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春燕
[摘 要]隨著《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學習和推行,以“兒童發展為本”、“珍視兒童的游戲和生活”“尊重兒童的發展需求”等理念不斷沖擊著我們。我們重新審視我們的剪紙教學活動,發現存在著不少問題。剪紙教學成為傳授技能、單方面灌輸的“死”教育。為此在發現問題的基礎上,我們開展了指南背景下的“以幼兒發展為本”的剪紙策略研究,以“活”為核心目標,目的是為了讓民間剪紙在幼兒園得以創新和發展,讓剪紙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里。
[關鍵詞]幼兒園;以幼兒發展為本;剪紙策略
為了彰顯學前課程的民族傳統文化內容,培養兒童的民族文化認同感,我園傳承了小越兩千多剪紙藝術,開發和建構剪紙特色課程。“以幼兒為本”是學前教育的核心理念,在《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明確指出要“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重視幼兒學習品質”,充分體現“以幼兒為本”重要性及意義。
但是我們的剪紙課程是否體現了“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呢?我們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再去審視我的剪紙活動,從理念到實踐,一步一步地進行調整,讓民間傳統剪紙在幼兒園重新煥發活力。
一、基于認識——把握剪紙教學的核心內涵
問題呈現:
鏡頭一:大1班正在進行民間剪紙欣賞活動——各個地方的剪紙欣賞。老師結合了具體的作品,給孩子講解了作品的產生地、作品的寓意及特點,可以看到老師花了相當多的精力去準備,但是孩子們并不愿意去欣賞去傾聽,整個教學活動看上去比較壓抑,不一會兒就有孩子開始東張西望了。
解析:孩子們不愿意參與的原因是活動內容遠離幼兒的實際生活,民間的傳統藝術需要傳承,但是在傳承的時候要考慮,到底孩子們能傳承什么?它所要帶給孩子的最有價值的核心內涵是什么?
鏡頭二:
春天到了,中班正在組織活動《美麗的蝴蝶》,引導幼兒用對折、鏤空的方法創造性地表現蝴蝶,孩子們看著跟著老師的范例認真模仿著,一幅幅形態相似,連鏤空圖案都相似的“作品”產生了,這時候你會發現孩子們的表情是那么平淡,我們看不到他們活動時候驚喜的表情,尋找不到“哇”時刻。
解析:剪紙是勞動人民為滿足自身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創造的,體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對于幼兒園來說剪紙的意義不是“刻板、模仿”,而是更應關注剪紙給孩子們帶來的“熱愛生活、表現生活的積極情感”、 “樂于想象和創造、積極主動、認真專注”等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主要做了一下幾項工作:
1.“以幼兒發展為本”的剪紙教學核心理念的挖掘
我們把“生活、創造”作為我們剪紙教學的兩大核心理念。
(1)生活——剪紙教學實施的原則。《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因此要珍視生活的獨特價值。” 而民間剪紙來源于生活,交融與人民的社會生活,將民間剪紙引入幼兒園的課程,就要關注幼兒的興趣和需求,注重剪紙與幼兒生活的鏈接。
2.創造——剪紙教學最終的目標指向
皮亞杰曾明確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標在于培養有能力創新的人,而不只是重復前人所做的事情。人是有創造性的,有發明才能的。所以教育應該重視發揮兒童的主動性,鼓勵他們學會自己去學習,培養他們的創造力。
我們的教學需要激“活”幼兒——“靈活,富有生命力、創造力”。通過走進生活,感受生活美——享受生活,表現創造美,孩子們在“源于生活”的基礎上,不斷想象創造。
(1)“以幼兒發展為本”的剪紙教學目標的設定。我們緊緊圍繞“核心理念”,把培養“懂生活、樂創造、有耐心”的幼兒作為我們培養的總目標,并且從情感、認知、能力和個性社會性方面確定了每各年段重培養目標,體現了整合性和科學性。
二、關注內容——源于生活 ,基于幼兒的興趣和需求
