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的古典詩詞,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完善。歌曲《長相知》是石夫老先生根據漢樂府民歌中的《上邪》創作的一首民歌,它不單在文學方面有杰出成就,而且藝術理念也相當獨特。如何將文學轉變成音樂,通過演唱者傳達給聽眾?本文將對此作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藝術特點;演唱風格;歌曲韻味
《長相知》是漢樂府《饒歌》中的一首情歌,是描寫一位癡情女子對愛人的熱烈表白。詩的主人公指天為誓,直率地表示了“與君相知無絕衰”的愿望之后,轉而從“與君絕”的角度來刻畫,這比平鋪更有情味。詩中設想了三組奇特的自然變異,作為“與君絕”的條件:“山無陵,江水為竭”一一山河消失了;“冬雷震,夏雨雪”一一四季顛倒了;“天地合”一一再度同到混沌世界。這就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愛情強調得無以倫比,以至于把“與君絕”的可能從根本上排除了。這種獨特的抒情方式準確地表達了熱戀中人生死不渝的熾烈感情。
一、歌曲的藝術意境
古詩詞的語言富有極強的跳躍性,讓人們有豐富的想象空間,從“聲”、“頓”、“韻”、“律”四個方面表現出了古詩詞獨有的“寫意美”。
“聲”,指聲音的高、低、長、短。進而產生了對詩歌的節奏韻律和音的高低的判斷。音樂旋律的走向與情感的跌宕起伏都有相當密切的聯系。
“頓”通常是指人們在讀詩詞時候的停頓、換氣。停頓是要在保證作品完整性的前提下很自然的停頓,就像我們在演唱一首完整的音樂作品時不能隨意換氣,只能在有音樂的“氣口”處才可以休息。
“韻”主要分為內壓韻和句尾壓韻兩種。押韻,又稱出現在每句話的末尾或每一個句子,每句話都應屬于相同的韻(歸類為一個押韻的單詞古人,叫韻部),往往指有相同韻腳的字在恰當的地方重復的、有順序的出現。這是詩歌的特別重要的特點。聲音和押韻有著一定的關系,白居易在談論詩韻時曾說過:“韻協調就說順,說順聲音就會改變人?!边@句話對美學特征與古典詩歌藝術的規則做了最完美的診釋。目前為止,歌曲《長相知》有許多版本的演唱,以吳碧霞老師迷人的歌唱為例,美與善的統一、溫和含蓄的藝術風格,明顯地體現在演唱者的演唱當中。相比之下,這首歌曲的演唱與歌劇在歌曲的創作方面是大大不同的,在用聲上則要求“適度”,即不過多地演唱、不唱盡,根據作品的風格、內容、情感,聲音運用適可而止即可。
二、演唱風格
唐末五代社會局勢動蕩,因此詞曲常常表現為男女之間的離別、旅愁閨怨、惜時傷春。宋代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快速,詩歌繼承了唐末五代的婉約詞風,體現了文人高尚的悠悠自得的生活,同時伴隨著傷感的情緒,這就是婉約派早期音樂風格的雛形。唐宋婉約派的溫和委婉主要集中在旋律、風格、散文中,演唱這類古詞曲一定要在安靜悠閑的情境中,要細細品味詞曲中人物的情感,用聲要極為有分寸。
豪放派詩詞相對于婉約派更為廣泛,形式更加多樣。豪放派的詞曲特征主要是氣勢磅礴、不事雕琢、以文為詞,情感表達更為豪爽亢奮,縱橫恣肆。無論寄情山水還是感時傷事,總是激越豪壯的氣勢。在演唱這首歌時,注意行腔的運
用應是灑脫疏放,特別要注意準確把握古詩詞中文字自身的魅力,優雅、從容是演唱詠嘆調時最需注意的。
三、長相知的演唱技巧
1.裝飾音的把握
不難發現歌曲中有很多的裝飾音,如小倚音,顫音等。歌曲中的短倚音,不能占據太長的時間,一帶而過,做到輕快而不失韻味;占用時間較長的倚音,演唱者需采用柔美的音色,平平穩穩地將倚音與止音連接。在聽吳碧霞老師演唱這首歌曲時,不由得可以感受到古代女子含蓄、溫婉的性格。合理使用這些小倚音,讓整首歌曲自然優美而又不缺乏韻味。因此把握好這些倚音,對歌曲的演唱是十分重要的。
2.顫音的運用以及尾音的處理
華麗綿延的顫音,讓歌曲像是自遙遠的漢朝徐徐飄來。所有的愛意,所有的堅決,仿佛像是悠揚動聽的旋律。準確的顫音木身就是在氣息流動時產生的的自然現象。巧妙地運用顫音,可以使演唱者和聽眾更加癡迷地陶醉在音樂的世界里,形成一個柔美的旋律線。古代女主人公愛情詩的概念解釋,都顯示出古代女性美,也反映了宋女主角是不同于其他封建社會性格堅強的女性。
四、結語
這是一首(漢)樂府民歌,是一首情詩。全詩以第一人稱描述了古代女子對愛情的向往和忠貞,曲中說到除非山峰沒有棱角,江水枯竭的時候才能和“君”分開。表明了女子對追求心中向往愛情的矢志不渝和堅定的信念,突出表現了女主人公為沖破封建枷鎖所作出的決心和努力。演唱者在演唱時,要深深地投入到歌曲中,把自己想成當事人,切身體會女主人公的心情,要愛,愛得深刻、愛得堅定。要仔細揣摩詩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情感,將人物對追求真愛的感情融入進去。牢牢抓住詩中刻畫的人物內心想要與“君”長相知長相守的情境。這首情詩與其他文人的愛情故事不同,它表現更多的是愛、忠誠,以及與對愛的堅定,而非其他文人筆下弱女子的形象。曲子的節奏節拍準確表達了它的堅定情感和意境,使得整首作品的感情色彩更加突出,使之成為千古流芳的一代名曲。
參考文獻:
[1]袁征.論中國古代聲樂技巧[J]. 云夢學刊,1995 (02).
[2]羅小平.音樂與文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余篤剛.聲樂藝術美學[[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郗長越(1988-),女,聊城大學音樂學院15級研究生,專業為音樂,研究方向:聲樂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