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曉玲
[摘 要]當我們學校教育在迎接新時代的挑戰中不斷完善學科體系的背景下,藝術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實施美育的最主要的形式,她應該和學校教育的改革緊密結合在一起,充分發揮她的自身功能,完善人格魅力,陶冶情感情操。舞蹈藝術教育應和音樂教學有機結合,作為人類最早的文化教育活動之一,千百年來一直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傳承著人類文明。
[關鍵詞]高中教育;音樂與舞蹈模塊教學;融合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的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和終身教育的現代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舞蹈藝術教育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在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教育活動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和諧的社會需要和諧的人,培養和諧的人更是教育的最終目的,讓音樂教學和舞蹈教學有機融合,相信在基礎教育的教學里,舞蹈藝術教育會以新的面貌展示她自身最美的舞姿。
一、舞蹈模塊的內容設置構想
由于高中學生在學習的方法和方式上都不同小學和初中,他們已經不僅僅滿足于單一的教師的“授業解惑”,作為基礎教育向高等教育的跨越,我們也缺乏在基礎年級學生知識點的積累,而舞蹈學科它本身的學科體系中又包涵著理論常識和技術實踐,在這兩個基礎術課上,又有著古今中外形式和風格上各不相同的舞蹈類型和體裁,在學科設置的課時量相比音樂的課時量上,它有著一樣的要求。而高中僅有的兩年藝術課中舞蹈三分之一的課時量,我們該如何安排,理論和實踐該如何操作?在內容上我們又該做怎樣合適的調整?寧波李惠利中學藝術教研組于2005年開始了高中藝術課模塊試的教學,探索高中藝術學科模塊試教學的可行性,在充分利用學校藝術教師的學科專長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廣泛的興趣和愛好,在原有的音樂課的基礎上分為四個模塊:聲樂藝術、器樂與欣賞、舞蹈與欣賞、音樂與欣賞。
二、利用“啟發式”授課方法
“啟發式”教學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舞蹈訓練過程是學生對舞蹈藝術發生興趣,理解并掌握的過程。對于學生來說,一抬臂,一投足都需要老師做示范,有時光示范也不能解決問題,還需要耐心講解,個別糾正,所以要有一套與其相應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語言啟發式,從心理學上說,準確生動,藝術性的語言往往寓于情感色彩,起到溝通心靈的作用;從生理上說,它能促進人的神經興奮強度,使神經細胞處于積極狀態,這些都有利于學生學習舞蹈。例如:我在教蒙古舞跑馬組合時,是這樣啟發學生的:馬步音樂活潑,跳躍,節奏歡快,表現蒙古族人民騎馬馳騁草原勇敢矯健的形象,我們舞蹈時,動作要舒展,粗獷,有力,情緒上要熱情,奔放,經過這么啟發,學生們心領神會,動作有了很大提高,教學效果很好,所以運用準確生動、藝術性的語言不但能啟發學生想象力,而且能起到提高教學質量的功效;聯想啟發式,從民間舞蹈來說,首先要清楚舞蹈的特點:自娛性,動作簡單易學,可以成為群眾性舞會。即興性,在大體一致的步伐,動作節奏,韻律下,舞蹈者可即興發揮。穩定性,由于此舞蹈常在特定的范圍內流傳,風格改變緩慢,相對比較穩定。如漢族的“秧歌”、“腰鼓”,蒙古族的“安代”,藏族的“弦子”、鍋莊,維吾爾族的“賽乃姆”,朝鮮族的“果格里”,傣族的“孔雀舞”等。民間舞蹈是人民群眾智慧的結晶,是永不枯竭的舞蹈源泉,懂得理論知識后更重要的還是行動上去實踐。雖說舞蹈是最生動、最有表現力的活動,但舞蹈的基訓卻是單調和枯燥的。為解決這一難題,我們可以提示和啟發學生去進行聯想,同時通過優美、抒情的音樂伴奏,使學生在基訓時不會感到單調乏味。
三、不能忽視對學生的內部情態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舞蹈教學的目的也不能與教育的目的相違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修外,更不能忽視修內。我們常常會說一個人的氣質如何,日常生活中有的人看來裝扮和別人沒什么不同,但卻在人群中顯得很出眾,容易引起別人的興趣,其實這就是他注意塑造自身形象的結果。那么我們應該怎樣讓學生正確地塑造自身形象,提高自身的形象氣質呢?我們可以把這個問題作為育人的一部分。在現實教學過程中,不能讓學生只注意穿著打扮,而不怎么注意學生自己的氣質修養。誠然,美麗的容貌,時髦的服飾,精心的打扮,都能給人以美感。但是這種外表的美總是膚淺而短暫的,如同天上的流云,轉瞬即逝。如果你是有心人,就會發現:氣質給人的美感是不受年紀、服飾和打扮局限的。一個人的真正魅力主要在于特有的氣質,這種氣質對同性和異性都有吸引力。這是一種內在的人格魅力。氣質美首先表現在豐富的內心世界。品德是氣質美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氣質美還表現在性格上。這就涉及平素的修養。要忌怒忌狂,能忍辱謙讓,關懷體貼別人。忍讓并非沉默,更不是逆來順受,毫無主見。相反,開朗的性格往往透露出大氣凜然的風度,更易表現出內心的情感。而富有感情的人,在氣質上當然更添風采。許多人并不是靚女俊男,但在他們的身上卻洋溢著奪人的氣質美:認真,執著,聰慧,敏銳。這是真正的氣質美,是和諧統一的內在美。
四、打好舞蹈的“根基”
形體素質與舞蹈基本功是舞蹈大廈的“地基”,更是這座大廈的“外衣”。在進行舞蹈課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對學生的形體素質與基本功有全面的了解。有的學生有一定的基礎,有的是從零開始,在教學中要區別對待。在高中舞蹈教學中要重“美感及情感”的培養。美是一切藝術的本質特征,也是舞蹈藝術的精華。它講究形象美、動作美、線條美、姿態美等無聲的外在美與學生的內在美。對于高中舞蹈學生,“美感及情感”就更為重要,基于學生自身的學習情況,舞蹈技巧、柔韌度一般,要想在眾多舞蹈學生中勝出,靠自身的文化修養、知識豐富對舞蹈的理解,把握住舞蹈作品的情感,全心投入自己的“情感”來表演,也是彌補專業不足的方法。所以高中舞蹈教學更應重視對學生“美感及情感”的培養,激發學生對舞蹈的表現力。其實舞蹈教育還是以情啟真的藝術。唐朝詩人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教師要啟發學生的情感,首先自己要被舞蹈所感動,再用有情感的語言和動作去啟發學生、打動學生。舞蹈教師應該培養自己對舞蹈藝術的熱愛之情和對學生的耐心,要想感染別人首先要感動自己。
以上是我在舞蹈教學中的幾點體會,試作總結,以求教于大家,以后我會更注重對有舞蹈天分的學生的培養,訓練好舞蹈的基本功,打好扎實基礎,增加他們的興趣和參與感;在教學中不斷鞏固、加深學生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豐富他們的舞蹈方面,提高他們的技能、技巧和音樂藝術素養;對具有音樂才能和特長的學生,因材施教,使其充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