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維斌?傅文秀
摘要:本文分析了當前影響高速公路企業安全穩定的主要因素,提出構建“意識—制度—能力—技術”四位一體的安全穩定風險防控體系,采取增強安全意識、完善防控制度、強化應對能力、提升應急平臺等舉措。
關鍵詞:風險;防控;高速公路;企業
江西省高速集團泰和管理中心管轄高速里程543公里,擁有員工千余人,沿線養護及收費所(站)分布在江西省吉安、贛州、萍鄉、撫州四個地市相關縣、鄉(鎮)境內。自成立以來,泰和中心堅持“預防為主、打防結合、綜合治理”的工作方針,注重隱患排查整治、矛盾排查調處、應急能力強化和服務水平提升,積極探索各項長效機制建立,單位內部和諧穩定,安全穩定風險防控成效顯著。
一、影響高速公路企業安全穩定的主要因素
一是單位內部的安全與穩定。其一、高速公路點多、線長、面廣,交通安全壓力較大,員工乘坐交通車上下班都經過高速公路,日常養護作業也要在高速公路上完成,行車安全、作業安全不容忽視,員工的安全意識高低、道路車況好壞、駕駛員的操作水平等因素都直接影響著交通安全保障;其二、員工本地化普及程度不高,異動工作、夫妻兩地分居情況較多,因異地帶來的家庭、情感上的問題容易影響員工心理健康和家庭穩定甚至引發離婚糾紛,給單位和個人帶來不良影響。
二是路地關系的和諧與穩定。首先,因高速公路建設中的征地拆遷補償、水系改變、道路變更、施工垃圾處理等問題容易引發高速公路建設管理單位與沿線村民、政府之間的糾紛,處理不好將導致惡性或群體性事件,帶來惡劣影響。特別是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后的某些建設遺留問題因建設單位已撤銷或遷走,這類糾紛往往需要管理單位耗費更多的時間或精力去處理。第二,利用高速公路場所或因高速公路附屬設施帶來的損害或糾紛,如隔離柵破損導致牛羊、人群等進入高速公路受到傷害,精神病患者在高速公路上自殺、收費站財產設置遭侵占等,這類糾紛往往需要項目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路段管理單位、地方政府及村委會的多方參與、配合、協調才能得到順利解決。
三是通行保障的安全與高效。隨著管轄里程的延長、車流量的增大,特別是節假日車輛免費帶來的車流量激增,高速公路安全保暢任務越來越繁重。因駕駛員自身因素、自然災害情況、路況本身不佳、道路建設質量不高等引發的交通事故糾紛,受害方一般都會把道路管理單位納入進來要求賠償,即使依據法律管理單位明顯無責的情況下,路段管理單位往往最后還是要承擔道義責任。
二、高速公路企業安全穩定風險防控主要舉措
要實現對安全穩定風險的控制,高速公路企業必須著力構建“意識—制度—能力—技術”四位一體的安全穩定風險防控體系。其中意識是指領導的重視程度、單位員工與司乘的安全意識及風險防范意識的增強,這是有效防范和化解安全穩定風險的重要前提;制度就是建立一整套關于矛盾排查調處、隱患治理制度、應急聯動機制、責任落實追究機制等,通過制度將風險管理納入常態化是風險防范的最基礎、最長效的辦法;能力是指個人或群體對各類風險的辨別與處置能力,這需要通過學習培訓、開展演練、熟悉、熟練安全操作等方式進行強化;技術,就是充分運用高速公路應急指揮系統、視頻監控設備以及其他各類現代化的機械、設備來實現對風險控制的高效化、智能化。
(一)增強安全意識
以綜治宣傳月、安全生產月、國際禁毒日、消防日等活動為載體,大力開展安全與穩定宣傳教育活動,提升員工安全意識,營造安全氛圍;采用宣傳欄、標語、電子情報板等多種方式進行廣泛宣傳,在收費站設立宣傳咨詢臺,發放安全出行宣傳單,有效提升過往司乘的安全出行意識;聯合沿線政府、村委會、派出所、高速交警、路政等多家單位走村串戶,開展高速公路保護宣傳,教育沿線居民增強守法護路觀念。
(二)完善防控制度
通過制定一個目錄、兩本手冊,推進了綜治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進程。一個目錄就是制定涵蓋道路、辦公和生活場所等范圍的隱患排查目錄。根據目錄開展隱患排查摸底,進而對隱患點進行匯總整理,確保隱患查準查全。對查實的隱患點進行分級分類,明確隱患治理及應對措施,責任到人。
(三)強化應對能力
一是增強快速反應能力,定期召開與交警、路政的協調會,推進聯勤聯動機制建設。加強與公安、消防、氣象、120等單位的溝通合作,打造一支應急救援快速反應隊伍,定期開展高速公路突發事件應急演練,提升應急救援合力。二是增強信息掌控能力,開展員工心理健康普查活動,有效排查員工各類心理疾患。三是增強隱患治理能力,與高速交警、路政開展聯合排查,實行隱患分級分類管理,落實隱患治理人員及責任,提升隱患治理成效。四是增強技防能力,為全線所站庭院安裝監控設施,在全線所站票管室、財務室安裝配備防盜門、警報器等設施,對重點防范單位的防盜門窗進行更換,加裝紅外線報警器,力爭實現無縫隙覆蓋。
(四)提升應急平臺
強化應急指揮中心建設,設立應急客服號碼6611111,打造了一個融呼叫中心、視頻監控、視頻會議、無線通訊、數據庫等技術一體,具有監測監控、突發事件預警、動態跟蹤、資源調配、多方聯動、事后處置等多元化功能的綜合平臺;同時完善應急儲備基地建設,規范應急救援設備管理與保養;加強小應急儲備房建設,滿足小型搶險救災及日常保暢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