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漢民 劉 昊
“大走訪”結碩果紅橋區人大常委會開展代表走訪調研月活動紀實
蔣漢民 劉 昊
前不久,紅橋區邵公莊街西青道社區的群眾聚集在小區廣場,對社區新安裝的15組體育健身器械贊不絕口。而這只是紅橋區人大常委會開展代表走訪調研月活動實現的眾多群眾“微心愿”之一。
新一屆區人大常委會對代表工作重要性有著十分清醒的認識?!耙尨碓鰪娐穆氁庾R,引導代表多深入基層、多接觸選民、多聽取意見建議,真正讓代表成為群眾和企業的貼心人”成為區人大常委會班子成員的廣泛共識。為此,從3月中旬到4月下旬,紅橋區人大常委會緊密結合工作實際,組織開展了區人大代表走訪調研月活動。一個月時間里,以9個街道人大工委為支撐,綜合運用入戶走訪、召開座談會、聽取工作匯報、開展專題調研、聯合舉辦活動等多種形式,實現了大走訪全面鋪開。一時間,近200名區人大代表活躍在群眾家中、社區居委會、中小學校、駐區企業、養老院、衛生院和基層科站隊所,認真聽取來自方方面面的意見和建議。
堅持工作特色,采取“雙管齊下、雙線聯動、雙向反饋”的方式,著力規范走訪體系,推動“雙聯系”制度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雙管齊下”即:一是制定了常委會組成人員聯系區人大代表名單和常委會組成人員聯系區人大代表情況報告單,明確了走訪代表的重要意義、時限要求、注意事項。主任會議成員每人每年聯系7名代表,常委會委員每人每年聯系5-6名代表,每次召開常委會會議時收取一次聯系情況報告單,年底進行匯總,公布走訪成果,確保常委會組成人員思想重視、任務清晰、效果明顯。二是將開展代表走訪調研月活動作為代表走訪選民的重要抓手,把“加強與選民的聯系是代表的重要職責”向全體代表講清楚、講透徹,通過定期接訪、經常性回訪等形式,充分發揮代表作用,暢通民意表達渠道。
“雙線聯動”就是形成了走訪社區群眾和走訪駐區企業兩條線的走訪思路。注重結合市、區重點工作推進走訪活動,一條線是緊密結合全區“萬千百十”行動計劃,常委會領導同志以普通代表身份帶頭深入鳳城、樂安里、北開花園等10余家社區,聽取意見。組織代表聯系選民,與困難群眾結對共建,及時向相關部門反饋,并跟蹤協調落實,確保群眾滿意。另一條線是全面落實“雙萬雙服”活動要求,深入天津市第三煙草專賣局、天誠工程檢測技術有限公司、中鐵十五局第五工程公司等數十家駐區企業,用腳板量“短板”,真心幫企業排憂解難。通過代表反饋、協調,全區各有關部門全力協助企業轉型升級、提升消防水平、優化落戶程序、幫企業建工會和促黨建、搭建共建平臺,一批高質量的工作建議反饋給了區內各部門,用實際行動解決突出問題。
“雙向反饋”是開展代表走訪調研月活動的重要工作方法。活動中,廣大代表聯系群眾和企業,不僅在于為民代言,把群眾和企業的意見建議反饋上來;還采取座談、宣講、發放資料等多種形式,把市、區委的各項決策部署和全市、全區的工作成就及時傳達給了群眾和企業,努力使市、區委的主張變為廣大群眾的自覺行動。代表們圍繞“雙萬雙服”活動、“萬千百十”行動計劃、京津冀協同發展、招商引資、棚戶區改造和法治建設等中心工作釋疑解惑、鼓勁加油,多講傳遞正能量的話,多辦鼓舞人心的事,讓人民群眾打心眼兒里為市、區委的各項工作部署和工作成就點贊,收到了良好效果。
“我們高度重視社區群眾的意見建議,對代表走訪調研活動中搜集到的群眾‘微心愿’,落實專人認真梳理,匯總分類,抓好落實。”丁字沽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史天成介紹了集中調研走訪結束后的工作打算。對走訪社區群眾這條線收集的群眾“微心愿”,各街道人大工委格外重視,普遍召開了街道人大工委會議,建立了匯總、會辦和落實、反饋機制,細化責任、協調解決,并向群眾做好解釋反饋工作,真正讓“微心愿”落地。
