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中斌
隨著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入,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在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必須在思想觀念、內容載體、教育方式、管理方式、實效以及企業文化等方面努力進行創新和改進,特別要在增強時代感,加強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上下功夫。只有在繼承中創新,在開拓中前進,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為企業的改革、發展、穩定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與思想保證。
一、在思想觀念上的創新
要從全局上、戰略上謀劃好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觀念,以適應變化了的形勢,跟上時代的步伐。當前,因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部分職工的價值觀念和取向發生位移。針對此,作為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做到心中有數,采取積極正確的方式與方法,有針對性地做好員工的心態調整,增強其榮辱意識、風險意識和憂患意識,從而引導員工敬業愛崗,無私奉獻,使員工真正做到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
二、在內容與載體上的創新
要從單純的思想道德教育轉變為與科學文化教育相結合的方法上來,以轉變員工對思想政治工作的“虛無”認識。當前,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企業內外部環境以及生產力、生產關系等都在發生著變化。這些變化對于企業基層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內涵與外延、形式與載體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老一套的說教及舊有形式已明顯落后。作為基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從實際出發,深入其中,克服并脫離空洞說教,掌握職工思想活動的新情況和新特點,在內容及載體上充分創新,采取積極倡導基層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開展學習心得評比、知識競賽等,或增加組織學習、宣傳、教育的趣味性和融合性,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員工群眾的需求,有的放矢地開展企業思想政治工作。
三、在教育方式上的創新
受越來越崇尚個性化主義思潮的影響,導致有的員工理想不明確;而在誘惑與權錢面前,態度不堅定。面對日益復雜化與矛盾漸趨突出化的員工思想狀況,對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課題。新的形勢下,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教育方式上應首先研究、了解工作對象的認知結構,力求在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上尋求工作突破口,克服脫離實際的空洞說教,擺脫單純依賴就事論事的說教式、注解式,進而轉為誘導式與解惑式,努力創造出豐富多彩和為員工所廣泛接受的新形式與新方法,從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
四、在管理方式上的創新
基層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活動的全過程,并滲透于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的各個環節,思想政治工作已成為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避免思想政治工作游離于經濟建設之外,成為“口號”或“虛設”,需以分公司各部門為落腳點,建立可操作性強和可量化考核的工作制度,變“虛”為實,“虛”事真抓,激發職工的參與熱情,從中提高管理意識和思想政治工作效能,從而使基層思想政治工作涵蓋企業管理工作,使思想教育與行政管理、思想引導與行為規范有機結合起來,做到教育中有管理,管理中有教育,教育落實到管理中,管理上升為教育。
五、在實效上的創新
針對當前基層部門的工作特點,思想政治工作者應正確把握好方向,努力追求思想政治工作與經濟建設互為促進的效果與效用。作為企業的基層部門,職工在年齡、文化、性格、愛好、思想水準、道德觀等方面都不一致。因受工作環境、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的影響,在思想政治工作上應本著關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和愛護人的原則,平衡心理,緩解矛盾,使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落到實處。通過有情操作和物質化相結合,真正發揮基層思想政治工作明理知情的疏導功能、穩定人心的凝聚功能以及團結鼓勵的激勵功能。
六、在企業文化上的創新
思想政治工作雖從屬于企業文化范疇,但要防止企業文化建設可以代替思想政治工作的偏見。不同時期、不同階段,企業的生產經營目標不盡相同,員工的奮斗目標也會存有差異。基層思想政治工作者應著力把規范員工工作行為作為企業文化培育的立足點,一方面努力形成民主、團結、和諧、寬松的工作氛圍,使員工產生歸屬感和安全感;另一方面要形成一種良好的人際關系,使員工處處感受到關心、理解和信任,進而產生主人翁責任感,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從而折射和塑造出良好的員工整體精神風貌,達到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兩者互為促進,用文化合力推動企業生產力的健康發展。
企業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只有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一中心,注重實效,開拓創新,銳意進取,把握住以上環節,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的工作,少做應景文章,努力開辟和探索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徑與良方法,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機與活力,才能為企業改革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動力及思想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