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亞洲通訊社7月3日文章,原題:更加綠色的北京迎回野生鳥類北京市中心一條胡同中的住戶迎來了一群罕見的客人——5只燕子幼鳥。退休中文教師范連迪(音)說:“我已經有30多年沒見過燕子筑巢了。”她住在北京市中心宣武門以南的達智橋胡同。
首都師范大學鳥類學家、教授高武(音)說,多年前,燕子等野生鳥類在北京很常見。“當人口開始快速增長,鳥類便開始離開,因為它們無法在現代公寓樓筑巢。它們飛回來是一個好現象,意味著這個區域足夠安靜,有足夠的食物來源。”
達智橋胡同有186米長。在清朝之前,這里是排水溝。清代晚期,這里開始建起茶館和餐廳,最終變成北京市中心南部最為擁擠、最為嘈雜的胡同之一。自去年4月以來,隨著北京進一步加強對于區域環境的整治工作,非法建筑和開墻打洞的餐廳開始被拆除。屋頂上縱橫密布的電線被埋入地下。道路拓寬,破舊的房屋得到修葺。達智橋胡同是宣武門以南7條翻新的胡同之一。范連迪說:“現在的環境安靜多了,我想,這就是燕子飛回來的原因。”北京治理非法建筑、修建公園和濕地、恢復傳統胡同的努力使得城市環境煥然一新。
根據北京市政府的統計數據,北京在全市范圍內建有210座大型公園。綠化覆蓋率達到26.8%,與5年前相比增長了12%。目前,北京共有5萬公頃濕地。根據北京市政府規劃,到2020年,北京還計劃新增3000公頃濕地。綠化覆蓋率將提高至30%。監測野生鳥類數量的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表示,從2014年至2015年,北京共有大約150種鳥類物種。自2016年以來,這一數量已經增長至200種。▲
(王曉雄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