闊的天地中去。讓學生去閱讀一些有益于開發學生智力的課外書,比如:名著導讀,一定要布置名著閱讀與相關要求;建立名著閱讀小組;圍繞中學生的實際理解能力,挑選教學點,結合教學內容將名著搬到語文課堂上來,將課外閱讀與課內學習相結合,為學生更深入探究理解文章內容奠定好基礎。此外,也要注意學科之間的整合,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獲得知識,提高閱讀能力。
四、精選資料,積累并運用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以致用。有效的閱讀需要學生在反復品味作者的語言上,咀嚼、消化、吸收并領會文章內容,在此基礎上與文章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再通過閱讀去體驗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的內心世界,學習文本語言。學生要想使自己的語言更加豐富,加強閱讀是必要的。平時可多讓學生自主選擇一些感興趣的閱讀材料。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還要重視加強引導學生對語言的積累,創設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教師應鼓勵學生運用閱讀所學,積累材料,增加練筆的機會,積極展示閱讀積累成果。如,在教學課文《紫藤蘿瀑布》時,在閱讀教學環節,可先介紹作者及文章的寫作背景,精選閱讀片段讓學生自主進行文本閱讀,更利于學生在閱讀中進一步思考。
五、為學生創設一個適宜的閱讀環境
閱讀是一種積累,也是一門藝術。閱讀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學生的素材積累以及寫作水平的提升發揮著重要意義。而有效閱讀需要營造一種適宜的環境,耳濡目染地影響學生進行閱讀,這是語文教師的義務。用科學的方式指導學生閱讀,并進行科學評價,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和鼓勵,在閱讀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健康快樂地成長。
通過不斷地實踐與摸索,閱讀課會越來越輕松,學生的知識儲備也越來越豐富,作文中的語言表達也越來越順暢。閱讀既能使學生完善人格,又能學會辨析各種文體;做好相關的讀書筆記工作。葉圣陶先生也曾說,教是為了不用教。通過閱讀,學生將課內外有機結合在一起,擴大了知識面;掌握了閱讀技能,在以后的語文學習中會更加游刃有余。
參考文獻:
[1] 劉磊.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及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4(33):205-206.
[2] 單斐.新時期初中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2(17).
[3] 禤文.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困惑與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2(3):141-142.
[ 責任編輯 谷會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