問題呈現:內容選擇以教師預設為主的,忽視幼兒的興趣和需求。以前的我們的剪紙課程內容有兩種形式:融入式主題活動和節日活動,但是具體在實施時候發現這些內容以教師預設為主的,如融入式主題活動以技能目標為依據的與主題名稱相符的“預設內容”。春天主題了就對折剪燕子、夏天主題了就用對折和鏤空的方法剪西瓜,至于孩子有沒有興趣、是不是有這方面需求,老師很少去關注。
策略:我們的剪紙教學內容應該是構建與剪紙藝術之上,基于幼兒的生活、基于幼兒的已有經驗,從幼兒的興趣和年齡特點出發,注重各領域之間的整合。我們的內容保留了融合式主題活動和園本節日活動,新增了項目活動,改變了以往以教師為主導的做法,倡導讓幼兒真正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中來。
1.以幼兒為主導,讓原來的“活動”煥發活力
(1)以幼兒興趣為主的融合式活動。融合式主題活動主要是將幼兒感興趣的剪紙活動與現有的省編課程進行自然的銜接,巧妙地融合與日常的主題教學中來,在融入的過程中關注幼兒的興趣去融入相關的內容,比如在大班“寶貝真多”這一主題中,組織過《中國的奧運冠軍》后,孩子們對于“運動員的項目及動作”產生了興趣,我們當即生成了《運動的人們》這個活動,通過單色剪影的方法創造性地表現出不同的動態,孩子們創想積極性很高。
2.以幼兒為主策劃的園本節日活動
我園除了將現有的節日資源進行篩選、價值分析,選擇適合我園的節日活動以外,還根據孩子們的“愛玩”“愛創造””的天性生成自創節日。以幼兒為主策劃的園本節日我們一共分為四種類型:親親自然節、歡樂創玩節、熱鬧藝術節
美美享樂節。這四大園本節日將剪紙文化現象作為幼兒園感知、體驗的對象,但在具體的節日活動內容、活動形式、參與主體、實施途徑與真正的節日有本質區別,是真正屬于孩子們自己的節日節日活動策劃之前我們首先會征求幼兒和家長的意見,他們最想開展的剪紙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有哪些,再根據幼兒的興趣生成自創節日活動。如每年的藝術節展示活動,孩子們的想法非常多,有結合音樂的“音樂剪紙秀”:孩子們根據不同性質的音樂創剪出不同風格的剪紙;結合藝術展示的“我型我秀——剪紙特色服飾秀”;結合語言展示的“剪紙故事比賽”等,內容形式多樣,充分體現了“以幼兒為主”的理念。
(1)以幼兒為主導,創生新的項目活動。專題性項目課程是遵循“生活”和“創造”兩大理念,經過實踐性研究,積極探尋出的新路徑。剪紙項目主題的設計源于剪紙教育價值和幼兒發展的需要。
3.項目主題來源于幼兒的興趣和需要
我們充分關注幼兒的實際生活,力求選取生活中幼兒感興趣的有經驗碰撞點的內容,設計開展剪紙項目活動。如我們從孩子愛看的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設計了項目主題《我和羊羊的故事》,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季節特征,設計了項目主題《筍寶寶成長記》。
4.項目主題來源于地方和身邊資源
陳鶴琴先生在談到活教育課程時,提出“把大自然,大社會做出發點,讓學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會去學習”。也就是“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而小越民間剪紙文化歷史悠久,幼兒園位于小越老街附近,有著獨特的地方資源特色。基于此我們開展了《走進小越老街》、《越女出嫁》等主題。
三、注重方法——歸于“童心”,優化剪紙指導策略
案例呈現:
大2班幼兒正在進行二方連續剪紙活動《好朋友》,老師耐心地引導幼兒觀看圖示,并且不停地進行提示:“小朋友注意哦,不能把閉口處剪斷,畫的時候要沿著閉口處畫。”孩子們按部就班地操作著,但是仍有不少孩子剪破,教師一次又一次地進行提醒和指導,整個活動中聽到最多的就是“老師的提醒聲”,老師的周圍圍滿了請老師幫忙的小朋友。
解析:
教師在剪紙活動中運用的策略比較單一,除了運用圖示法外,更多的是發現問題指出問題,而未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運用有效的方法解決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剪紙是一項手工操作活動,我們老師要做的就是優化剪紙指導策略,采用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讓教師的教變得游刃有余,讓幼兒的學變得輕松愉快。