活動中,區人大代表走訪群眾90余戶,走訪居委會70余個,搜集整理群眾“微心愿”100余個,對能夠解決的問題及時交相關街道或部門處理;諸如社區道路整修、小區環境治理、社區老年人文化生活等具有代表性、規范性和普適性的問題,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提煉整理成了代表建議或工作建議,交“一府兩院”有關職能部門辦理。

2017年4月份,紅橋區人大代表深入雙環邨街浩達社區走訪調研。攝影/賈美英
在代表的推動支持和有關部門努力下,一批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身邊事兒得到了解決,群眾的“微心愿”有了早期收獲。建于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鈴鐺閣街慶豐里社區,陸續出現了基礎設施老化、污水井無人管理、公共座椅損壞、大量垃圾堆物需要清理等問題。為此,紅橋區人大機關專門制定了幫扶機制和措施,多次主動深入社區現場,針對社區反映強烈的6個“老大難”問題進行深度調研,梳理了問題癥結,將問題分解到各室委,層層簽訂責任狀,明確責任和完成時限,確保問題盡快解決。
家住雙環邨街益春里社區的王大爺對代表的務實精神深有感觸,他與代表溝通交流時建議,針對社區老年人多發的疾病,希望由相關部門邀請醫療專家到社區講座,普及醫療知識。區人大代表、天津紅橋寧康門診部院長于全昌當即表示,要發揮醫療機構資源優勢,發起代表“微行動”,滿足群眾追求健康生活的“微心愿”。今年以來,于全昌代表在益春里社區成立了“健康大講堂”,提前向群眾征詢講座主題,協調邀請全市醫療保健方面的專家學者開展健康講座5場。同時,于全昌還將“服務百姓健康行動”常態化,每月在益春里社區開展1次義診服務,幫助群眾在家門口尋醫問藥、篩查咨詢,給予群眾個性化健康指導,切實讓人民群眾受益。
據不完全統計,近50名代表個人出資為困難學生、單親母親捐款捐物,為社區居委會、社區群眾活動中心捐贈投影儀、空氣凈化器和乒乓球案等活動器械。一些法律界代表貼近群眾生活開展專題講座,提供一對一法律免費咨詢服務。一些房地產建筑行業的代表還定期安排水電工,義務為社區空巢老人檢查維修家中水電設備。眾多群眾“微心愿”變成了現實,代表履行了諾言,群眾獲得了實惠。
轉變以往主要以會議落實工作的方法,紅橋區人大常委會組織推動代表走訪調研月活動實現了區人大機關各室委全員參與,目的就是進一步關注全區工作大局、真正了解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有針對性地謀劃人大工作,形成更為清晰的工作主線。
常委會機關干部普遍感覺,經歷了一輪接地氣的走訪調研,監督工作的思路寬了,方向也更明確了。有的同志談到,將原有的工作安排與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有效結合,可以真正讓選民群眾、人大代表和區人大常委會聯動起來。年初,區人大常委會確定了圍繞舊樓區改造工作開展深度調研的監督議題,當時并沒有形成明確的調研方向,通過這輪走訪,準確掌握了群眾反映比較集中的幾個問題,為做好深度調研提供了保障。同時,區人大常委會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思路獲得了群眾認可。今年3月份,一名信訪群眾專程為區人大常委會機關送來寫著“為民解難,不辭辛勞”的錦旗,對區人大機關的各項為民措施表示感謝。(作者分別為紅橋區人大常委會調研室主任、辦公室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