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子敏
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關乎國家大計,事涉千家萬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實現人民對更好的教育的期盼,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
近些年,國家和地方對教育的關注和投入持續升級,政策紅利不斷釋放,無論是學前教育、基礎教育還是職業教育、高等教育,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農村和貧困地區學前教育、基礎教育等在多方面的強力支持下,發展勢頭強勁。關注農村學子,扶持農村教育,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現實需要,也是教育公平的體現。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以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公平,需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要讓每個家庭的孩子都有接受更好教育的機會和可能。固然近年來全國各省份高考錄取率、本科錄取率保持穩中有升,但農村學子渴望上大學、上重點大學的意愿依然強烈,而受教學質量及高校招生規模、比例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他們的上升通道還不是十分通暢。為了發展農村教育,讓廣大農村學子從“有學上”到“上好學”,使更多孩子成就夢想、更多家庭實現希望,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特別是面向貧困地區的定向招生專項計劃的實施,圓了很多貧困學子進入重點高校之夢,在教育公平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同時,讓更多農村貧困家庭的孩子上大學,也是改變他們命運的重要舉措,更是實現農村和貧困地區人民脫貧致富的長久之計。目前,我國仍有數千萬貧困人口,在扶貧攻堅戰役中,實施教育精準扶貧,依靠教育拔窮根已然成為各地黨委和政府的共識,當國家專項計劃這一政策紅利切實落到最需幫助、最貧困的人身上時,農村和貧困地區學子向上的希望會被點燃,以一人帶動一戶,以一戶帶動一村的脫貧致富態勢會更為穩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偉大征程中,實施并進一步完善這一計劃,持續增加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的招生人數,勢必惠及更多農村貧困地區學子和家庭,讓他們的圓夢之路不再遙遠。