如何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運用有效的方法,讓孩子們喜歡上剪紙,這是我們研討的重點。
策略:
1.教師趣味教學策略
(1)情境創設法:在教學活動中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設置適當的情境,引起兒童的情感共鳴,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就如小班剪紙活動《蔥花荷包蛋》,創設“剪荷包蛋”這樣一個游戲的情境,引導“小廚師”在觀察的基礎上剪出封閉的不同大小的“蛋白”和“蛋黃”,接著用“抹油”的方法引導幼兒粘貼在盤子上,最后用撕紙的方法撕出“小蔥”灑在蛋上面,整個過程以游戲情境觀察始終,孩子們非常感興趣。
(2)感官參與法:一般我們提供的實物或者是圖片范例都是多樣化的,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中豐富已有經驗,了解物體的主要特征,讓幼兒有一個比較完整、生動、形象的認識,在充分的觀察的基礎上,孩子們表現出的就是創造性的作品,而且都有自己的想法,如同樣的是媽媽的手提包,孩子們剪出的包形態各異,細微的裝飾充分體現了個性。
(3)互動交流法:在幼兒創意表現后,留給孩子們充分表達交流的機會。我們追求的不是剪紙的結果,而是剪紙過程中幼兒是否獲得愉快的情緒,是否表達了自己的真實想法,創意表現后的交流活動激發了幼兒剪紙的積極性,進一步提升了幼兒的審美能力,中小板多采用小組合作剪紙、分組表達的方法,不僅促進了幼兒合作能力的發展,而且使得作品更加“生動”、“有趣”。
(4)兒歌喚醒法:心理學研究表明,兒歌對于早期幼兒學習技能非常有幫助,朗朗上口的語言有助于幼兒掌握剪紙技能,并能使他們更加專注于自己的行動,在中小班運用比較多。
如一開始撕紙的時候我們會運用兒歌:“大拇哥,二拇弟,輕輕撕開小口子,沿著小孔慢慢走”;又如剪剪正方形的時候我們會運用兒歌:小剪刀,像汽車,咔嚓咔嚓路上開,路不通時停一停,轉個彎兒繼續行。”等。
(5)材料拓展法:各類紙張是傳統剪紙的主要材料,但是生活中有很多的“材料”都是可以用來剪紙的,如自然界中的自然物,如各種蔬菜瓜果皮、樹葉、樹皮、竹葉、農作物(稻穗、麥秸、玉米皮等);生活中的一些廢舊材料,如紙牌、紙杯、紙袋、紙盤、紙筒、雞蛋殼紙、牙膏盒等軟性紙盒、廢舊布、吸管、廢舊T恤、易拉罐、可樂雪碧瓶等,豐富多元的材料給孩子們帶來了新奇感,引發了他們進一步想象、創作的激情。
2.幼兒創意表現策略
(1)創想撕添法:在提供的原型上通過撕、剪的形式創造出不同的形象,不僅能提高幼兒的剪紙水平,而且有助于幼兒想象創造能力的培養。
(2)畫龍點睛法:這種方法是在小班實行,因為小班撕紙剪紙比較隨意,因此為了提高孩子動手的積極性,在孩子隨意撕紙后教師用“點睛”的方法讓孩子們體驗創作后的成功感。
(3)多種形式結合法:單純的剪紙已經不能引發孩子剪紙的積極性,剪紙與其他繪畫形式結合的方式,給了孩子們全新的體驗,滿足了孩子追求“新奇”、“新鮮”的心理,同時充分發揮幼兒參與剪紙的積極性,讓我們的剪紙活動更加“出彩”。
①剪紙與勾畫結合。
勾繪剪紙:幼兒可以隨意地勾線筆描畫出細節比分,產生一種新的“意趣”,既使用了繪畫技能,同時也保留了剪紙的獨特性。
②剪紙與彩繪結合。
噴繪剪紙:運用“小噴壺”,可將各色顏料噴在剪好的紙上,或者是噴好后把剪紙輪廓拿掉,留下“剪影”。
填色剪紙:在黑色的剪紙輪廓內用水彩或者水粉進行筆繪,填色后會出現濃淡變化和自然暈出的效果。
③剪紙與手工結合。
立體剪紙:把折紙與剪紙有機地結合起來,創新與時代相接軌的“立體剪紙”。
套色剪紙:把剪紙與手工制作結合在一起。在剪紙輪廓的后面,根據自己的對于顏色的喜好,在鏤空處拼貼出不同的顏色。
參考文獻:
[1]《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華人民教育部制定. 北京.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8.
[2]《幼兒園剪紙教育教學活動方法初探》[J].科技視界. 侯志紅,石巧莉. 2013(06).
[3]《幼兒剪紙教學》[M].童云玉.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3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